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問責疫情防控,張家界、鄭州等地至少24人被處理

責任心是第一位的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職不力、工作無序、進展遲緩……”8月4日,湖南省張家界市紀委監委發佈關於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職不力公職人員追責問責通報,市永定區、人民醫院、武陵源區共18名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被處理。

同一天,山東煙臺在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通報稱,萊山區區長等3名官員,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免去職務。

近期,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德爾塔迅速傳播,目前已波及江蘇、湖南、北京、四川等17省37個市。據中國新聞週刊不完全統計,因爲疫情防控問題,7月20日以來,南京、鄭州、張家界、煙臺4市至少已有24名公職人員被免職或停職。

相關專家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工作懈怠、翫忽職守的危害性更大,失責必追責。

管理混亂,防控不到位

本輪疫情的擴散可以追溯到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失守”。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江蘇東部機場集團成員單位之一。

就在7月5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到南京機場專題調研涉外疫情防控工作。時任東部機場集團一把手馮軍還陪同檢查。隨着疫情的暴發,馮軍被停職,由前任董事長錢凱法代理。

南京官方最早通報祿口國際機場情況是在7月20日,稱在定期核酸檢測樣品中有9份呈陽性。很快又通報稱,發現7例本土確診病例,2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8人是機場保潔員,1人是客艙保潔員。此後南京不斷有新增確診病例,傳播鏈延長,感染風險外溢。

更多與機場相關的信息被媒體披露出來。機場保潔外包,管理不規範,境外和境內航班保潔人員不分;機場出現病例後數天內,相關工作人員並沒有被閉環管理,而是來去自由。

此前新華社報道,一位駐場工作人員說,儘管機場20日就發現病例,但受訪者21、22日兩天依舊冒着被感染的風險照常上下班。

此前中國新聞週刊報道,直到7月23日,祿口國際機場才暫停國內航線運營,28日暫停國際航線。疫情發生後第六天即7月26日,南京市委強調,對祿口機場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封閉管理。

7月28日,中紀委官網在題爲《防疫漏洞儘快補》的文章中直言機場監管缺位、管理不專業,疫情防控措施未落細落實,發現陽性樣本後,對機場相關人員管控不到位,造成疫情蔓延。並反問,倘若南京祿口機場能夠及時認真落實舉措,又何以在疫情防控中輕易“失守”?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應對與管理引來多方面質疑。一位公共衛生專家曾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南京當初應第一時間關閉航站樓,第一時間向全國發出協查通報,尋找潛在感染者。

相比南京,鄭州官方對相關人員的處理可謂火速。

7月30號,鄭州市六院報告首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7月31日,鄭州官方發佈消息稱,鄭州市委當天決定免去付桂榮同志的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職務,責令市衛健委黨組對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領導班子作出調整。鄭州市衛健委黨組同日召開會議,免去馬淑煥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職務。

在8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國家衛健委指出鄭州六院聚集性疫情暴露三大問題:第一,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相關醫療機構對疫情防控的形勢認識不到位。第二,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工作不到位。第三,醫療機構相關院感防控的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醫療機構的主要負責同志對院感工作沒有高度重視,各項防控措施沒有落實、落細,導致病毒乘虛而入,引發聚集性疫情。

管理問題同樣出現在張家界,根據當地通報,18名公職人員因防疫不力被追責問責。其中,魅力湘西劇場因存在“遊客觀看演出未全程佩戴口罩、演出場次之間消殺不徹底”等防疫漏洞,對此負有責任的8名武陵源區分管文旅工作的公職人員被問責。

張家界市紀委監委在通報中指出,少數單位和少數公職人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職不力、工作無序、進展遲緩,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

對於萊山區區長3人被免原因,煙臺市衛健委黨組成員王春雷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萊山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以及黃海路街道負責同志,抓疫情防控工作履責不力,落實防控措施不到位。按照失責必追責的原則,8月3日,經煙臺市委研究,免去萊山區區長、分管副區長職務;萊山區委研究,免去黃海路街道黨工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

專家:管理者要有政治品格

在問責的同時,被問責人員是否具備專業素質也成爲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

以馮軍爲例,他今年52歲,早年在南京師範大學學習中文,後在江蘇省政協、江蘇省信息產業廳、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工作多年。擔任過江蘇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無錫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等職。2020年7月任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同年11月兼任董事長。

馮軍此前未有機場管理的工作經驗和學科背景。與馮軍不同,此次被免職的鄭州市衛健委主任付桂榮有多年醫療系統工作經驗,2020年9月還被評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付桂榮擔任過新鄭市副市長、市委常委(正縣級)、宣傳部長,鄭州市衛計委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2019年1月,付桂榮任鄭州市衛健委主任。

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對於一些特殊行業,領導幹部當然要有專業背景,要制定相關政策,要做決策,如果不懂行那是無法領導大家的。

他補充說,所謂專業背景並不意味着領導自己本身是造詣非常深的專家,而是懂得行業的內在規律,同時還要細緻地做調查研究。這樣制定的政策、做出的決策才能符合客觀現實需求。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政學者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複雜程度不斷加深,社會治理難度在加大,這對官員的素質及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

該學者認爲,從管理學角度看,管理者層級越高其學科與專業背景越淡化,這是客觀規律。官員專業素質如何並不是關鍵,而在於是否具備相應的政治品格。政治品格第一條就是責任,如果官員沒有責任心,管理肯定不到位。

該學者以地方副市長舉例稱,他可能分管科教文衛多個領域。你不可能要求副市長對每個領域都非常專業,管理者需要的是綜合素質。

法學專家彭新林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不可一概而論。如果官員有醫學背景或者相關工作經歷,那麼在疫情風險研判、防疫措施實施、醫療資源統籌協調等方面會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有望更精準有效謀劃和部署防疫工作。當然,也有非醫學背景的官員在疫情防控中勇於擔當、科學決策,表現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專業上的“外行”就是管理上的“外行”的刻板印象。

對於張家界、鄭州等4城市24名公職人員被處理,彭新林認爲當前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到哪裏,監督檢查就要跟進到哪裏。在特殊時期,工作懈怠、翫忽職守、不擔當不作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危害性就更大。紀檢監察機關精準監督、嚴肅問責,推動各項防疫措施落到實處,爲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紀法保障,體現了他們的責任擔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