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創立滴灌通,爲中小微企業引入國際資本

記者|於浩

8月3日,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於香港召開發佈會,對其主導創立的“滴灌通”項目進行了介紹。據瞭解,該項目主要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

這位提前卸任的前港交所關鍵人物關注中小微企業已久。今年3月,身爲全國政協委員的李小加就曾提交《關於創建“滴灌通”系統將全球流動性過剩精準引入中國中小企業的提案》。提案中建議創建一個將海量國際資本與中國中小微企業互聯互通的金融基礎工程(簡稱“滴灌通”),通過香港將國際資本引入中國千千萬萬中小實體當中。

李小加指出,中小微企業存在分散、企業信息不夠透明的特點,加大了投資者投資難度,同時小微企業每家的經營週期、發展狀況都不相同,也很難給出標準化融資產品,因此此前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難度很大。

但他隨即表示,中國經濟的高度數字化爲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帶來了新可能。通過支付體系或企業管理軟件等網絡,小微企業被鏈接在一起。而其中生態圈最主要的領導企業被李小加稱爲“節點企業”,這類企業可能是互聯網平臺企業、各種各樣的加盟連鎖企業或者軟件服務公司。

“我們投資的標的不是從一個個企業開始的,不是對小微企業一個個去做盡調,也沒有這種可能性。”李小加現場解釋道,滴灌通會首先選擇以中國內需爲主的行業,如零售、服務、科技平臺等行業。在確保投資組合內各行業均衡分佈的前提下,再選出各行業內有一定行業地位“節點企業”,最後從“節點企業”的生態圈內批量篩選出合適的企業。

在此基礎上,滴灌通採用的是海量、分散、小額的投資模式,通過整合不同行業、足夠分散、關聯性低的小微企業,創造出低風險、低波動的穩定的投資組合,累計多個組合內的小規模收益最終形成整體投資回報。

同時,在滴灌通平臺上每天披露投資回報,投資者可根據每天的回報變化監測風險,以此來應對此前中小微企業信息不夠透明的缺點。

至於爲什麼會選擇將中小微企業與國際投資者相聯繫,李小加表示,國際投資者向來注重投資組合而非單一公司,組合內成分越多元越好、關聯性越小越好。而中國小微企業規模巨大、增長強勁,在全世界資本已經越來越沒有收益的今天,小微企業代表了一個新的投資藍海。

會上,他也談及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P2P等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他看來,此類模式的資金來源與資金用途並不匹配,“把不能承擔風險的錢放到了高風險的區域裏了。”

此前的模式中,資金來源大多爲銀行、散戶用於理財的的錢,此類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很弱;而這部分資金又被用於風險比較高、收益比較高的消費者信貸或是面向小微企業的高利率產品。

滴灌通則與之不同,目前滴灌通並未向散戶開放,資金來源爲國際機構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此類來源的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強;在用途方面,李小加強調,滴灌通爲中小微企業提供的服務性質爲投資,而非借貸。企業付出部分股權,投資者會成爲企業股東,企業所融得資金也無需返還。

聯合創始人張高波補充道,由於國際投資人會更急迫地尋找有回報的資產,且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對其吸引力很大,滴灌通現階段會使用國際投資人的資本,但滴灌通同樣歡迎國內資本的加入。

據張高波透露,目前在大陸,滴灌通主要在做兩件事情,一個是建設基礎設施,“我們要把基礎設施連接到各個節點企業,從而接通到各個小微企業,這是物理上的網絡,我們現在正在大力的建設過程中。”

第二件事情則是引入資金流,由於滴灌通與不同的節點企業、小微企業之間合作關係不同。不同的投資回報期限、生命週期決定了滴灌通的投資力度、分成比例、投資風險。只有資金流流通起來,投資模型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張高波表示,未來一年的時間內滴灌通希望能進入幾十個行業,投資幾千家小微企業,讓整個系統在中國大陸運作起來。而在海外,他表示滴灌通正在籌建交易所,爲投資者提供信息發佈的渠道與流動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