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Close

直擊異國重大新聞

講述他鄉小人物故事……

身處駐外一線

他們心懷執着與熱愛

忠實履行職責使命

當駐外記者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讓我們一起來聽

他們不一樣的採訪經歷和生活點滴

在行將外派前的那段躊躇滿志又忐忑不安的日子裏,我曾設想過無數的新聞現場:有事關全球局勢的國際會議、有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一線,甚至,我還想到了那些地震、風災或是恐襲。因爲我深深地知道,作爲一個駐外記者,我的任務就是衝到一線,前往現場,去做後方之前那個探查信源、捕捉跡象的前方。但我從沒想過,在印度,我會遇到這樣的現場。

2021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這片人口稠密的次大陸急劇惡化:4月5日,印度單日新增病例突破10萬;4月15日,突破20萬;4月22日,突破30萬;5月7日,達到峯值41萬;5月20日,單日死亡超過4500人……

隨之而來的醫療資源擠兌、牀位和呼吸機的不足,疫苗供應的短缺也讓免疫保障無法到來。如果說一個戰地記者,知道他要躲避的是子彈,那麼一個身處疫區中心的記者,根本不知道下一秒迎接他的,是否會是病魔的到來。但這是我必須面對的新聞現場。

總檯駐印度記者屈功澤在疫區採訪

新冠病毒肆虐之時,印度的疫情發展到了什麼樣的程度?人民的生活具體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是國內觀衆最關心的要點,同時也是我們報道的重中之重。爲此,我們將報道範圍覆蓋到了醫院、火葬場,在最危險的地方直擊疫情下的普通人。

我聽到過絕望的吶喊,也見到過無聲的眼淚。在新德里安貝德卡爾(Ambedkar)醫院的門口,流淚的家屬對着鏡頭,大聲地訴說着三天沒有找到牀位的無助;在薩萊•卡勒汗(Sarai Kale Khan)火葬場,前來幫忙火化朋友的年輕人平靜地講述一個三口之家在幾天內全部患病,並失去男主人的痛楚;在薩克特(Saket)的菜市場,販賣水果的小販沒有財力購買足夠多的水果,給自己確診新冠的妻子來補充營養,提高抵抗力;前來記者站上門檢測抗體的小哥,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和病毒樣本打交道,內心充滿了恐懼……我和我的同事在淚水中將這些鏡頭和音響剪輯出來,發回國內,讓觀衆能第一時間瞭解在這裏發生的事情。

新德里安貝德卡爾醫院大門外

悲慘不是疫區的全貌,這裏的堅守和希望同樣存在。同樣在安貝德卡爾醫院,主治醫生告訴我們,雖然不少大夫有了症狀,或是家人已經被送進了ICU,但他們仍然會拼盡全力去救治所有的病人;一輛被改裝成“救護三輪”的載客三輪車司機告訴我們,能夠和自己的車一起投入到抗擊新冠的戰鬥中,他很榮幸;而我們身邊印度僱員戴溫德(Devender)和拉傑什(Rajesh),一直爲我們拍回珍貴的影像素材,他們的家中先後有親屬確診,最後他們自己也相繼確診,但他們仍然想盡一切辦法爲我們繼續工作,輕傷不下火線……在這種種希望的感召下,我把這些包含着愛和希望的信息融入到一篇篇報道里。

病牀上的新冠肺炎患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前方採訪工作之時,後勤上的保障其實是更重要的事。在疫情期間的新德里,各大醫院疲於應對新冠肺炎患者,其他各類疾病門診的收治時間被極度壓縮,而公共衛生設施的簡陋也使遍佈病人的醫院不再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健康保障成爲了我們心中最爲關心的問題,而這也是後方對我們關切的重點。

自疫情形勢開始惡化之後,總檯亞太總站和駐印度大使館都盡力爲我們提供了藥品和個人防護物資上的幫助。一批批物資從使館和海關送到我們的手中。N95口罩和醫用口罩在印度是非常難得的,而連花清瘟、粵抗一號等藥物更是不可能購得的。在印度,這些都是無法用金錢衡量價值的東西,同時也爲我們在前方工作提供了心理依靠。身邊的印度朋友,也有不少人從我這裏得到了防護物資。他們真誠地感謝了我,而我也從這份感謝中,真切體會到了組織關懷的可貴,和強大後盾的重要。

總檯亞太總站和中國駐印使館送來的部分防疫物資和藥品

疫情期間,堅守在印度的中國記者還有很多。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等兄弟單位的同志們也和我們一道並肩作戰。很多具體的困難,只有身在前方纔能知道得真切。爲此,在駐印媒體微信羣裏,大家將如何做到有效防疫,各種症狀診斷上的困惑,以及對病毒變異和疫苗接種的種種問題,彙總起來,交給使館聯繫的醫學專家答疑解惑。

在報道方面,我們也會就一些採訪資源和熱點問題進行必要的溝通。更不用說在生活上彼此的互相照應與幫助,個人防護物資和藥品的分享,以及最重要的,患難與共的心理支持。

同樣的,疫情下的印度還有不少華人華僑和中資企業。他們在特殊時期的防疫舉措、生活狀態,都是我們報道的重點。還有一些中國留學生,因爲臨近畢業等原因,沒有搭乘此前的包機回國,因此在疫情高峯期不得不留在印度繼續學業。在取得聯繫後,我發回了他們在疫情下學習和生活的報道,把他們堅持的精神和樂觀的態度及時展現給國內的觀衆。而在採訪結束之後,我們之間也仍會時不時地相互聯繫和鼓勁。在後方給我寄來印度這邊無法採買的中藥後,我也特意準備了一份送到了新德里的同學手中。危險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鼓勵對方,珍惜同胞間的情誼。

屈功澤(左)和新德里尼赫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合影,並贈送了藥品

截止目前,印度的疫情數據也已經回落,社會生活逐漸迴歸正軌。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後,回首望去,支撐我在疫區前行的,正是記者職責的驅使、後方支援的保障、和心心相通的互助。而在這些支撐的背後,更是有着一份駐外記者的初心,一份單位的關懷,以及一份記者羣體和華僑華人的團結凝聚。是他們讓我能夠完成報道任務,也是他們讓我知道了我可以從哪裏得到支持。

新冠疫區的現場是充滿挑戰的,作爲一個記者,我接受了這場挑戰;外派人員的內心是需要充實的,作爲一個駐外人,我感受到了這份歸屬感。我也會在新的挑戰面前,繼續前行。(屈功澤)

本期編輯:劉洋 溫娟 張君

本文內容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提供,轉發請註明來源爲“中國記協”微信公衆號。責任編輯: 張爽

來源:中國記協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