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称,“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从火星上传来坏消息,第一次岩石采集出现未知故障,从探测器上的数据显示,钛制试管中没有采集到预期的岩石。对此,NASA表示希望尽快地找到故障原因,因为后续钻取火星岩石的相关任务还将继续进行。

前几日,毅力号火星车按照既定的自动程序,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采样任务,洞也挖好了,小机械臂抓握试管提取样本的工序也进行了,对样品试管的处理也按计划进行,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完美。

可是,当采样完成以后,应用探针置入试管内测量样品体积时,美国NASA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和失望的消息,探针居然毫无阻力地伸入到了试管底部,这表明试管里面极有可能什么都没有,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的首次采样任务,结果什么也没有采集到。美国耗费27亿美元执行的这个任务,首次“表演”以“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果”落幕。

美国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产生,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钻探已经打好了,两个机械臂在伸入钻孔中提取样本时的配合也天衣无缝,对采集后的试管处理工序也没有什么异常,但通过探针传回地球的数据,显示试管里根本没有什么土壤样本。这就非常奇怪了。

美国科学家分析认为,在该操作的过程中,采样系统和硬件运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探针返回的数据也应该是准确的,那么问题的产生,极有可能受多个方面的影响。

比如,孔挖的深度不够,刚好挖出的这个洞中泥土性质比较特殊,再或许是目标岩石区域在取样过程中,没有按照既定的方式做出回应等等。而此前美国在火星上释放的探测“机器人”,在采集火星土壤样本中,也出现过猝不及防的问题,例如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挖出的洞深度不够,而且可能受到奇怪的火星尘土阻滞未能取样成功;好奇号火星车在挖洞时也遇到了意外,碰到了非常硬的火星岩石。可以说,美国在火星取土方面,总是一波三折,至今仍然未能成功如愿。

针对首次采集火星土壤失败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NASA的研究团队将对相关数据进行认真研究和诊断,来判断产生样本试管是空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俗话说“好事多磨”,毕竟这一支试管,仅仅是38根采样管的其中之一,即使按照先前设定的采集20支试管样本目标,还留有19次采样的机会。所以,只要美国的研究团队,能从这次失败中打到出现问题的症结,那么成功采集火星土壤的任务就有可能实现。

即使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最终没有完成采集火星土壤的任务,还有我国的祝融号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上呢。祝融号在火星上同样配备了相应的采集样本设备,只不过是以测试性能为主。不过,我国“天问二号”计划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预计2028年前后将择机发射。

我国的“天问二号”充分借鉴了嫦娥五号在月球采样的成功经验,设计成轨道器、巡视器、上升器、着陆器、返回舱5个部分,届时通过长征9号大型运载火箭,将相关设备发射升空。轨道器与返回舱在火星上空的轨道上等待,着陆器在安全着陆后,由巡视器负责采集火星土壤样本,此后上升器携带着样品在火星表面发射升空,在返回太空后,与处在轨道上的轨道器、返回舱连接,将土壤样本放置到返回器中。此后,轨道器与返回舱将按计划实施返程,预计2031年前后火星的土壤样本将被送回地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