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李

近期,渤海財險是顯得有點“資金飢渴了”。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6月,渤海財險曾發佈公告稱,3.48億元增資申請獲得中國銀保監會覈准。

不過,現實情況是,這3.48億元增資並未完全讓渤海財險“解渴”。

渤海財險“求資金若渴”

與其他企業“求賢若渴”不同,渤海財險如今是“求資金若渴”。

6月10日,據中國銀保監會天津銀保監局公佈的批覆,渤海財險增加註冊資本金約3.48億元獲批。增資後,渤海財險的註冊資本金從16.25億元變更爲19.73億元。

然而,在嚴重虧損的業績面前,這遠遠解決不了渤海財險的“口渴”。

公開資料顯示,雖然渤海財險的償付能力指標實現了小幅度回升,但業績虧損嚴重,風險綜合評級依舊是C,爲風險綜合評級不達標公司。

原來,在增資前,渤海財險的償付能力已經逼近監管紅線,風險綜合評級不達標。

渤海財險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渤海財險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106.62%,分別同比下降6.32個百分點,已經逼近100%的監管紅線。同時,渤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也由B級被降爲C級。

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的“生命線”。一般而言,如果保險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5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00%,中國銀保監會將採取監管談話,要求保險公司提交預防償付能力充足率惡化或完善風險管理的計劃,限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限制向股東分紅等監管措施。

風險綜合評級是衡量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風險(包括可資本化風險和難以資本化風險)大小的指標,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爲C類或D類,意味着風險綜合評級不達標。2021年一季度,僅有4家保險公司被評爲C類,2家保險公司被評爲D類,也就是說,渤海財險已和同行拉開了很大差距。

因此,在增資完成後,7月28日,渤海財險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渤海財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23.47%,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同爲123.47%,已經與100%的監管紅線拉開了距離。

爲何這麼說呢?

原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中國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46.7%,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34%。其中,財產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85.4%。顯然,增資完成後,渤海財險的償付能力雖已達到監管要求,但是其償付能力指標連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都沒有達到。

同時,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渤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仍爲C,增資完成後,渤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仍沒有達標。

另外,2019年四季度、2020年一季度,渤海財險的風險綜合評級均爲C級。

虧多盈少   業績何時解渴成未解之謎

渤海財險官網信息顯示,渤海財險由天津的國有骨幹企業發起設立,2005年10月18日開業,是首家總部設在天津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

雖然成立已有16年之久,但渤海財險大部分時間都處於虧損狀態。2010年至2021年上半年,渤海財險僅在2015年和2020年實現了盈利,其餘時間均爲虧損。

2010年至2014年,渤海財險分別實現淨虧損1.19億元、2.13億元、5393.47萬元、9548.45萬元、7015.65萬元;2015年,渤海財險實現淨利潤1.05億元。

2016年至2019年,渤海財險分別實現淨虧損1829.36萬元、1.94億元、1.12億元、2.83億元。

2020年,渤海財險實現營業收入27.06億元,同比增長8.32%;實現淨利潤7508.8萬元,同比扭虧爲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2.14億元,同比下降13.6%。截至2020年末,渤海財險總資產爲53.51億元,總負債爲45.70億元

7月28日,渤海財險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渤海財險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8.66億元,實現淨虧損15524.61萬元。其中,渤海財險一季度實現淨利潤675.50 萬元,二季度實現淨虧損約16200.11萬元。

對於盈利未達預期,渤海財險回覆GPLP犀牛財經表示,其正在推進業務結構調整和車險業務品質提升等工作。

事實上,不僅業績常年虧損,償付能力也在持續下滑,而且渤海財險還因此3次收監管函。

2012年至2021年一季度,渤海財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一路下滑”,從525%降至106.62%,在財險公司中幾乎處於墊底的位置,直至近日增資完成纔有所回升。

渤海財險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0 年 5 月 13 日,渤海財險收到中國銀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財險部函〔2020〕100 號)。中國銀保監會要求渤海財險管理層制定改善償付能力充足率的工作計劃,切實加快推進增資擴股工作,並及時向監管部門報告。渤海財險表示會加強經營管理,調整業務結構,扭轉持續虧損的不利局面。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渤海財險還存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2020 年 7 月 30 日,渤海財險再次收到中國銀保監會下發的《監管函》(財

險部函〔2020〕215 號),提示渤海財險 2018 年底準備金計提存在不利偏差,要求渤海財險管理層認真分析準備金評估結果出現風險的原因,並制定整改方案;同時,要求渤海財險向監管部門上報整改方案落實情況。

2021 年 4 月,渤海財險又一次收到天津銀保監局下發的《金融監管警示書》

(〔2021〕15 號),提示渤海財險 2018 年末和 2019 年末再保後未決賠款準備金均出現不利發展,準備金計提存在較大風險,對渤海財險提出監管要求,並要求渤海財險向監管部門上報分析報告與整改方案。

對此,渤海財險表示,已經成立了準備金提取不足整改領導小組,推進實施和完成監管要求的整改工作,並聘請了獨立的精算評估機構對準備金評估結果進行審覈。目前,各項整改措施正在按計劃有序執行中。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渤海財險的累計淨現金流量爲1.72 億元。綜合流動比率-三個月內爲144.62%,綜合流動比率-一年以內爲75.91%,綜合流動比率-一年以上爲59.93%。

渤海財險表示,一年以內、一年以上綜合流動比率低於 100%,說明按照現有資產負債情況,到期的資產不能滿足相應期間到期負債的資金需求。

渤海財險車險依賴症

渤海財險還患上了“車險依賴症”。GPLP犀牛財經查閱其財報發現,多年來,渤海財險旗下車險業務佔渤海財險總保費比重均在80%以上,個別年份甚至超過了90%。

財報顯示,2016年至2020年,渤海財險機動車輛保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26.78億元、35.28億元、35.46億元、32.68億元、28.20億元,佔保險業務收入比值分別爲90.35%、91.26%、88.58%、87.83%、87.74%。可以說,機動車輛保險的保險業務收入是渤海財險保險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

但是車險業務並未給渤海財險帶來盈利,2016年至2020年,渤海財險的車險承保利潤一直表現爲負值。

渤海財險官網信息顯示,在2019年度年中工作會議上,渤海財險提出“加強償付能力管理”“推進車險有質量增長”“加快推進非車險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一般來說,非車險業務對資本以及償付能力的要求更高,爲了發展非車險領域、補充償付能力等,2019年12月,渤海財險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增發不超過9.68億股股份,對應持股比例不超過29.74%,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但是直至今日,該增資項目仍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

2021年1月,渤海財險擬內部增資3.6億元,由其第一大股東泰達國際控股出資1.46億元,原股東天津渤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14億元。2021年6月,渤海財險的增資獲監管覈准。

增資完成後,渤海財險的註冊資本金已提升至19.73億元,股權結構爲: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0.62%,爲其控股股東;天津渤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06%;澳大利亞保險集團持股13.93%;天津濱海高新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2.67%;北方國際信託持股11.15%;天津聯津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57%。

未來渤海財險能否順利完成非車險業務轉型,並實現扭虧爲盈,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