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建勋 王延辉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冯刘克 通讯员 张超

青春年华,多梦时节,关于时尚、关于爱情,皆是粉色。

朱玲震,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医学实习生,却有一个“英雄梦”。8月6日,她请战参加惠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忐忑而又兴奋,打赢与病毒的博弈战,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第一次觉得离我的‘英雄梦’这么接近。”她说,“爸爸妈妈都从医。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在爸爸的身上一遍遍操练核酸采样的技术和技巧,直到熟练掌握。”从6日下午4点干到7日凌晨3点,再从7日上午7点干到11点,她们小组终于完成惠济区一个采样点上的工作任务。

疫情当前,群众的安危、城市的秩序,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在党员的带动下,惠济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200多位白衣天使或写下了“请战书”,或在“请战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国泰才能民安,我愿意舍小家顾大家,坚定信心,不畏风险,申请参加医院的各项救治工作,随时准备好接受一切医院和领导安排的任务。”毅然决然地奔赴疫情防控的一线。

“如组织需要,不论生死,坚守一线。”“守护健康,捍卫生命是我们的天职。”“有危险我先上,有困难我来抗!”“只愿群众皆无碍,正是所求心头愿。”“愿首当其冲,逆行而上,随时听命。”看着一封封“请战书”,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宋彩丽说:“平时,这些人一个个看起来朴实无华,甚至柔弱娇小,关键时刻,她们竟是如此铁骨铮铮、热血满腔。防护服里,汗水浸透,一声不吭。累极了,躺到马路边上,睡上一会,接着再干。”

问到写“请战书”的初衷,程旭说:“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以前看到春联上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觉得稀松平常,近10多天郑州经历这么多灾难,突然觉得这些词儿的得来不易。我朴素的想法就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家快点好起来,大家的生活都快点恢复正常。”她接着说,“我有信心,我们一定能够挺过去,扛过去!”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马三蕊是一名党员发展对象。她说:“请战,我们都是自愿的。大家坚定地选择逆行出征,就是想用一颗红心化解人民的担心,用爱心换取人民的安心。”

8月6日凌晨1时,惠济区英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核酸采样点外,保利海上五月花小区的居民陆续赶来,排起长长的队伍。

惠济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梁艳、李阳已经坚持工作六七个小时了,完成了1500多人次的采样。拧开试管盖、用棉棒采样、折断棉棒放进试剂管……一个小时里,这套动作梁艳要重复二三百次。

“这还不到一半的任务,今天通宵做,进度快一点,危险就少一点。”梁艳给小伙李阳打气说。

深夜,前来做核酸检测的人渐渐少了的时候,两人才轮流趴在桌子上“眯一会”。

第二天早上8点多钟,惠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护士何俊娜、徐雪萍等赶到采样点支援梁艳和李阳,还有医院的行管人员也来了,大家都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分工明确,有拧试管的,有采样的,进度一下子快了许多。

“90后”徐雪萍头一天晚上还在刘寨采样点通宵采样,采样基本完成之后,一大早她和同事们又主动提出要支援其他采样点。直到下午2点,完成了4400多人次采样任务之后,换掉汗水浸透的衣服,徐雪萍和同事们才坐下来吃上盒饭。“第二轮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真正检测时间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天,感觉真是在与时间赛跑。”连续作战,徐雪萍的双眼满是血丝。

下午2点多,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郑州师范学院大门口外的核酸采样点,临时板房里,惠济区人民医院的护士董华梅跟同事还在忙碌地采样。板房里,两个直径一米的大风扇呼呼作响,“风扇的作用是让空气流动,根本起不到降暑作用,防护服不透气,比冬天穿棉袄还保温。”采样间隙,董华梅她们只能抱冰取凉,“这时候,能抱块冰是最爽的了!”

下午3点多,等候检测的队伍越来越短,采样任务也接近尾声。“赶快结束这边任务,我们好去帮其他点的同事们。”董华梅语气短促地说,“苦点累点不算什么,只盼疫情能早点结束。”

编辑:陈浩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