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高、更強”外,2020東京奧運會這次加上了“更團結”,可謂與時俱進。沒錯,團結纔有力量。

這次奧運乒乓隊譜寫了一曲“更團結”的讚歌,更兼將中國乒乓球推向了一個新水平、新高度。這個“兩新”指的不僅是技術方面的進步,也不僅是在國際大賽中獲獎的成績,而是“辦體育”的水平。

乒乓是國球,據說我們有乒乓人口2億,超級愛好者1000萬,接近專業水平的發燒友200多萬人,這個數據準確與否不怎麼重要,重要的是全國熱愛乒乓球的老百姓衆多,如何進一步擴大乒乓的影響,使之成爲名副其實的國球,風生水起、熱遍全國。這就是“辦體育”面臨的問題。

此前,我們一直強調乒乓的體育功能,尤其是競技功能,而忽視了其與生俱來的強身健體功能(乒乓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更未注重其娛樂功能。我們總是過分看重比賽,尤其是國際大賽,譬如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奪金時舉國雀躍、載欣載奔;一旦失去金牌,不但國人鬱鬱寡歡,運動員更是滿面戚色、憂心忡忡。

實際上,兼具對抗性和觀賞性的乒乓運動本身就有娛樂性。這一點,當今直拍國手許昕已給予了淋漓盡致的詮釋。與其說他在打球,毋寧說他在玩球,小小銀球,在他手裏是上下翻飛、左右騰挪,被他玩得出神入化,他因此被觀衆親切地稱爲“人民藝術家”“乒乓魔術師”。

每次,許昕上場,全場氣氛總是爲之一振,因爲觀衆知道:有“好戲”看了。所以,如果說馬龍將獲獎做到了極致(所有獎項他包圓了,不少獎項反覆得過),許昕無疑將表演做到了極致,乒乓的弧度、速度、力度和角度在他這兒演繹得出神入化、無以復加。換句話說,許昕的橫空出世,大大增加了乒乓運動的娛樂性。

然而,我們並沒有就此止步,乒乓若想進一步吸引大衆、進一步產業化,必須在加強技能、提高水平的同時,增強其娛樂性。如在今年“奧運熱身賽”的最後一個環節,中國乒協設計並推出了一出“壓軸戲”——關鍵球對抗賽。打破常規的男-男或女-女對抗,這次對抗賽選手是陳夢-樊振東、許昕-孫穎莎和馬龍-劉詩雯,這就大大增加其可看性了。

既然是關鍵球,當然不是四平八穩地從零比零開始,女-男七局球的起始比分最後三分,這不恰如中國象棋的“下殘局”嘛。因此,這個規制一宣佈,全場立即歡聲雷動,嘯聲四起。選手們也是滿面笑容、神采奕奕。到了這個時候,比賽結果已經根本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種比賽極大地滿足了球迷強烈的好奇心:陳夢、孫穎莎等威猛無比、斬關奪隘,倘若跟男選手同臺競技,結果如何?

此時,場內場外演繹了一場嘉年華,由衷佩服中國乒協的“辦體育”水平,在秉持體育宗旨的前提下,也將娛樂性發揮好,這不就是“辦體育”的發展方向嘛!這不就是乒乓能夠成爲國球且擁有那麼多球迷的根本原因嘛。

甭說現場觀衆,我等隔着千里之遙的球迷也瞬時血脈賁張地坐不住了,從沙發上一躍而起,爲男選手鼓勁、爲女選手加油、爲劉國樑主席喝彩、爲嘉年華點贊。

現在,奧運會正熱火朝天地在扶桑東京進行着,混雙組合雖然與金牌擦肩而過,國乒還是斬獲多多,“金喜連連”,“辦體育”的成果顯而易見——我們正不斷突破自己,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朝着理想目標穩步前進。(後揚)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