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貓妹

提醒一下,滬惠保已經可以開始辦理理賠了。

根據共保體披露的數據,自7月15日開放理賠通道,截至7月29日,滬惠保總受理件數爲3995件,獲賠3303名人,累計賠付金額已達2111萬元。

115元一份、賣得火熱的滬惠保到底好不好賠呢?到底是什麼情況能拿到賠款呢?

61歲的曹女士因患帕金森病於今年7月住院手術,7月17日,她通過“隨申辦”APP自助申請了特定住院自費醫療保險金,發生自費費用21.52萬元,經審覈扣除免賠額2萬元後,按保單約定的非既往症人羣70%賠付比例,僅僅2個工作日後,便在7月20日收到了理賠覈定,獲得賠付13.66萬元。

這是一筆大額理賠,13.66萬元,相當於1187.8人的保費。

從曹女士的情況看,她因爲在投保前沒有病史,所以能按照最高的比例(70%)獲賠。

但滬惠保是4月27日發佈的,6月30日投保截止,7月1日起統一生效的,曹女士從確診到排期、術前檢查、住院手術到出院結算完成,再到申領理賠金的節奏還是很緊湊的,所以存在一定的可能,就是這位女士是發現生病後,爲了順利獲賠,特意卡着滬惠保的生效日來安排治療的。

這樣的安排無可厚非。

貓妹也建議大家,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儘量的安排自己的醫療計劃,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59歲的餘先生,去年7月確診爲膠質腦細胞瘤,在醫院做了手術後,一直喫化療藥,後來採用了腫瘤電場治療,7月份的治療費用自費13.3萬元。

7月15日,他的女兒餘小姐通過“滬惠保”公衆號申請特定高額藥品事後報銷,給父親辦理了理賠,在線提交病歷資料、在線結算,按保單約定的既往症人羣30%比例賠付,5個工作日就獲得賠付3.99萬元。

可以預見,這肯定不是餘先生的最後一次索賠。如果特藥對他的病情有效,後續他應該還會再繼續用藥,繼續獲得理賠報銷。

所以,對於既往症患者來說,尤其是正在治療期的大病患者來說,惠民保險理賠的錢,即便只是30%的比例,但跟115元保險費相比,都是天上掉下來的一樣,絕對買到即賺到。

楊先生,70歲,因患鼻腔鼻竇惡性腫瘤在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住院治療,2021年7月15日通過隨申辦APP申請理賠,經審覈受理保險期間內的責任費用5.87萬元,按保單約定的非既往症人羣70%比例賠付,於7月20日作出理賠覈定,賠付金額4.11萬元,理賠時效4個工作日。

質子重離子治療,精準性強,痛苦小,對鼻咽癌很有效。

但質子重離子治的花費不低,而且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不能走醫保,像楊先生,保險期間的責任費用5.87萬,是扣除了2萬元免賠額後的部分,所以實際治療一次的費用接近8萬。

癌症,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可能會不止一輪治療,所以治療費用負擔還是很重的。

楊先生因爲投保了滬惠保,所以大部分費用可以由保險承擔。

而且如果今年再發生治療費用,因爲已經扣除過一次免賠額,後續報銷不用再扣,所以後續的獲賠金額會超過這次。

從上面三個理賠案例可以看出,普惠保險,遇到大病,真的管用。雖然不如百萬醫療險報銷的比例高,免賠額低,但有就是比沒有強。

而且三位參保人的年齡分別爲59歲、61歲和70歲,這些也是普通商業保險不待見的羣體。所以,建議大家,如果老家有惠民保險,一定要給老人投保。

當然,大家也要看到,惠民保險也好,商業保險也罷,即便是醫保,也不是人人都能獲賠的,絕大部分人,一年內不會用到保險。住院、患癌,還是小概率事件。

像滬惠保,739萬人投保,首月申請理賠的3000多人,當然,會有部分人羣出險,但是未結算完成,或者暫時沒着急去理賠的,但即便如此,出險人數和投保人數相比,還是少數。

所以,買了用不上,是很正常的。

另外,醫保和普惠保險,都是“劫富濟貧”的。

像職工醫保,每個月的繳費和工資掛鉤,工資越高的,交的錢越多,但是享受的待遇是一樣的。妥妥的高收入人羣在補貼低收入人羣。

而普惠保險,不區分年齡、性別、疾病史,保費都一樣,那麼健康的人羣其實也是在補貼年老體弱多病人羣。

沒有絕對的公平。

大家也要正確看待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