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当奥运冠军走下领奖台,站在汤辉的镜头前

时间退回到2000年,40岁的汤辉拍摄了人生中第一个奥运冠军--伏明霞,自此他初步告别了静物摄影,从极静跨到极动。如往常一样,这一次,他又触碰到了这个细分领域的天花板。

汤辉|著名摄影家、艺术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哈苏大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这句话也是汤辉的价值观。每名运动员在他眼里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拍摄他们就像翻阅一本本自传,能看出他们面对荣辱的状态和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成长。

汤辉第一次拍摄马龙是在2007年,虽然还不是绝对主力队员,但已经开始崭露锋芒。在汤辉的印象里,马龙训练十分刻苦,天不亮就随队在山里跑步。这14年间,两人合作过六七次,因为汤辉想要标新立异的热情,每次拍摄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马龙」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的国乒选手,汤辉几乎都拍摄过,也看过他们更接近平常生活的那一面,"乒乓球队内气氛很舒服,在严肃训练的间隙,大家一有时间就开开玩笑。刘国梁训话也很有特点,说话毫不客气,军人作风。"

「中国的国乒选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摄影老炮儿也有为难的时候,如何让不外露的姚明呈现不一样的表情成了汤辉的难题。尽管姚明有可能是中国被拍摄次数最多的远动员,但他面对镜头时依旧很羞涩,"是很典型的内敛型东方男性。"汤辉想尽办法博君一笑,抓拍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情。

「姚明」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林丹动作永远是带肌肉记忆的,拍摄这样的运动员,重要的就是对角度的选择。为了捕捉到最好的镜头,有时汤辉会亲自给林丹喂球,这也让他感受到了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差距,"林丹打过来的球,因为球速太快,声音大到想不到,手根本没来得及伸过去球就已经落地了。"

「林丹」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每项运动都有不同的美,想要拍出来,除了要有超高的摄影技巧,还需要对每项运动有足够的了解。每次拍摄背后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运动员的形体跟他所练习的运动类型有很大关系,比如说蝶泳的运动员就不会有那么强的肌肉,而拳击则相反。"这些知识让汤辉在拍摄过程中,快速地帮助运动员找到最"美"的状态和角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汤辉喜欢创造不同,这些庞清佟健的照片抛弃了花样滑冰的全部特征,只将花滑里面艺术的部分放大。体育的意义是超越体育,在对美的表达上,和艺术是相通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丰富的非概念性人生与命运

"新照片"由此诞生

2011年,李宁向汤辉团队开放他们签约的五支金牌队伍,让他们去拍摄运动员们备战奥运时期的封闭训练,这是体育记者都没有的机会,但挑战也很大。因为不能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他们只能在暗暗的训练场自然光线下远距离拍摄,尽管准备了很多摄影师去抓拍,还是非常有可能落下精彩的动作。

当时汤辉团队的设备是5D2,增感到很高的时候噪点很大,但好处是出来的视角和内容是非常不一样,可以很真实地展现运动员训练的样子。断断续续拍了半年的时间,汤辉觉得这些照片是非常有社会价值的,"除了配合奥运宣传,我们也要从人的角度去感受运动员和运动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他想要告诉大众的是,奥运冠军作为一个个体,为国争光拿到金牌的背后他们到底要付出什么?十岁左右年龄的小女孩们每天在高压的环境中训练。"她们要承受的不光是心理压力,还有在形体上受到的压力,我好几次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非常非常艰苦,有时候我都不好意思按下快门,按下快门也不好意思把它们呈现出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份感动,让汤辉决定做《中国脸》项目,让更多人有机会换一个视角去认真地看这些运动员,无论他们是为国争光,还是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发奋和进取,还有他们的苦难,需要被更多人看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汤辉开始带着他的团队自费做《中国脸》展览,从场地租借、策展人邀请,到一个插线板都是他们自己掏钱。"我个人觉得这个不是艺术展,应该定义为公益展。"汤辉带领着团队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很长时间不能睡觉是家常便饭,被运动员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就是要做这件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照片可能比活动的影像更便于记忆,它们是一种切得整整齐齐的时间,而不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每一张静止的照片都是一个重要时刻,这重要时刻被变成一个二维有边界的薄薄空间,可以反复观看。照片不能解释任何事物,却不倦地邀请你去推论、猜测和幻想。

在拍摄这些运动员的同时,汤辉也在寻找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

摄影只是他的局部真实

1960年,汤辉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和同龄的摄影师相比,他相对晚熟,也有着一段更跌宕的人生经历。刚满16岁的他便选择了当兵,十年的军旅生活,汤辉吃了很多苦,每天都要带几十斤的装备跑万米、绳子套在脚上爬上接近十米的大树、两个小士兵挑着二三百斤的大条石,肩膀肿得都到耳朵下面了。"天很热,汗水湿透了我们的衣角,就像穿了盔甲,汗碱,一层一层。"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和运动员共情的原因。

前三年在野战军,他赶上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拿了三等功,很"幸运"地活着回来了,但死亡却突如其来地暴露在他的面前,这让他和他的战友们潜移默化地发生了改变。"对待生活特别随性,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不在意生命的长度。"直到现在,他还保持着这种"年轻"的生活方式,热爱跟朋友喝酒吃火锅侃大山。在相对年轻的年纪,就看过那么多生死,造就了汤辉的强心脏,让他在今后的挫折和迷茫中,坚强地走自己坚持的路。

接触到摄影是偶然的,这个故事汤辉曾向多家媒体讲述过。就在战争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位战友找来一台135相机,这让汤辉和其他战友兴奋极了,从来没见过这个。大家聚在一起拍了很多合影,当然也包括一些现在人想象不到的很残忍的战争场面。后来,因为胶卷脱轴,士兵们不懂便想打开看看,一打开就全部曝光了,所有的合影也都曝光了。这段在前线的经历就只能保存在汤辉的回忆里,是他心中的一个遗憾。

再后来,他远离了战争,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和总政歌舞团继续服兵役当司机,经常开车去看《黄河大合唱》排练,一个人坐在下面当观众,有滋有味。也就是这段时间,他和一些战友开始业余玩摄影,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海鸥205,是他父亲送的。

那个年代特殊的历史形状,让汤辉和同龄人一样都保持着一颗单纯的心,加上部队生活的闭塞,当汤辉复员时,中国巨大的变化让他变得战战兢兢。幸而,他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摄影导师--解逢,将他推荐到外贸轻工,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那一年是1987年。

逆流的少数派

之后"下海"在社会上漂了四年,实在是活不下去了。36岁的汤辉拉着自己的老师开了公司,正式步入广告摄影赛道。一进去,压力就不小,对手全是非常成熟的国外摄影师,他用了好几年时间走到了他们的前面。他淡淡地说是因为运气。

20年目不斜视的专注在广告摄影领域中耕耘,想尽办法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辉煌,汤辉也确实做到了。创立公司的前十年,汤辉的公司是圈内最著名的静物摄影公司,因为对金属产品拍照的把控能力,汤辉团队树立起了一个阶段性的专家地位。拍产品找汤辉,这是业内自然形成的现象,团队垄断了16个手机品牌的拍摄,摩托罗拉、诺基亚,还扩展到同类型的家电等。但是他不满足。"那个时候是从经营的角度,要创造自己的强项,但到后来,我们拍静物拍的只想吐,都拍恶心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他开始进入人物摄影的领域,阅人的本领为他的摄影找到了独特的语言。独特是吸引人的。冯小刚电影《芳华》的海报邀请汤辉拍摄,原本他是忐忑的,因为没有接触过海报拍摄,而且与广告摄影差距也很大,用光的技巧上、看问题的方式上都不一样。但读完剧本,他义无反顾的同意了,因为那就是他那个年代的故事。拍摄过程即挑战又享受,他和冯小刚从内心都非常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战争和那个年代的他们。

后来他又拍摄了数不清的名人,每次都能挖掘出主人公不同的那一面,又保留着汤辉的个性,他管这叫"在突破中寻找共性"。吴宇森,大众眼中的暴力美学导演,但汤辉看他却是一个指挥家,这可能就是他作为一个摄影师独特的敏锐与嗅觉。

但他还是不满足,他不要跟着环境走,要逆流而上。"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不希望落在社会的后面,这是从自我的人生价值方面去思考的。"

停下来,把惯性抽离身体

在传统摄影领域,汤辉把所有能拿到的荣誉都拿完了。在做到了之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闭塞,养家糊口这个事永远是完不成的,他被圈在里面原地打转。他想突破,但就像刚从军队转业出来那时一样,他不知道该去哪儿。

2016年,"艺术航海"项目邀请了他,这个活动是由上个世纪很著名、很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博伊斯发起,核心是创造一种高强度、沉浸式的体验,感受人与自然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再去践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和"社会肌体可以雕塑"的理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七天的时间里,他和一些企业家、艺术家跑到苏格兰的海上乘坐一艘百年的帆船,生活条件出乎意料的艰苦,遇上风浪,船体倾斜45度,汤辉吐得最厉害。他像被迫随波逐流的船只,忍着痛苦去思考怎么乘风破浪,在这样无情的自然里面去体会人类的渺小、去学会享受孤独。

航行中,他用手机拍摄了船上11个人的照片,回来后又邀请了11个公众人物共同参与,在照片中每个人的头上都扎了一枚中国的针灸,将中国传统医学和影像结合在一起。《觉》有两个层面的思考:一个是"自觉",一个是"觉他"。在今日美术馆参展后,又被邀请到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形式》平行展参展。这组照片让读者从中获得了私人经历般的体验,可却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明星、企业家的脸上,是在这个时代下,一代人对残酷的现实的拷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就这样,他进入了艺术圈。

他把自己当作一个作品去雕琢,放弃发展如日中天的公司,保持低欲望,急迫地啃噬过去缺失的知识,了解当代艺术的各种方向。"我比较关注我自己的创作方向,我理解这个社会的角度,阅人无数,看见自己。"汤辉不会受一些固有的东西影响和束缚,更愿意注重个体意识的培养,有时可能会受一种思潮的影响,但很快又会跳出来。

如果要说唯一影响汤辉很深的人,那就是约瑟夫·博伊斯了。这位雕塑家、幻想家,是后现代艺术的欧洲美术世界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拥有极具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博伊斯认为社会肌体是可以被雕塑的,他的很多作品是基于对社会的思考,打破了传统艺术界对雕塑的看法。"

在广告摄影师阶段,注重的是准确输出,关掉公司后汤辉的作品变得非常纯粹,跟以往完全不同,"更偏自我,更偏一种对世界的探寻,对人性的包容。"不做职业艺术家,不卖作品是他当下的选择,他希望做得纯粹。他又在探索别人看不到的路。

2019年,在疫情还没有发生之前,汤辉就先见性地在微博等网上平台举办《观》艺术展,联合《芭莎艺术》与众多明星一起向公众发出邀约,搭建了一个可以表达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平台,上千名粉丝参与投稿。"作者只存在于创作前期和创作中,当创作完成,作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那一刻,'作者就死了'。所以当面对作品,我和大家一样都是观众,我们一起思考......"通过这组作品,汤辉用听得懂的语言和形式与大众互动,让人们在嘈杂的世界里面去聆听真实的内心声音,找寻自然纯粹的内在精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虽然接触当代艺术偏晚,但结合丰富的实战经验让汤辉快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他认为当代性就应该具有一定的未来性,去突破圈层、突破观看人群、突破艺术形式,颠覆所有固有的东西。"不管在哪个行业,推陈出新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这是人类文化构成中永远不会变的,再过100年,我相信我们的下一代的下一代还在聊同样的问题。"在交谈中,他总是这样看似轻松地还原到事件本身,就像他的摄影作品,简单独特却意味深长。

在对生命和艺术的探索上,汤辉最近又走上了逆向的道路。他跟好朋友共同发起了《七彩蛋》儿童艺术教育的公益活动,关注智慧刚刚启蒙的小朋友们,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打破固有的意识形态,启发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破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访谈结束后,我们会发现汤辉早已经不是可以简单用照片好坏来评价的摄影师,他像哲学家一样从个体意识发展出发,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他只是利用影像这种介质,创造一个艺术"装置"或艺术"事件",用更易懂的"行为艺术"去影响更广泛的大众。接下来,汤辉还是会继续观看人类。

"我什么都能看透,只有人看不透。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他会形成一个群体、一种学术、一种观念,甚至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他的作品将以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状态坚定推进,仿佛植物生长,连绵不绝。

汤辉|著名摄影家、艺术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哈苏大师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摄协商业摄影专业委员会委员、《芭莎艺术》视觉顾问、雅昌艺术网、雅昌影像艺术顾问、微博摄影频道艺术顾问。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形式》平行展参展艺术家;安仁双年展《当场》特邀展参展艺术家;今日美术馆《须有作为》航海艺术展参展艺术家;秘鲁利马《Fugaz国际摄影节》参展艺术家。

《中国脸》公益影像传播项目的发起人、总策划人,在鸟巢、中华世界坛、米兰国际体育电影节、尤伦斯艺术中心、地铁、网络等场所,举办汤辉《中国脸》奥运公益影像展。

汤辉+《芭莎艺术》+数十位明星,在网络平台上向社会发出"用心看世界"的呼吁。《观》线上系列艺术展邀请公众参与其中,6期展览162张闭目的面孔,超过100张面孔是社会各界的普通人,50张面孔来自于网友的投稿。形成6000万+的阅读量,超过1000位公众投稿参与。

作者|张碧雪

编辑|刘冰冰

来源|巨浪视线

责编 | 刘思言 siyanliu @caijing.com.cn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