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2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羊祖燕)8月1日,海口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对于感染新冠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判断是否为密切接触者?作为一名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8月2日,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海南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金玉明做了解答和回应。

1、被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嗅味觉减弱或丧失。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如果出现早期临床表现,是否意味着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C)、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与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2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2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判定范围:

(1)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2)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

(3)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

(4)在办公室、车间、班组、电梯、食堂、教室等同一场所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5)密闭环境下共餐、共同娱乐以及提供餐饮和娱乐服务的人员;

(6)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7)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1米内)人员,包括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

(8)暴露于可能被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环境的人员;

(9)现场调查人员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

4、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14天?

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隔离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以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为依据,将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建议在隔离期满后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健康监测7天,以避免极少数超长潜伏期病例引起传播。

5、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该怎么办?

作为密切接触者或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按照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用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按照防控要求配合隔离管控措施和疾控部门流调工作。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在其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6、如何正确地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戴口罩前应洗手, 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面为内,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要定期更换、不可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7、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保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建议适龄人群按照社区或单位安排,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依次接种疫苗。

这份疫情防护小贴士,快收藏!

责任编辑:陈仕超

来源:南海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