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收集素材對於創作者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

事實上積累,纔是最好的靈感來源。

古人有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平時積累的素材足夠多了,靈感自然而然就來了。

本身寫作也是需要一定的素材積累的,作者要建立一個素材庫,時不時地往裏面輸入素材,才能源源不斷地向外輸出。

不斷的收集、積累材料對於作者來說也是一種能力的提高,

這種長期不斷的堅持,最終才能達到積少成多、厚積薄發的效果。

魯迅先生,就非常看重素材收集。

他認爲積累資料就應該像蜜蜂採蜜一樣,不辭辛苦,所以他畢生都重視這收集資料工作,並以此爲樂。

那麼要怎麼收集素材?

# 大量閱讀積累素材#

閱讀對於寫作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就像威廉·福克納說的:

“閱讀,閱讀,閱讀,什麼書都讀——垃圾的,經典的,好的,壞的,看看它們是怎麼寫出來的。就像一個跟木匠師傅學藝的學徒一樣去學習。閱讀!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論是閱讀專業文獻資料還是其他創作者的優秀作品,總能夠從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然後在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積累到素材庫中到,以便於在創作時使用。

馬克思的所有著作都是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加以整理、系統歸納後寫出來的。

他在寫《印度編年史》,曾經花費了兩年時間來研究有關印度歷史的各種文獻資料,

爲了寫資本論,他甚至做了40年的資料收集工作。

大量閱讀收集素材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素材最基礎的來源之一。

# 生活中積累 #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庫。

生活給與的靈感是最多的,每天我們身邊都會發生很多事情,不論是親身經歷的還是道聽途說的事情,都可能成爲靈感的源泉。

作家莫言說過真正的素材是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感觸,是靈魂深處的生活積累,這纔有感人的力量。

對於他而言,作家要想不斷地寫作,就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與人交往的經驗積累的越多,對人的認識才越全面、深刻,寫出來的人物才更具有真實感和生命力。

留心觀察生活,記錄下生活中重要的瞬間,對於日後的寫作是非常有幫助的。

# 記錄下夢境 #

記錄下夢境同樣也可以成爲積累的素材之一。

蔡駿就很提倡將記錄夢境作爲收集素材的一個方法,在他的寫作入門課中第一部分就有提到過:

“我們有個詞叫'夢筆生花’,你的故事也許就來自你的夢。我們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白天在思考某一個問題,或者說你被某一個問題所困擾,比如,當你喜歡某個人時,這個人很有可能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變形的方式來到你的夢中。夢境對文學創作,包括其他的藝術門類,像音樂、美術等,其實都有各種不一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的很多小說都是源於他的夢境,每當他做了一個有意思的夢後,就會努力讓自己清醒過來,再記錄下來。

除蔡俊外,也有不少作家在夢境中得到了啓發,以夢境爲原型來進行創作。

如作者斯蒂芬妮梅爾在一天午後做了一個關於吸血鬼的夢境,之後她將其記錄下來並以此爲原型創作了《暮光之城》;

瑪麗▪雪萊在一次睡夢中,夢到了一個臉色蒼白的科學家跪在一個組裝的可怕東西旁邊,

被嚇醒後他回憶着夢中恐怖畫面,突然福至心靈,想着將此作爲靈感,於是《弗蘭肯斯坦》這部小說就橫空出世了。

所以說記錄下你的夢境,誰不定也能成爲你小說中的一個原型呢。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收集素材的方法,如看新聞、看影視等等,

不管是哪種方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堅持下去,隨時留意生活,對抓取素材要敏感,能夠準確把握自己要想獲取的信息。

圖片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

下期內容更精彩

敬請期待

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