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奧運大忙人吳京讓這個老品牌爆火,它能“起死回生”嗎?

文 | 天下網商 丁潔

吳京被認爲,是東京奧運會場外最忙的人。

7月24日,中國選手楊倩奪得東京奧運會首金後,“吳京”便開始出現在各大微信羣、社交媒體的評論中,成爲了大家歡慶勝利和鼓舞士氣的“表達神器”。

成爲上億網友狂歡表情包的吳京,也成功打爆了身上的梅花牌綠色運動服。

誰能想到,這個誕生於1947年的國貨品牌,竟因爲一個表情包意外走俏。梅花會二度盛開嗎?

“吳京好忙,我們也跟着忙了”

只在于謙的電影《老師·好》中客串了2分鐘體育老師的吳京,怕是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受到那麼多網友的寵愛。

一張簡單的個人劇照截圖,配上任何文字都顯得非常霸氣。

這屆奧運會,吳京“瘋狂暴走”。無論比賽贏了、輸了,還是裁判判決不公,吳京都能表達大家的情緒。有網友笑着給謝楠留言道:“打開微博,隨時隨地看到老公。”

付龍龍也沒想到,吳京啥都沒幹,卻把自家的品牌帶火了。

他是梅花體育的電商負責人,他清楚地記得,自24日吳京表情包爆火後,梅花天貓旗艦店一天內湧入7000多人,奧運期間單日最高達7萬人。相比平日1000多人的訪客量,這家“清冷”的店鋪一下熱鬧起來。

果不其然,大家都是追着吳京同款而來。相關產品銷售量快速增長,一天能賣出400多套,後端工廠一度來不及生產,梅花不得不先開預售,讓工廠日夜無休地趕工出貨。

趁着熱度,梅花乾脆將寶貝標題也換成了“吳京同款”。還有不少網友找到梅花留言,提議讓他們找吳京代言。

還有多少人記得梅花

若不是吳京,還有多少人記得梅花。

1947年,天津針織運動衣廠,“梅花”品牌出生。梅花的取名,源自《卜算子-詠梅》,以示工人階級“傲骨迎霜,爲國爭光”之志。

作爲中國運動員的初代“國服”,梅花見證過不少歷史時刻。

1971年,中國乒乓球隊身着梅花運動服,出師日本名古屋第31屆世乒賽,奪得四項冠軍,宣告中國乒乓球春天的到來。

同年4月,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開啓中美劃時代的破冰之旅,梅花見證了歷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

自此,梅花的“士林藍”和“國紅”變成了一個符號。

1984年奧運會前後的十年是梅花最輝煌的年代。

在1984年舉辦的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身着梅花運動服的中國奧運健兒震驚了全世界:射擊運動員許海峯奪得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中國女排的“鐵榔頭”郎平和隊友們拿下冠軍,並創造了“五連冠”的輝煌戰績……

射擊運動員許海峯奪得中國奧運史上第一枚金牌

梅花見證了中國“黃金一代”運動員的光榮與夢想,它也因此走紅,生出“大梅花”“小梅花”,前者面向專業體育團隊機構,後者供應大衆消費市場。

據《中國週刊》報道,當時梅花一卡車貨發往瀋陽,三天就賣光了。年輕人還故意反着穿,硬要把商標露外頭。

但幾年後,梅花的至暗時刻到來。20世紀90年代初,耐克阿迪達斯剛剛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希望與梅花合作,但梅花拒絕了。不久,梅花又錯失了李寧,彼時李寧退役從商希望梅花代工生產李寧運動服,梅花沒接受卻慷慨拿出自家經典的設計,自此,李寧服飾一炮打響,一直火到今天。

後來,南方紡織行業風頭越來越盛,品牌們紛紛找名人發起廣告攻勢,也誕生出不少知名體育品牌。而思維保守的梅花公司未及時發力,困在了那一刻。

在與耐克、阿迪、李寧等品牌的較量中,梅花節節敗退,最終停產,依靠消化庫存艱難度日。

豆瓣上有一個2000多人的梅花小組,依然有人在討論梅花,求一件絕版的梅花運動服,但討論大多停留在2015年前。

梅花,重啓?

在生意停滯的10年間,梅花並未退潮,它以另一種“形態”存在——市場上大量銷售着“山寨梅花”。

據媒體報道稱,一些對梅花有感情的老員工居然對假貨抱着感恩般的心情,他們的理由是:“要是沒有假貨,這牌子早就讓全國人民給忘了。”

2010年後,國內颳起復古風潮,民族品牌紛紛崛起迴歸。你會發現,胸前印着“中國”字樣的T恤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無論是鴻星爾克還是李寧、特步,這件簡單的印字T恤都很喫香。

梅花看到了機會。

2015年,天津紡織集團啓動了梅花品牌的重建工作,“梅花(天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梅花,準備“梅開二度”。

國潮,是梅花重啓的方向。他們相繼與各大品牌展開聯名,包括香港時尚潮牌Alphastyle、森馬、太平鳥等。從設計上能明顯感覺到,這朵梅花有了時尚感。

在不少明星身上也能搜索到梅花,的運勢的男孩們也酷愛梅花運動服。付龍龍表示,近年來,有不少明星上綜藝會選擇梅花。

2017年,梅花上線天貓。藉着吳京同款的這股風,未來三年,梅花決心將80%的份額壓在線上。東京奧運期間,梅花的天貓店一直處在漲粉狀態。

有想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還發現一個現象,梅花的定價並不低。付龍龍解釋,部分上千元的套裝是“冠軍同款,如一套售價999元的“冠軍款中國紅”套裝,就是1984年許海峯站上奧運領獎臺的同款。

梅花與KFC出的聯名款

當被問到產品是否會跟隨市場環境降價一事,付龍龍承諾,梅花終生不改價,且他們的產品以質量取勝,“我們認爲我們的衣服是有升值空間的。”

數據顯示,梅花的吳京同款外套月銷破1000件,買家秀中不少人都會模仿吳京拍照。

這一輪關注和爆發,大多消費者是因爲情懷下單。而從長遠來看,光靠情懷,解救不了“復出”的梅花。

據悉,目前梅花內部進行了新一輪“換血”,電商部的40個人都以90後一代年輕人爲主,他們對互聯網、對流量運營也更敏銳。“未來我們也會在社交媒體開展鬥圖大賽,包括抖音、小紅書都會同步運作。”

接下來,梅花還有機會。吳京新片《長津湖》上映以及9月10日教師節等等,或又能帶起一波年輕人的情緒。

“今年希望把線上店鋪立住,明年完成2000萬到3000萬的目標,後年達到1個億。”付龍龍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