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出品的職場紀錄片《老闆不知道的我》第三季日前收官,自播出以來,節目獲得口碑與熱度的雙豐收。

  BOSS直聘出品的職場紀錄片《老闆不知道的我》第三季日前收官,自播出以來,節目獲得口碑與熱度的雙豐收。此外,節目組還邀請專家線上觀看節目,專家看後暢所欲言,認爲節目展現了溫暖與挑戰並存的真實職場,有益於未來年輕人在遇到職場困惑時,勇敢和老闆說出自己的困擾,在對談中找到解決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祕書長

  冷淞

  老闆與員工在一起的時間,多半超過夫妻相處的時間,但他們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是有共同理想目標卻常常彼此隔閡的人。傳統的職場節目常常通過聚焦老闆對員工的批評與指責而引發觀衆熱議,提高節目的觀看性,但我心中期待的職場節目,是直言工作觀點之差異、誠懇吐露心聲與觀點,但卻不要影響人際關係與相處之氛圍。《老闆不知道的我》以安靜的震撼主動顛覆中國職場的複雜人性,打破老闆與員工之間的天然隔閡。節目明顯弱化了老闆與員工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加強了情感關懷與價值呈現。老闆與員工之間直接、坦誠、平等的對談,既鼓勵員工吐露心聲,展現自我,又拉近了二者的距離。丁輝與其老闆楊智慧溝通後表示,跟對一個師父很重要,不僅教導其業務知識,更指導其人生選擇。這讓觀衆看到了職場上不僅有困惑與疑慮,更有陪伴成長和共同進步,向觀衆展現了一個溫暖與挑戰並存的真實職場。

  在老闆與員工的談話中,我們也看到了職場人的工作態度。丁輝從上海轉戰鄭州,從網紅的“名利場”迴歸到普通律師的“生活場”,真正沉澱下來;黃奕感謝過去的人生經歷,令其有了如今感同身受的能力。《老闆不知道的我》聚焦真實職場的關係,尤其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同老闆的關係,給職場人羣提供一個攻略手冊,最終旨在鼓勵職場人放下重重顧慮,主動溝通從而解決工作生活中的種種難題。

  點贊《老闆不知道的我》,讓職場人終於明白: 溝通改善世界,坦誠改變人生。

  中國廣播影視雜誌總經理 廣電獨家 主編

  江耀進

  縱觀近兩年來的節目,有的以主流綜藝賽道爲基礎持續迸發新的生命力,也有一些試圖在開拓新賽道的同時,以小衆議題突出重圍。其中,《老闆不知道的我》這一職場紀錄片的選題就很新穎:在職場爲節目背景的前提下,聚焦明星、手藝匠人、律師、衝浪者等人羣,強調主人公們“直接談”爲節目立意。與時事貼合又事關上班族本身利益,其呈現的問題與思考值得關注,也有一定的責任擔當。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博士後、“影視前哨”主編

  何天平

  分享一個有意思的紀錄片《老闆不知道的我》(第三季)。關於不同樣本的年輕人的職場觀察,是有勇氣也很見用心的創作嘗試。片子的一個核心追問在於,不同的職業背景下面對不同困境、焦慮和思量的年輕人如何審視自身關於職業的選擇。比較巧妙的一個設計在於,不同的個體基於自身的職業思考與老闆完成了一次真誠對談,很有啓發性。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則故事是去“火星”上班的鄭瑩瑩,曾經的白領逃離北上廣,去到距火星營地69公里、僅有幾百人的青海冷湖鎮。沒有什麼職業就應該偉大,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共情自己都可能面對到的困惑。鄭瑩瑩在片子裏分享了她“孤獨”的心路,這些問題看起來距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都是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職場人身上的,在一個極端的空間裏這反而生成了一種鮮活的共鳴。見微知著,就是紀實的魅力。安利給大家看看。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師資博士後,節目模式研究專家

  彭侃

  最近在一檔紀實節目《老闆不知道的我》裏,看到了《令人心動的offer》的實習生丁輝。原來他放棄了對“紅圈所”的執念,從今年4月開始,來到河南鄭州的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來實現成爲一名訴訟律師的職業夢想。除了丁輝,整季的人物選擇都很有代表性,可謂當下90後職場年輕人的縮影。節目用員工和老闆面對面談話的方式,來探討年輕人在職場面臨的困局,這種形式還挺新穎,也能更好地引發年輕人的共鳴,值得一看。

  娛樂獨角獸主編

  鄒玲

  看了《老闆不知道的我》第一集,很驚喜:一個自嘲現在“正在糊咖”的快30歲的“偶像”,思考面臨轉型期時期藝人的命運,和公司以及行業的對撞。沒想到偶像都有“30歲焦慮”,還在開玩笑說公司窮到“上下班打車都不能報”,就挺接地氣的。有對藝人職業的反思,也有對娛樂圈偶像產業鏈的真實體現。看到如此真實的洞察年輕人職場焦慮的紀錄片,比起之前的職場類綜藝又更近了一步。

  娛樂視頻作者

  冷斯基

  團隊一直孜孜不倦地在老闆和員工之間那道僅次於馬裏亞納海溝的鴻溝之間探討摸索了這麼久的創作行爲,真的很令人感動。

  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可探討的課題看起來非常多,但也可以非常少,可探討的話題究竟是多是少,完全取決於老闆和員工各自是什麼樣的人。如果老闆是那種每天在朋友圈轉雞湯的老闆,如果員工是每家公司都只待倆月的員工,那也就不用浪費時間了。

  張雪峯就是張雪峯,商業模式可以複製,但是張雪峯這個人的特點和魅力,別人是複製不了的,武亮必然以及只能成爲的,就是自己。這個答案是一個太標準的答案了,但節目其實多做了一些挖掘。

  武亮的焦慮是顯而易見的,年輕人想要快點積累、成功,是可以理解的。作爲張雪峯這樣的前輩和老闆,他也是焦慮的。自己被時代推到了臺前,得到了巨大的關注,但在這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看到有野心、有能力的後輩,當然也會有危機意識。

  現在的時代不是從前,所有積累、失去的過程,全部都在加速,可能當一個人發跡以後,還來不及覆盤,就又重新失去了。一個觀察啊,我發現,已經得到過的人,是遠遠比沒有得到過的人要焦慮得多的,因爲前者會患得患失,但後者無所畏懼。當中年人還畏畏縮縮的時候,人家年輕人,光是衝勁和果斷就贏了。

  當然,張雪峯採訪裏的一句話就把這些東西消解掉了:想那麼多沒用,先把手頭事幹好再說。

  我們身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連焦慮的理由都在快速變化,很多很多的討論、情緒,都是基於一些虛無、假設的前提。其實,唯一能做的有用的事情就是:守好那些能長久的東西。

  現代作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系比較文學專業碩士

  方悄悄

  《老闆不知道的我》還挺讓我意外的,不是刻意製造話題和爆點的那種,也不是如想象的那樣販賣一些諸如“斜槓青年”之類的勵志雞湯,而是,有真實。有真正的討論,真實的呈現,細節處一下就有共鳴。

  一個叫少丹的女孩辭掉大廠工作去搞衝浪,其真實感是我想伸手去屏幕裏把她拽回北京上班的程度!因爲我也曾經遭遇過這種職場窘境,覺得自己的工作就是簡單重複,爲他人做嫁衣,毫無專業程度和個人積累可言,三十歲了,還一無所得,於是想換條路重新走走看。但這個時候,其實人狀態不好,內心脆弱,特別容易成爲……我直說了吧,剝削者覬覦的對象。女孩最後的窘迫我看了特別心疼,她說她對沖浪俱樂部的家人敞開心扉……OH不要,千萬不要這樣敞開你的心扉,千萬不要在工作一開始就抱着一份深情和奉獻的心態,尤其是給你很低工資還讓你覺得有所虧欠的地方,那絕對不是你的“家”!真的,別這樣,還是回來上班吧,碧海藍天很美,要麼就一心地享受,要麼當成自己的事業追求,千萬不要爲了別人的夢想去低薪打工。把熱愛當工作可以嗎?至少對現在並不自信的你來說是NO。真的我最近思考,對於一個單身女性,在大城市做個打工人雖然艱苦,卻已經是很多種生活方式裏最好的一種……也許我說錯了,要不你也去看看吧,《老闆不知道的我》,或許關於工作,我們還有很多話可說。

  截至收官,《老闆不知道的我3》共斬獲微博熱搜熱榜十餘個,並登上騰訊視頻的紀錄片熱播榜,短視頻累計播放量破億,每期節目中的熱評和彈幕都顯示了《老闆不知道的我3》在職場年輕人中的討論熱度。希望每一個職場人在這些故事和對談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下季精彩,一起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