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錦龍:

中國國樂藝術家、當代五絃琵琶代表人物

大家好,我是方錦龍。中國的文化是源遠流長,我們還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民族樂器浩瀚的海洋裏,我們有一根弦的獨絃琴,兩根弦的二胡、馬頭琴,三根弦的三絃琴,甚至四、五、六、七根弦。所以我今天想問在座的各位,知不知道琵琶幾根弦?四根還是五根?對,四根弦、五根弦都沒錯。我今天就想跟大家來聊聊平常少見的五絃琵琶,因爲大家現在在中國,一般人都是談論四弦琵琶,我是“二般”的,我來和大家談論五絃琵琶。

1985年我去日本參加由四個國家舉辦的絲綢之路音樂會,我第一次看到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的五絃琵琶。這款琵琶稱爲日本的十大國寶之首,那是唯一一把保存完好的中國古代琵琶,是唐朝送給日本聖武天皇的國禮。所以這時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古代還有五根弦的琵琶。

我當時就想,古人比我們厲害,古人比我們多根弦,我們現在缺根弦。

這樣聽起來很像個笑話,實際上這把琵琶製作精良,背面是小葉紫檀鑲嵌螺鈿,前面是一帶一路帶風情,大家可以看看,就是這把琵琶。那麼回國以後,複製五絃琵琶的念頭一直在我心裏。

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我發現琵琶原來是一帶一路的產物,是從兩河流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從東晉到大唐都以四弦、五絃琵琶齊頭並進,盛極一時。可是到了北宋以後卻只有四弦琵琶了,至今失傳了一千多年。我推測五絃琵琶可能是在宮廷中演奏,因爲大家知道中國人講九五之尊,九和五是最大的,五也是中國人最喜歡的,因爲我們中國人喫飯喜歡講五味俱全,我們的音樂叫什麼?五聲音階,還有五行五色五方,甚至我們朋友在一起聚會都喜歡講三五知己,沒有說二四知己的,因爲五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

我推測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間寫到“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寫的就是一位技藝高超的歌女商人婦,她演奏的就是流傳於民間的四弦琵琶。音樂不像繪畫和雕塑那樣可以保留,古代的聲音我們無從知曉,再加上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要想獲取任何資料都相當不容易。

那時候我才20歲,我是一名文藝兵,在部隊歌舞團管理非常嚴格,我只有利用假期和業餘時間,一有空就拜訪名家學者尋找制琴師傅。可是那時候找到的制琴師傅都說,四根弦纔對稱,五根弦怪怪的,我們一代一代跟師傅做的都是四弦琵琶,我們就沒見過五絃琵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經過無數次的尋找和溝通,我終於在江蘇常州找到一位制琴師傅,我不斷的跟他聊我的心願,將恢復五絃琵琶的意義直接告知他,同時我一首一首地爲他單獨彈奏這個師傅非常喜歡的琵琶曲,久而久之,被我所打動,終於他說,那就做一把試試看吧!

別看多一根弦,製作起來比想象中難多了。加了一根弦,它的琴體加大,弦距要縮小,面板上面那個扶手跟弦的拉力要加大,演奏起來有點難度。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經過反覆研究,終於讓當代的五絃琵琶面市了。

儘管製作略顯粗糙音色也不盡人意,但是有了個雛形,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完善。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弦加了以後如何定弦?這個又是一個新的問題。當時我用了很多的方法,關鍵定完弦以後古代的曲子能不能彈,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後來我在壁畫和石窟的畫冊中翻到唐代的琵琶造型非常多,僅敦煌壁畫就有十幾種造型。於是我就與南北琵琶製作大師一起又製作了仿古的曲項琵琶,還有直項,包括現在的龍頭和鳳首琵琶。

雖然一提到五絃琵琶大家想到都是我,但是在背後有很多人作出貢獻,可以說五絃琵琶是大家共同研究的成果。

比如上海音樂學院有個教授,葉棟教授他成功破譯了一千多年的敦煌曲譜。我通過這些曲譜,我發現原來唐代的古絃琵琶定弦很多,因爲它每個曲子都是根據不同的曲項來定弦的,我突然茅塞頓開,於是在四弦琵琶的基礎上多加了一個低音弦。

這樣的話所有的四弦琵琶就都可以彈了,同時又豐富了它的表現力。我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終於把延伸琵琶生命力的這根弦續上了。

提到民族音樂的繼承與創新的這根弦,我就講一個東西方樂器的比較,比如西方的鋼琴它的和聲豐富,音域寬廣,它的每個音都是固定的。西方的交響樂宏大立體,聲浪撲面而來,它講究的就是和諧和共性。而我們的國樂,包括亞洲國家的樂器,最大的特點是個性。

就拿二胡和小提琴的比較。大家知道小提琴是有指板的,所以它在揉弦的時候,它的音高是不會變的。可是我們的二胡不一樣,我們是沒有指板,所以我們用力壓,弦就會變高,甚至我們推弓和拉弓的音準也是有差別的,因爲它還有皮,能進退。很多人說我們的東西不科學,這裏面它的不科學就是我們的科學。爲什麼我們中國人京劇講板眼,我們的音樂講有腔有調,所以中國的國樂是最有腔調,是不是?

當年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訪華,大家知道克林頓是一個薩克斯風的高手,國家就爲了迎接他做了一個創舉,就用薩克斯和二胡做了一個對話演奏的曲子,就是《二泉映月》。大家知道薩克斯都是有機械的鍵子,所以他每個音出來都是很遲很規範,可是二胡都不一樣,所以當總統看到二胡的演出他就被驚呆了,爲什麼?二胡它有揉,有滑,有壓揉啊。所以總統聽完了以後馬上就進行了總結,他說西方的樂器非常科學,但比較激進, 中國的樂器看似簡單,它更富有人性,這就是總統說的。

這幾十年,我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收藏家,我收藏了幾百種上千件的中外民族樂器,那麼這些樂器是人類的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世界大家庭中不可缺失的一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還是一個包容性的國家,我們講究的是和文化,和又稱爲“hè”是個多音字,既能作爲主角和還可以作爲配角。在這裏我給大家科普一下,像中國的樂器,本土的大概都是一個字,還有很多外來的,被我們包容的是兩個字,一個字就是琴、瑟、簫、壎、篪……兩個字的是二胡,琵琶、揚琴、嗩吶……你看,這就是一個字是本土,兩個字是外來的。

大家知道隨着科技的發展,人類發明的電子合成器可以模仿很多種樂器,這些樂器是不是就可以被電子樂器所取代?當然不行。因爲每一種樂器都有它的專屬,有它的獨特的歷史和淵源。我們的民族音樂是屹立在世界的音樂之中,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就像剛纔總統講的人性化的東西。我認爲中國音樂應該是野生的,而不是圈養的。爲什麼?大家看到很多的民歌,我們現在西方的歌,他們是要講頭腔共鳴,我們不是。我們如果去唱藏族歌曲,我告訴大家很簡單,你學會羊叫,這個就是藏族的風格。

所以民歌它一定是野生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的音樂講究三個到道,地道、味道,還有回味的筋道,就像中國菜一樣的。甜、酸、苦、辣、鹹,如果沒有這三道,就索然無味。

那麼這裏我還要講一講,中國的方言。如果沒有方言中國的音樂也很難保存。曾經我們的作詞大家喬羽寫了一首聊齋,最後他把這個詞給了作曲家,作曲家說,你能不能給我說一下這個詞的大意?特別想聽聽您的語氣。喬羽先生是山東人,他一說出來,“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山東話)。作曲家一想,對了,已經曲子寫出來了,“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唱出來)。你看,是不是方言就把曲子給寫出來了。還有一個作曲家是四川人,他寫了一首歌叫《祝你平安》。四川人講祝你平安怎麼講的?“祝你平安”(四川話)。就是這麼說話。這就是我和所有熱愛傳統文化,喜歡民族樂的朋友,苦苦追尋的中國文化的“玄”。這裏的玄是玄妙的玄和玄機的玄。

既然講玄妙的玄和玄機的玄,什麼樂器才能給它匹配?我突然又想到一個古樂器,這個樂器可了不得,它是給世界樂器帶來非常大的貢獻的,它就是所有的簧片樂器的鼻祖,是我們神話裏面說的女媧造簧的簧。因爲有了簧,纔有了今天我們見到的濫竽充數的竽、苼,最後十八世紀中葉傳教士把苼帶回歐洲以後,他們不會演奏怎麼辦?他們有烤麪包的風箱,就懟上去,就變成今天的手風琴。這個樂器非常偉大,所以剛纔我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國樂應該是聯合國的“國”世界音樂的“樂”。好了,大家想不想聽聽這個聲音?好,既然說到玄妙的“玄”,這個樂器很有意思,就幾個小片,可是它可以橫跨古今,它既能表現電子音樂,也能表現古代的一些巫術,甚至薩滿的東西。簧的演奏....

中國人是非常厲害的,剛纔聽到了帶有電子的感覺,同時這裏面聽到還有古代的一種巫術的聲音。所以這就是我這麼多年爲什麼一直熱愛國樂,因爲作爲一個國人,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西方音樂,總覺得非常高雅,別忘了很多樂器的祖宗在我們這。這就是我作爲一箇中國人,經常走到國際上,我覺得我特別驕傲的事情。大家是不是給自己鼓鼓掌?

前面已經說到五絃琵琶。那五絃琵琶和四弦有什麼區別呢?好,大家看到這個造型就是唐代造型,那麼這個是在唐代的基礎上又發展了,變成當代的五絃。大家知道琵琶最有名的曲子《十面埋伏》。好,我們先聽一下沒有低音弦的前面的聲音。好了,再聽聽五絃的聲音!表現隊伍的一種士氣。用來鼓舞戰士的氣勢,四跟弦的擂鼓,感覺氣勢小一點,那麼五根線的擂鼓。

好,既然說到琵琶是一帶一路的產物,我今天用五絃琵琶帶你們走一帶一路,首先從北京出發,那麼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什麼?(琵琶演奏)京韻大鼓,京腔京韻;既然琵琶是一帶一路產物,他本身從兩河流域傳過來,到中國叫琵琶,到西班牙吉它(琵琶演奏);那麼還有到一個文明古國,印度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們有一種樂器叫西塔爾琴(琵琶演奏)到了印度了;那麼接下來再到我們鄰國日本去看一下,三味線(琵琶演奏)。亞洲走完了,我們到歐洲去看看,西班牙也是一帶一路的,那麼西班牙有一種舞蹈(琵琶演奏);到了歐美的古典吉他(琵琶演奏)民謠吉他(琵琶演奏)電吉他(琵琶演奏)。

所以我認爲音樂的世界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西樂器不分高下,不論貴賤,和而不同,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體現。這就是我的感悟,是我在音樂的世界裏尋找回來的,曾經丟失的那根弦,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