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31日,當普拉多射擊場上的槍聲漸漸平息下來的時候,電視熒光屏上第一行英文字赫然顯示出"李玉偉一一中國――五百八十七環"。

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射擊小將李玉偉,在奧運會男子移動靶射擊比賽中,出人意外地奪得了金牌,成爲奧運會這個項目比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冠軍!

人羣沸騰了!有的喜悅,有的驚訝。在場的觀衆誰也沒有想到,多少人角逐的金牌會掛在這位小夥子的胸前。場上的中外記者更忙,年僅十九歲的李玉偉的勝利,使得他們措手不及,不得不緊緊地追隨着他,問這問那,採訪這位"隱伏着的冠軍"的各方面的材料。

理想的萌芽

李玉偉於1965年7月出生在瀋陽的一個工人家庭裏,是李家的獨子,自然受到全家的寵愛。

李玉偉八歲那年,進入瀋陽市北陵公社的一所小學學習。當時,這個個子不高,敦敦實實的小學生興趣愛好相當廣泛。他喜歡音樂,愛好體育,學習成績在班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七十年代中期,中國恢復射擊運動後,運動員們不斷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報刊上也介紹了遼寧省運動員金東翔、王義夫等不斷打破世界紀錄或全國紀錄,爲國爭光的動人事蹟。這使小玉偉十分羨慕,那時,他常常隨着三姐夫在星期天到附近苗圃去打鳥。他多麼盼望自己也成爲一名神槍手啊!

"我也想打槍,爲國爭光。"李玉偉經常對他父親嚷嚷着。一個朦朧的理想,在小玉偉的腦子裏開始萌動了。

十四歲那年,他的機遇來臨了。1979年初春的一天,李玉偉的父親去看望在瀋陽軍事體育陸上運動學校當射擊教練的朋友張東風,小玉偉也跟着去了。張教練正在指導學生們打"跑豬"(移動靶),"呼!呼"的槍聲吸引了這顆童稚的心。他對父親嚷着也要試一試,張教練便遞給小玉偉一支小口徑步槍。

李玉偉拿起槍,試射了幾發子彈,有的打中了,有的打飛了。"打槍真有意思",他打完了子彈之後還不滿足。

他父親看到兒子喜歡射擊,就出面講情,讓張東風收下這個徒弟。

李玉偉從此成了陸上運動學校的學生。他把學習文化以外的全部愛好也轉移到射擊上。作爲啓蒙教練,張東風不僅手把手地教他怎樣打槍,還經常講起中國運動員在射擊賽中爲國爭光的事蹟,小玉偉越聽越入神。有時爲掌握一個動作,他不知要重複練習多少次。

李玉偉不久就升入了離陸上運動學校很近的瀋陽市八十四中學。爲了擠出更多的時間訓練,他乾脆將被褥一卷,搬到了陸上運動學校去住,每天上午騎自行車去中學上課,下午就一頭紮在靶場上.北方的冬天是寒氣逼人的。陸上運動學校的訓練條件差,外面凍得實在訓練不了了,李玉偉就端槍到宿舍對着牆練習。他舉着七、八斤重的槍,一練就是一個小時,胳膊都酸了,可他仍舊瞄呀、瞄……。

茁壯成長

1980年,中國選手于吉平在移動靶比賽中,以三百九十環的成績超過了移動靶混合速的世界紀錄。這給李玉偉以更大的推動力。通過苦練,李玉偉的槍法日見長進,在遼寧省舉行的城市間對抗賽上,他多次取得好名次。在遼寧全省射擊賽上,他還以五百二十八環獲得標準速射第三名。這顆上升的新星一下被遼寧省隊的教練馮金財和郝毅發現了。1981年初,他被選入遼寧省射擊隊。

苦練與思索是李玉偉的兩大特點。進入省隊以後,爲早日趕上世界水平,李玉偉潛心研究別人的技術動作,認真吸取別人的長處。不久在遼陽市舉行了一次全國比賽,于吉平等強手都參加了。初到省隊的李玉偉未能登場同強手較量。他便擔任了裁判,利用和運動員接觸的機會,目不轉睛地盯着強手們爭奪,觀察他們的動作要領,揣摩着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術。

李玉偉性格內向,倔強,平時少言寡語,但有主見。人們總認爲,射擊打得準就是了。其實這裏面也有很多的學問。譬如陰天、下雨,子彈在空氣中受的阻力會增大,晴天則又不一樣。如何使自己適應在各種情況下,都能發揮出水平,李玉偉反覆琢磨着……。他晴天練,下雨也練。他說別人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要摸索出自己的路子來。晚上,人們都看電視去了,他仍獨自在宿舍練空瞄。即使躺在牀上,也要將當天的訓練情況回顧一下,找出應注意的地方。

智慧和心血使他的成績扶搖直上。進入了遼寧省隊幾個月,1981年秋,他首次參加了全國比賽。這位年僅十六歲的選手,在石家莊舉行的成年組射擊分項賽上,取得了五百七十二環的好成績,達到了全國運動健將的標準。

隨後11月,他在廣州舉行的全國青少年個人冠軍比賽中,又以三百八十八環的成績,獲得混合速射冠軍。他第一次登上了冠軍臺。朋友們都前來向他祝賀,李玉偉卻感到很遺憾,因爲這個世界紀錄前兩天剛被蘇聯選手所打破,如果再早兩天,他的成績也超過當時的世界紀錄。

不過這也更鼓起了他破紀錄、拿冠軍的勇氣。1983年9月,李玉偉代表遼寧省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第五屆全運會移動靶項目的決賽,以五百八十八環的成績,獲得冠軍並首次打破全國紀錄。他還和隊友一起奪得了這個項目的團體冠軍,也打破了團體全國紀錄。

向奧運會進軍

李玉偉是多麼渴望能進入國家隊,去和世界上的強手較量啊!機會終於來了!全運會結束後,由於他的成績突出,1983年11月被調到北京臨時集訓。

國家射擊隊抽調了五名選手臨時集訓,從中確定參加奧運會比賽的名單。李玉偉在這五名選手中,是年齡最小的。可別小看當時剛滿十八歲的小將,他志氣可大了!決心要同其他強手爭一爭,到奧運會去!星期天,他捨不得花時間去看電影,連電視也很少看,整日裏瞄啊!練啊!終於領到了去洛杉磯的"通行證"。

1984年3月底,爲鍛鍊隊伍,中國射擊隊參加了在墨西哥城舉行的一次國際比賽。李玉偉初次上陣,對國外的場地不適應,再加上十幾個小時的時差反應,最後只得了個第六名。緊接着又轉赴洛杉磯參加爲奧運會射擊場落成舉行的國際比賽。李玉偉竟名列第十四了。

問題在哪裏呢?原來,移動靶比賽是用小口徑步槍向畫有豬樣的靶子射擊,是模仿打獵而設的。電動控制的靶子從十米寬的開闊地的一端移向另一端。慢射時靶子穿過開闊地的時間爲五秒,速射爲2.5秒。這就要求運動員要反應迅速,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舉槍、瞄準、擊發等一系列動作,稍一猶豫,靶子便一閃而過,丟失機會,造成脫靶。

李玉偉雖具有一定實力,但畢竟年輕,加上平時訓練養成了一種毛病,打彈較慢,總想多瞄一會兒再扣扳機。在洛杉磯的比賽中,第一天,他集中精力,除一次打了個九環外,其他命中十環。可惜後來過於追求環數,脫掉一靶。

回國之後,李玉偉又參加了全國射擊冠軍賽,同樣是由於動作太慢,脫掉一靶,名次排到第十六位。

兩次大比賽脫靶,可不同於平常。"奧運會再出現這種情況,怎麼向全國人民交賬呢?"他暗下決心,非改掉這種毛病不可。

奧運會前的集訓是異常緊張的,爲了克服多年的老毛病,李玉偉在國家隊教練蔡添響的指導下,反覆苦練"稍穩即響"、"大膽擊發"的技術,蔡添響給他作了一條嚴格的規定,快速射擊必須在靶子跑出八米五之前,慢射必須在"豬靶"跑出九米之前射擊完畢,否則即使命中十環也無效。

剛開始,李玉偉顧了速度就掌握不了命中率,有時打得很糟。一次,他氣得把槍都摔在了臺上。但是,想一想奧運會,他堅持下來了。在教練的監督指導下,李玉偉射擊快起來了,也準起來了。有時三十發子彈發發命中十環。7月20日,李玉偉同隊友一起乘坐中國民航班機,越過太平洋,來到了洛杉磯。

非凡的勝利

洛杉磯是西班牙語"天使"的譯音,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射擊選手同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一樣,住進了奧運村。

射擊場是新建的。美國爲了舉辦這屆奧運會,耗費了巨資,興建了一些新的場地。當初爲選擇射擊場場址,頗費周折,最後定在了距洛杉磯市中心一百公里、四周是光禿禿的山丘的一片空地上。

李玉偉無暇欣賞洛市的優美風光,每天乘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一個多小時,趕到射擊場訓練,他要儘快適應這裏的氣候、場地,順便還可以探測一下對手們的實力。這是大戰前的關鍵幾天了。

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訓練場上,人們注意的是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和奧運會亞軍的三十五歲老將、哥倫比亞選手貝林格羅特,世界錦標賽第四名的芬蘭選手利沃寧,以及進入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前四名的意大利、法國等國的選手。

7月29日,是射擊賽的第一天,隊友許海峯一馬當先,以清脆的槍聲打破了中國在奧運會上金牌是零的紀錄,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塊金牌。這喜訊使人心振奮!

7月30日,移動靶比賽開始了。參加比賽的二十五名選手,來自十五個國家。根據抽籤,李玉偉排在第七位出場。

儘管射擊場距市中心百餘公里,這絲毫不影響門票的收入。美國人對射擊有着特殊的愛好,一清早就擠滿了射擊場的看臺。他們之中有懷抱小孩的婦女,有坐輪椅的老年人,還有七,八歲的小學生。"哦!觀衆真多啊!"李玉偉生平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觀看移動靶比賽的觀衆。

輪到李玉偉射擊了。這位眼睛炯炯有神的小夥子,做了一個深呼吸,沉着地舉槍瞄準了反覆跑動的"野豬"。移動靶比賽分兩天進行,第一天是慢射,共打三十發子彈,第二天速射比賽也是三十發子彈。

李玉偉果敢地扣動了扳機,連連擊中十環。三十發子彈打完,命中了二百九十八環,超過了所有參賽的對手。

第一天比賽結束了,教練蔡添響找上門來了。

"你射擊存在的主要問題要搞清楚。一句話還是要堅持快打。"蔡添響講完就走了。

晚上,李玉偉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着了。"堅持快打"就是千萬不能脫靶,脫一靶就……。"已是夜裏十二點鐘了,可他怎麼也不能進入夢鄉。好不容易捱到了清晨。五點半鐘,李玉偉又踏上了去射擊場的路程,去迎接更艱苦的戰鬥。

速射打起來比慢射更困難。靶子出現後剎那間就消失,運動員要處於思想高度集中的狀態。

李玉偉上場後,全神貫注,他相信自己,按教練講得"堅持快打"。一開始速射發揮得好,連中十環。後來,突然出現了八環、七環。場內人聲吵嚷,怎能不使人分散精力呢?"要保持鎮靜啊!"在場的隊友和教練不禁也爲他捏着一把汗。

這時,只見李玉偉不時默唸着什麼,有時望望遠方,他在做着心理調整,穩定情緒。他終於打完了三十發子彈,總成績是五百八十七環!比獲得第二名的貝林格羅特多三環。世界冠軍落馬了!李玉偉登上了冠軍臺。

國際射擊聯合會移動靶射擊委員會主席、阿根廷的恩裏克・雷沃拉走了過來,"太好了!太好了!"雷沃拉抽着李玉偉的肩膀,向他伸出了大拇指。雷沃拉還從口袋裏掏出移動靶委員會的標誌,貼在了這位奧運會新冠軍的槍托上。不少美國裁判也紛紛走過來同李玉偉握手祝賀。

場上的記者們團團圍隹了李玉偉,連珠炮般地向他提問採訪了。

當他們聽到這位十九歲的選手是第三次參加國際比賽時,簡直都有些不相信了!

兩年前,曾到中國訪問的國際射擊聯合會祕書長霍・施賴貝爾說:"我看到中國有很好的體育設施,射擊場也是第一流的。教練員訓練有方。當初我就感到,中國的射擊運動幾年內將有一個大的飛躍。但是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進步這麼快。"

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李玉偉注視着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他的眼睛溼潤了……。祖國啊,祖國!您的兒女爲您贏得了榮譽l此時此刻,作爲炎黃子孫是何等的光榮和驕傲!

1997年的全運會,李玉偉打完預賽後正式結束了自己的運動生涯!退役後,李玉偉擔任遼寧省射擊隊教練;後任遼寧省軍事體育陸上運動學校副校長,遼寧省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主任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