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隆 许婷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我市于8月5日6:30启动主城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请各位市民朋友按照所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工作人员的通知指引,携带身份证,分时段有序到达指定地点开展核酸检测,检测时主动出示‘苏康码’‘行程码’”,接受体温检测,规范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这是8月4日扬州市民接到的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出的紧急通告 。

此次,扬州主城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已经过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为何还要开展第三轮核酸检测?目前,扬州疫情防控情况到底怎样?下一步,又该如何进一步实施更有效管控?

从1例到162例的背后

在8月5日召开的扬州市疫情防控第7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扬州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劲松介绍,8月4日0-24时, 扬州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6例,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新增。

截至目前,扬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62例(其中轻型58例,普通型93例,重型9例,危重型2例),没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扬州全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51个。

“我们通过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已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6227人,均已进行了有效管控。但是,由于我市的新冠肺炎病毒是‘德尔塔’变异株,该变异株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隐蔽性,虽然主城区绝大多数居民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检测,再次进行新一轮或多轮的核酸检测,仍然非常有必要,这是阻断疫情扩散的重要手段。”王劲松说。

记者了解到,7月21日,南京64岁老太毛某宁来到扬州,居住在扬州邗江区念四新村的姐姐家中。到扬州后,毛某宁因出现咳嗽、发热等身体不适症状,于27日到扬州友好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在毛某宁到扬州被隔离治疗之前,其未按防控措施要求如实报告有南京禄口高风险区域旅居史,并频繁活动于扬州市区多处人员高度密集的饭店、商店、棋牌室、农贸市场等地,致使新冠肺炎疫情在扬州市区扩散蔓延,造成极其严重后果。这也是为什么扬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多日高发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阻断疫情扩散的最大难点。”扬州大学医学院相关专家说。

据介绍,扬州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检测范围主要是主城区——邗江区、广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全部居民(含外地在扬人员),以及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观察人员、封闭楼栋管控人员。

“为了确保各类人员都能够稳妥、安全、有序地接受检测,我市在‘黄码’人群较多的小区设立独立的‘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和检测通道;在‘黄码’人员较少或不具备设置独立‘黄码’检测点的小区,我们采取了先对绿码人员进行检测,随后再对‘黄码’人员进行检测的策略。”王劲松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争取一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苏州、无锡、盐城、南通、泰州、徐州、连云港等兄弟城市迅速集结,派出精兵强将星夜驰援扬州。8月4日晚上,江阴市10点多,江阴市接省卫健委统一调度通知,紧急调派30名医护人员连夜出发;8月5日凌晨3点多,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到达扬州后,就立即开展规范穿脱防护服的强化培训,直到每人过关,为即将开始的核酸采样工作做好准备。

“今天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因为系统升级,登记扫码从采集码调整为身份证,客观上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尽管工作量增加,但我们志愿者们按照一班次一个半小时两班倒,个个冒着炎热坚守在岗位。”扬州市科技局葛羽丰说。

葛羽丰告诉记者,他印象最深的是身边的白衣天使,志愿者起码还有轮班,可他们一做检测就是从上午六点半做到下午两点,不少医护人员浑身湿透仍在坚持工作,非常令人感动。

力争找全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

“我们深入开展流调和隔离管理工作。针对增加的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利用病例关键信息登记表,快速完成病例关键信息登记和轨迹初步排查,尽快隔离高危人群。组建包括国家和省级专家专业技术力量、市级流调专班力量和各类社会力量,深入细致开展流调和排查,力争找全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王劲松说。

记者还了解到,扬州除了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外,还新建9个核酸检测实验室,每个实验室的日检测能力1万管,并紧急协商第三方检测机构,增加日检测能力。

目前,市区每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到30万管,按照10比1混检,每天最多可以完成300万份左右样本的检测。

其次,优化流调工作流程。在原有采样专班和流调专班组织架构基础上,新设了数据专班,综合采样检测和流调工作,扎口采集、管理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数和相关来源、密接次密接的数量、隔离措施等信息,以及进一步优化市区两级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管控,缩短流转时间。

同时,落实县级疾控机构责任,对涉及到外地密接和次密接的,及时推送协查信息,并提供相关流调信息内容,以便协查单位及时、准确地进行追踪管理。

“为切实满足市区患者就医需求,市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封闭封控区域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统筹兼顾疫情风险防范和隔离管控人员就医需求,对做好包括发热患者、慢性病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在内的市区患者就医保障,引导有序就诊做出部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王劲松说。

受访者供图

编辑:张爽

审核:王小龙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