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繼續下降,7月平均到期收益率3.38%

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再創新低。

8月6日,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1年6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爲6.04萬億元,環比下降4.89%,同比下降44.21%,創下2017年6月以來的新低水平。6月份結構性存款規模相對於2020年4月頂峯時期共下降了50.24%,已經腰斬。

從結構上來看,大型銀行個人、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分別環比下降7.3%、6.21%,中小型銀行個人、單位結構性存款規模分別環比下降1.88%、4.27%。

注:該數據爲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加總,不包括外資銀行的數據

2021年年初,結構性存款規模曾在1月出現小幅反彈,但2月後連續五月下降,且5月、6月規模均低於去年末水平。

對此,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表示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政策方面仍然在引導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下降,從而推動銀行負債成本、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其次,銀行也在主動下調結構性存款量價水平,控制攬儲成本。不過政策方面的影響更大。

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環比下跌2BP

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主要監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2021年7月結構性存款發行數量共1496只,環比下降6.67%;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1447只,美元結構性存款49只。

7月份新發行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期限爲121天,較上個月增長4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3.57%,環比下跌2BP,同比下跌18BP。其中,國有銀行平均期限爲92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爲3.46%,環比下降5BP;股份制銀行平均期限爲177天,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爲3.84%,環比上漲10BP。

在到期收益率上,根據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的數據,7月份到期的結構性存款共2028只,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1979只,平均到期收益率爲3.38%,環比上漲10BP,同比下跌19BP。其中,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平均到期收益率分別爲3.47%、3.19%。7月份到期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中,有1185只同時披露了預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有1078只達到了預期最高收益率,佔比90.97%,其中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分別爲96.93%、47.18%。

銀行負債成本下降,攬儲難度或加大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指出,6月21日存款利率報價方式調整之後,各大銀行紛紛調整普通定存及大額存單利率,很多銀行選擇將利率調整至新規的利率上限水平,不同銀行之間的利率差異收窄。過去地方性銀行會設置較高的長期存款利率以吸引儲戶,但是新規之下,長期存款利率與全國性銀行收窄,與股份制銀行甚至水平相當,在利率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全國性銀行在吸儲方面更佔優勢。

不過,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認爲這並不意味着全國性銀行吸儲容易。在存款利率整體下調、儲戶利息收窄的情況下,部分人羣就會選擇將資金投向收益更高的理財領域,各大銀行都面臨着存款流失的問題。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表示,存款利率新規對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沒有直接影響,近期銀行新發的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波動不大。由於結構性存款規模受限,銀行無法通過結構性存款來拓展存款來源。整體看,雖然長期存款利率下調、結構性存款規模下降有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但與此同時存款對儲戶吸引力減弱,銀行攬儲也將更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