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航旅圈在位於瀋陽的航空工業沈飛國際部裝車間,見證了第100架份空客A220飛機中機身段正式下架。

如今,空客A220能否打開中國市場、國內旅客能否體驗到這款新飛機,值得期待。


空客A220,有何來頭?

與“墨鏡俠”A350有幾分相似的駕駛艙風擋、2+3的座椅佈局、更寬的座椅……對於中國旅客來說,A220飛機還是一款比較陌生的機型。

與傳統空客飛機不同,A220的誕生地不是法國圖盧茲,而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因爲ta的前身是龐巴迪C系列飛機。

2017年,由於龐巴迪面臨美國政府的鉅額關稅,空中客車以象徵性的1美元價格,獲得了C系列項目50.01%的股權,並在2018年完成業務整合,正式更名爲A220。


此後,空客繼續以資金支持A220項目的推進,在美國建立A220的第二條生產線避免關稅。去年,龐巴迪完全退股,空客對該項目的持股比例提升到75%,剩餘25%則由加拿大魁北克政府持有

有了空客實力的強勁背書,A220也有了更開闊的前景。迄今爲止,A220飛機已獲得超過25家客戶的648架訂單,並交付航司超過160架,歐美亞多家主力航司都成爲其用戶。

目前,全球A220機隊執飛超過400條航線,已累計運營超過36萬個商業航班,飛行時間超過55萬小時。


雖然截至目前,訂購飛機相對保守的國內航司尚未訂購A220這一新機型,但A220卻早已與中國結下緣分。

在A220飛機身上,就有不少中國元素。沈飛國際就是A220飛機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除了承擔中機身段外,還承擔A220前機身、後機身、尾錐、艙門等工作包的生產工作。


據空中客車介紹,包括沈飛在內,A220項目在中國共有15家供應商,多個飛機部件由國內供應商獨家提供,飛機三分之一的結構工作在中國完成。

而隨着空客在華持續垂直整合供應鏈,A220身上的中國元素還可能繼續增加。


2018年10月,剛剛改名後的A220飛機也來到了珠海航展現場,對公衆進行展示,和對中國民航局和國內航司進行演示。

A220在中國該怎麼飛?

那麼,對於國內航司來說,這款新機型,哪家更合適引進、在國內+該怎麼飛?空客又是否能成功打開中國市場?

空客中國首席運營官程龍介紹,空客將A220細分定義爲小型單通道飛機,而非一些旅客印象中的支線飛機。

其座位數及航程,都基本介於A320等傳統單通道幹線飛機及百座以下支線飛機之間。


空客對A220的定位,也在其用戶中得到反映。

在目前所有A220運營商中,主力航司佔據了多數,比例達到39%,低成本/小衆航司的數量緊隨其後,爲34%,支線航司僅佔到6%。


程龍同時介紹,A220是理想的二線&區域航線建造者

未來,中國新建的機場一半將在中國西部地區,西部市場航空旅行需求龐大,機場起降時段充裕,高鐵競爭比較小,可開通更多航線。

此外,A220在連接東西部新二線市場以及國際區域市場也有更多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飛機對於旅客來說非常友好,擁有單通道飛機中最寬的經濟艙座椅以及最大的舷窗,幾乎每個靠窗的旅客,都能擁有一扇完整的舷窗欣賞窗外風景。


此前,航旅圈也在2018年珠海航展登上了A220進行體驗,更多可戳視頻:

國內航司更愛大飛機怎麼辦?

雖然A220不是支線飛機,但在國內,不少二三線城市地方政府,對於航司開通一些支線航線都有一定的補貼,補貼模式近年來大多按照旅客數量計算。

這也造成了國內航司更偏愛使用A320等大型單通道飛機去執飛這些航線。

對此,程龍認爲,補貼是新航線開闢之初去刺激客流的短期行爲,但最終還是要回歸正常狀態。其他行業也存在補貼情況,比如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所以補貼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都是爲了新興市場的起步。


對於航司來說,應該從長遠角度出發,去考慮飛機的性能和經濟性等長期績效。

而空客作爲OEM,更關心的是飛機的性能,爲航空公司帶來更好的產品,幫助航司去做決策。

空客也表示,得益於A220的高效和經濟性,在疫情下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得益於A220單座油耗、單座運營成本均較上一代同級別飛機低25%,在新冠疫情下國際市場最糟糕的幾個月裏,A220三家主要用戶的A220機隊,飛機利用率都接近100%,在同級別飛機中利用率較高、更是遙遙領先上一代同級別飛機。


這樣一款飛機,國內航司是否會引進、國內旅客何時能體驗到?

程龍對航旅圈透露,目前已有中國航司對A220飛機感興趣,空客正與意向航司進行商談。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國內旅客就能夠體驗到這款不一樣的飛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