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南四省54市十年人口變化:浙江11市全部增長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除直轄市外經濟最發達的4個省份——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的所有地市的人口變化,其中浙江所有地市都實現人口增長,廣東人口減少的地市達到6個。

近十年來,人口增長的區域分化十分明顯,不僅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存在明顯差別,即使是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內部,不同地市的差距也十分明顯。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除直轄市外經濟最發達的4個省份——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的所有地市的人口變化,其中浙江所有地市都實現人口增長;廣東人口減少的地市達到6個,人口增長的區域分化明顯。

廣東人口增長差異大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第一經濟大省廣東2020年常住人口達12601.25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比較,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萬人,增長20.81%,廣東增量佔全國增量的30%。

不過,廣東各地市的人口增長卻差異很大。廣東省統計局發佈的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解讀稱,分區域看,2020年珠三角核心區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61.91%;沿海經濟帶東翼、西翼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分別佔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 12.95%、12.51%、12.6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珠三角核心區人口所佔比重提高8.04個百分點,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分別減少3.16個、2.10個、2.78個百分點。

解讀指出,近年來,珠三角城市羣和都市圈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經濟發展活力持續顯現,成爲全省高端要素、高端產業的集聚地,人口集聚爲產業集聚夯實了基礎,產業集聚進一步強化人口集聚的趨勢。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推進,大灣區建設將吸引更多的省內外人口集聚。

從各地市數據來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中山和珠海這7個珠三角城市的人口增幅都超過27%,增量之和達到了2128.57萬人,是廣東增量的主要部分。其中深圳增量713.65萬人,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

相比之下,其他14個地市十年增幅都低於10%,增量均低於40萬人,其中有8個市增量低於10萬人,6個市人口相比2010年出現下降,這些地市均來自粵東西北。其中,粵東北的梅州減少最多,十年來減少了36.69萬人,降幅達到了8.65%。

值得注意的是,減少的地市中,大多來自粵東、粵西等出生率較高的城市,這些地方在出生率較高的情況下,人口還大幅減少,也說明廣東的區域發展差距之大,即經濟發達的珠三角,不僅吸引了大量的省外人口流入,也吸引了省內粵東西北大量人口流入。

從21個市的人均GDP數據來看,廣東區域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僅6個城市人均GDP超過7萬元,且全部來自珠三角核心區;有13個城市人均GDP低於6萬元,包括粵東西北地區12市加上珠三角的肇慶,最低的梅州爲31188元,僅爲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說,廣東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是珠三角的極化很明顯。與江蘇相比,粵東西北山地較多,東西兩翼有一部分平原,但是發展也很一般。“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珠三角的吸附效應太強,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都往珠三角集中。”

江蘇3市下降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雖然區域差距沒有廣東那麼大,但蘇北、蘇中地區與蘇南也存在明顯差距。

一方面,由於江蘇的工業化和城鎮化較早,加上計劃生育執行較嚴等因素,長期以來人口出生率比較低,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根據此前各地發佈的統計公報,2020年,包括無錫、常州、鎮江、鹽城、揚州、泰州多地的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另一方面,相比浙江和廣東,江蘇吸引的省外淨流入人口較少。因此江蘇整體的人口增量和增幅要小於廣東和浙江。

同時,江蘇各市之間人口增長也存在明顯差異。江蘇13個地市中,只有4個城市近十年人口增幅超過了7.7%的全省平均水平,即蘇南的蘇錫常地區和省會南京。這也說明,近年來隨着城鎮化進入到二次城鎮化階段,江蘇的人口也在加速向南京和蘇錫常這兩個江蘇經濟最發達的都市圈集聚。

同時,13市中有3個城市人口出現下降,分別是蘇中的泰州、蘇北的鹽城和淮安。其中鹽城十年減少了55.06萬人。

不過近年來,隨着蘇中、蘇北地區經濟加快發展,吸收的勞動力也在增加。以南通爲例,根據七普數據,與戶籍人口相比,南通市首次實現了常住人口的淨流入,人口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轉變。全市新增就業人數自2018年開始,每年增量都在10萬人以上。

浙江11地市均實現人口正增長

相比廣東等地,浙江11個地市的人口均實現了正面增長,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相比江蘇、山東等省份,浙江的自然地理條件要差很多,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在這樣的格局之下,能夠實現所有市人口均正增長,殊爲不易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凸顯了浙江不僅居民收入水平高,而且發展較爲均衡。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1月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萬元,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水平連續第20年和第36年居直轄市以外的各省區首位,其中,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17131元)多14799元,居全國31個省(區、市)第2位,僅次於上海。

從浙江各地市的數據來看,2020年,浙江所有地市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杭州和寧波這兩大副省級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全國前十,即使是最低的麗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杭州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湯海孺對第一財經分析,浙江城鄉收入差距小,區域發展較爲均衡。浙江以民營經濟爲主導,很多縣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產業集羣,產業基礎非常牢靠,在此基礎上,以地市爲單位,每個市人口都實現正增長。“這說明浙江產業結構比較健康,對市場比較敏感,市場力和政府的引導力兩方面結合得比較好。”

當然,十年來,浙江各市之間的人口增幅分化較大,在杭州等市快速增長的同時,有4個城市十年來的增幅低於10%,其中民營經濟大市溫州只有4.94%,此外同處浙東南的台州增幅也只有10.96%,遠低於浙江的平均增幅。

湯海孺分析,經過改革開放後幾十年的發展,縣域經濟正在向都市經濟轉型,這個過程中,杭州和寧波這兩個副省級城市集聚的高端要素比較多,這些高端要素對企業發展有一個非常大的助推作用。相對來說,溫臺地區集聚高端要素能力比較弱。同時,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上海龍頭作用越來越強,上海的功能外溢也主要是外溢到浙北地區,綜合因素作用下,浙江北部、杭州灣沿海發展更快一些。

目前,浙江跨省流入人口達到1618.65萬人,主要來自安徽、河南、貴州、江西、四川等5省,流入人口規模均是百萬級,此外來自湖北、湖南、雲南等省的人員也較多。分市來看,杭州、寧波、溫州、金華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市,佔全省跨省流入人口比重的66.8%。

福建是東部沿海省份中山地最多、平地最少的省份,十年來,福建常住人口增加464.59萬人,增長12.59%,年平均增長率爲1.19%,比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提高0.58個百分點。

與2010年相比,福建9個設區市中,除了三明之外,有8個設區市人口增加。人口增加較多的3個設區市依次爲:廈門、福州(包括平潭)、泉州,分別增加163.26萬人、117.59萬人、65.38萬人。三市增量合計達346.26萬人,佔據全省增量的74.5%。從發展趨勢來看,福建人口也在進一步向沿海區域尤其是廈門和福州兩大中心城市集聚。山區三市中,三明之外,南平和龍巖的增量均比較小。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福建各地的均衡度雖然不如浙江,但總體上也相對均衡。福建的幾個山區市人均山林面積很大,人們從林業、農業可以獲得不少收益。另外,福建已經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基礎設施較完善,這也有利於區域的均衡發展。

丁長髮說,山區三市的面積很大,人口比較少,人均GDP也比較高,但是作爲山區,承載力也相對有限,不能增加太多人口,因此總體上山區市人口維持在一個較爲平穩的狀態。“目前,山區市的人地資源稟賦比較理想、均衡。”另外,由於福建的中心城市規模不是很大,工資水平也不算特別高,沒有類似廣州、深圳這樣形成強大的吸附效應,因此山區市人口外流的也不算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