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莫斯科的雨夜中,克羅地亞隊遺憾告負,

但他們不愧爲本屆世界盃最大的黑馬。

頑強,堅韌,不屈,

馴服潘帕斯雄鷹,鏖戰東道主,狩獵三喵軍團,一路上戰績斐然。

在進入決賽前,他們經歷過三次加時賽,

比對手法國隊,多踢了整整一場比賽的時間。

這樣一支鐵血之師,讓人由衷欽佩。

克羅地亞隊爲啥這麼猛?

或許是因爲,

不服輸、玩命乾的鋼鐵意志,

一直深藏在他們的骨髓中,融化在他們的血液裏,

這是這支球隊的優良傳統,

也是這個民族的歷史傳承。

克羅地亞,位於南歐的巴爾幹半島,

這地方有個狂拽酷炫的稱號,叫做"歐洲火藥庫"。

巴爾幹半島處於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

歷來是歐亞各大勢力爭奪的戰略要地,

居住在這裏的民族一直都在抵禦外來侵略者,

戰亂不休,民風彪悍。

半島內天主教徒、東正教徒、穆斯林魚龍混雜,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民族矛盾重重,

動不動就操起菜刀往隔壁兄弟身上招呼。

這樣一片遍佈鮮血與刀劍的土壤往往能培育出不世出之英雄,

在近現代,最著名的代表當數革命家約瑟普·布羅茲·鐵托。

"抗爭"是鐵托高亢激昂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關鍵詞,

也是最近這支克羅地亞隊給我們的印象之一。

2

鐵托,於1892年5月25日出生在克羅地亞一個叫做庫姆羅韋茨的村莊,

他是個苦命的娃。

儘管託翁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個年代世界各地的貧苦農民卻似乎都過着類似的苦日子。

鐵托家徒四壁,兄弟姐妹成羣,經濟十分窘迫,

以至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在現在的小朋友都拿着手機玩農藥、刷抖音的年紀,

12歲的鐵托小朋友只能去給鎖匠當學徒,

學一門本領,好獨立謀生。

鐵托喫苦耐勞,勤奮努力,

沒幾年,就成長爲一名出色的工匠,

並被選爲薩格勒布市五金工人工會的一員,

那年他18歲,鐵托曾驕傲地說:"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時刻之一。"

工人鐵托爲討生活四處漂泊,

先後去過捷克、德國和斯洛文尼亞等地區,

顛沛流離的生活增長了其見識,磨鍊了其意志。

年少的鐵托不斷與命運抗爭,

彼時的他正渴望讓自己和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

3

當時,克羅地亞正處於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

1913年,鐵托投身到奧匈帝國軍中服兵役,

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衆所衆知,一戰的起源,正是在"火藥桶"巴爾幹半島。

鐵托在軍旅生活中,親眼見證了奧匈帝國政府的腐敗及其軍隊的落後。

鐵托深知奧匈帝國和盟友掀起了一場不義的戰爭,

不過是爲了掠奪和奴役其他民族。

那時鐵托年方二十,血氣方剛,是一個憤青,

他在軍中散佈反戰言論,希望喚醒戰友們的反抗意識,

可惜收效甚微,他本人也受到禁閉處分。

1915年春天,一次意外改變了鐵托的人生。

在喀爾巴阡山戰役中,鐵托身負重傷,

被俄軍俘虜,押往烏拉爾山東部戰俘營。

戰俘營的俘虜要乾的全是體力活,沒有多少休息時間,

那段日子苦不堪言,可鐵托忍下來了。

他知道再苦再累,也要堅持,

活下去,纔有希望。

在俄國,他發現有些人一直在討論馬克思主義、列寧啥的,

鐵托耳濡目染,對這些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鐵托本想趁亂逃回祖國,

結果被政府軍誤以爲是布爾什維克,再次逮捕,這次更慘,要把他送去西伯利亞。

鐵托寧死不從,又逃了,而且真的去加入國際赤衛軍和布爾什維克黨。

俄國的革命給鐵托的思想帶來很大沖擊,

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成爲馬克思和列寧的門生。

在混亂的俄國,鐵托找到了信仰,也邂逅了愛情。

1920年,俄國局勢穩定,

鐵托攜新婚的俄國妻子,以煥然一新的身份重回故里。

堅毅的鐵托不斷與苦難抗爭,

彼時的他正探尋讓民族和國家走向正確的軌道。

4

一戰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

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組成了聯合王國(1929年改爲南斯拉夫王國)。

回到家鄉,鐵托傳播在俄國學到的馬列主義思想,

南共成立後,掀起多次罷工浪潮,衝擊王國政府。

整個20至30年代,南斯拉夫革命運動此起彼伏,

鐵托兩度被捕入獄,前後身陷囹圄長達5年,

他愈挫愈勇,每次重新出山都更加鬥志昂揚。

1940年,鐵托當選爲南共中央領導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那時南斯拉夫人要面對的不止是內憂,還有外患,

1941年4月5日夜,納粹德國正式入侵南斯拉夫,

僅僅12天后,南斯拉夫軍就向德軍無條件投降。

有一部分克羅地亞人配合德軍行動,建立傀儡政府,

希望藉助德國之手脫離南斯拉夫,甚至把屠刀伸向塞爾維亞人。

同爲克羅地亞人的鐵托鐵骨錚錚,不屑於這麼幹,

他帶頭組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

堅持集合各民族力量,武力反抗納粹德國。

游擊隊砥鋒挺鍔,在塞爾維亞西部山區,

以烏日策爲中心,建立了第一個解放區,

用實際行動催促德國人趕緊滾蛋。

游擊隊內無定所,外無強援,孤軍奮戰,

鐵托指揮有條不紊,身先士卒。

在蘇捷斯卡戰役中,德機轟炸連連,鐵托身在前線,

多虧其愛犬盧克斯捨身相救,才倖免於難。

德軍和鐵托的軍隊交戰絲毫佔不到便宜,

不得不在南共解放區邊界豎起醒目的指示牌:

"注意!匪區!"

1944年5月,希特勒對南斯拉夫的游擊隊忍無可忍,

元首憤怒啦,於是策劃了一個"跳馬行動",

派遣傘兵空降德瓦爾城,點名刺殺鐵托,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5月25日,正逢鐵托生日,德軍趁機奇襲。

游擊隊猝不及防,還是迅速冷靜下來,組織軍隊抵抗。

一個德國的傘兵班趁亂突擊到了鐵托的住所附近,

不停射擊,"斬首"行動志在必得。

當時鐵托的房間下方正好是烏納河谷,

游擊隊急中生智,在地板打了一個洞,

然後放下繩子,鐵托及其他領導人攀沿而下,及時轉移到安全區域。

結果,德軍"成功"收穫鐵托衣服一套,"跳馬行動"只好不了了之。

頑強的鐵托不斷與納粹抗爭,

彼時的他正謀求讓祖國和人民回到安寧的日子。

5

1945年,同仇敵愾的南斯拉夫人堅持到了勝利的那一刻,

二戰結束,南斯拉夫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是二戰中唯一單靠自己解放祖國的游擊隊,

鐵托是二戰期間唯一在戰場上負傷的最高統帥。

在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迴歸久違的和平和統一。

當時人們說,世界上有兩個"鐵托",一個在南斯拉夫,一個在中國。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鐵托的政治生涯開始有一些爭議。

有人說他專橫跋扈,有人說他專制奢靡。

掌權後的鐵托,生活習慣更讓人詬病,

他佔用南斯拉夫王室的財產,享受着帝王般的奢華生活,

他酷愛收藏各種奢侈品、寶物、豪車,

勃列日涅夫胸前掛滿勳章,鐵托身上戴滿金銀。

咱們現在看老照片,會發現鐵托的Style還是蠻時髦的。

但是,不得不說,鐵托還算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面對國內困境,他巧妙緩解民族矛盾。

鐵托是克羅地亞人,克羅地亞是南斯拉夫最大的少數民族,

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則是塞爾維亞人。

鐵托執政期間,強力壓制大塞爾維亞沙文主義,

極端民族主義者猶如過街老鼠。

在其統治期間,塞爾維亞與其他五個加盟共和國平起平坐,

六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輪番擔任議會主席,塞爾維亞沒有任何特權。

在這一點上,鐵托和斯大林有幾分相似。

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在斯大林時代,

有效地迴避了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緩和了民族問題,

因此在一段時期內,蘇聯有一種強大的凝聚力。

鐵托的民族政策一度是成功的,

至少,在其統治期間,

南斯拉夫曾是一個蒸蒸日上的統一國家。

面對國外危機,鐵托不"一邊倒"。

二戰後沒多久,南斯拉夫就跟蘇聯鬧掰了。

當然這鍋主要還是得蘇聯背,

老大哥一向以領導自居,盛氣凌人,

想讓南斯拉夫照搬蘇聯模式,一切唯蘇聯馬首是瞻。

下屬可能不許跟上司駁嘴,可人家鐵托沒把你當上司啊。

於是鐵托表示,吔屎啦,蘇非凡!

蘇南衝突爆發,社會主義陣營嚇出一身冷汗,英、美列強在一旁看熱鬧,

好在最後雙方還是及時收手,言歸於好。

其實早在1935年,鐵托到莫斯科的共產國際巴爾幹書記處工作,

就親眼目睹蘇聯"大清洗"運動興起,

斯大林對反對者的殘酷鎮壓讓鐵托極爲震驚和反感。

從那時起,他就對蘇聯模式和斯大林的統治產生質疑。

冷戰期間不跟蘇聯混,那跟美國混總不錯吧。

鐵托偏不要,回過頭跟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發起了不結盟運動。

這裏沒有蘇聯、美國什麼事,咱們自己玩。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

先後有一百多個國家響應不結盟運動的號召,成爲第三世界的有生力量。

要強的鐵托不斷與世界抗爭,

彼時的他正探索讓本國和他國通往和平的道路。

6

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其樂無窮。

可誰鬥得過天呢?

1980年5月4日,在斯洛文尼亞,羣山環抱的霧都盧布爾雅那城,

歷經滄桑的鐵托病逝,享年88歲。

之後,來自一百多個國家和近百個政黨的政要或代表團出席其葬禮,

於是我們看到,

關係惡化的中蘇不計前嫌,兩國領導人共同前往悼念鐵托,

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齊聚一堂。

在冷戰陰霾籠罩的年代,

除了同年的莫斯科奧運會,實在難見如此盛況。

無論曾經是對手還是朋友,世界各國都無法否認,

鐵托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

鐵托一直在抗爭,

卻反抗不了巴爾幹半島各民族的離心力。

他的鐵腕政策和人格魅力爲南斯拉夫帶來和平,

卻也深深埋下禍根。

在他去世後,

南斯拉夫很快回到了從前的樣子,

民族主義者異軍突起,

火藥再次點燃,

內戰爆發,甚至出現種族滅絕式的大屠殺。

從1991年開始,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等共和國先後宣佈獨立,

1991年到1995年,克羅地亞與南斯拉夫進行了兩次曠日持久的戰爭,

兩萬多名軍民傷亡,三十多萬人背井離鄉。

本屆世界盃中的一些克羅地亞球員,

在孩提時代就親身經歷過戰爭的殘酷。

強盛一時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到如今已經四分五裂,

變爲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和波黑等國家。

還有一個充滿爭議的科索沃,

其獨立得不到部分國家和地區承認,

引發的衝突一度讓聯合國頭疼不已。

2016年,科索沃首次參加奧運會,翻開了歷史的新一頁。

矛盾難以化解,

英雄總會遲暮。

假若鐵托不死,

南斯拉夫不亂,

這一屆世界盃,

我們或許會看到一支夢幻般的南斯拉夫隊登頂世界之巔。

不只是由莫德里奇、拉基蒂奇、曼朱基奇領銜,

隊中可能還會有,

曼聯中場大將,來自塞爾維亞的馬蒂奇,

羅馬鋒線殺手,來自波黑的哲科,

馬競門神,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奧布拉克……

誰知道呢?

歷史留給我們的,

只有無限的遐想。

鐵托的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評說,

但今年這支克羅地亞隊,雖敗猶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