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發改委發文促風光消納,專家稱需從發輸配售用各環節推進靈活性資源建設

經濟觀察網記者高歌雙碳目標的預期之下,新型電力系統及可再生能源消納基礎的建設將繼續加碼。

8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峯能力增加併網規模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在電網企業承擔可再生能源保障性併網責任的基礎上,鼓勵發電企業通過自建或購買調峯儲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併網規模。

背後的一整套邏輯是,“實現碳達峯關鍵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關鍵在於消納,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關鍵在於電網接入、調峯和儲能。”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先立後破。風光發展不能搞大跨越,必須與電力系統靈活性資源建設相匹配。

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長臧寧寧認爲,上述《通知》與近期出臺的新型儲能、分時電價等相關政策一脈相承,核心在於夯實可再生能源消納基礎,有序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

臧寧寧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通知》的出臺首要目的在於,加速推進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隨着新能源裝機佔比的不斷提升,供需兩端雙向波動性增大導致電力平衡越來越困難,同時不斷增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對電力系統的支撐性和抗擾動性卻越來越弱,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面臨越來越大挑戰。據國際能源署研究,當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滲透率超過15%時,電力系統靈活性運行成爲首要關鍵。2020年我國10個地區風光消納佔比超過15%,2030年我國風光發電量佔比將超過20%。‘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在於在發輸配售用各個環節推進靈活性資源建設。該政策出臺正是從發電端構建電力系統靈活性的重要舉措。”

根據《通知》,電網企業要切實承擔電網建設發展和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的主體責任,統籌調峯能力建設和資源利用,每年新增的併網消納規模中,電網企業應承擔主要責任,電源企業適當承擔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責任。隨着新能源發電技術進步、效率提高,以及系統調峯成本的下降,將電網企業承擔的消納規模和比例有序調減。

在發電側,《通知》鼓勵發電企業自建儲能或調峯能力增加併網規模,提出在電網企業承擔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併網責任以外,仍有投資建設意願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鼓勵在自願的前提下自建儲能或調峯資源增加併網規模。對按規定比例要求配建儲能或調峯能力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電網企業按程序認定後,可安排相應裝機併網。

臧寧寧認爲,這將推動發電企業從“可再生能源發電+調峯裝置”的系統總體角度統籌安排項目開工,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項目開發模式發展,進一步推進新能源由電量主體向電量、電力主體轉變,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市場競爭力。從而促使新能源由電量主體向電量、電力主體轉變。

過去10年,新能源發電技術成本快速下降,在度電成本方面,光伏發電下降了85%,光熱發電下降68%,陸上風電下降了56%,海上風電下降了48%,度電成本上競爭力逐步增強,我國風光發電進入平價、低價上網時代。但目前所說的“平價、低價”是指電量成本,主要考慮投資運營成本,尚未考慮爲實現新能源電量消納整個電力系統所提供的支撐性保障性成本。

發電企業儲能建設主體地位被進一步明確。臧寧寧表示,目前中國已有多省出臺新能源+儲能配套要求政策,明確新能源配儲能比例範圍在5%~20%,並給予儲能明確補貼。該《通知》進一步明確提出,“每年新增的併網消納規模中,電網企業應承擔主要責任,電源企業適當承擔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責任”,“鼓勵發電企業自建儲能或調峯能力增加併網規模”,進一步明確了發電企業儲能建設主體地位,有利於推動新能源、儲能開發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如第三方儲能、合作開發抽水蓄能電站等。

此外,“允許發電企業購買儲能或調峯能力增加併網規模“、“對於發電企業自主運營的調峯和儲能項目,可作爲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將進一步推動發電企業參與調峯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加快推進構建與新能源主體地位相適應的電力市場。

《通知》提出,鼓勵多渠道增加調峯資源,承擔可再生能源消納對應的調峯資源,包括抽水蓄能電站、化學儲能等新型儲能、氣電、光熱電站、靈活性製造改造的煤電。

臧寧寧認爲這將進一步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創新及應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煤電靈活性改造仍是重點。在推進抽蓄、跨省跨區調節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拉大峯谷電價差,推進主動需求側響應,引導電動汽車成爲新的重要靈活性資源。推進儲能技術創新及應用,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成本,推進電化學儲能應用。

“從目前看可行的靈活性手段主要有抽蓄、跨省跨區調節、氣電、需求側響應、電動汽車充放電、儲能、煤電靈活性改造、光熱、氫能等。據測算,當2030年需求側最大負荷18億千瓦,風光裝機13萬千瓦,在綜合考慮各種可行靈活性安排下,煤電作爲靈活性資源主力,平均負荷率將低於40%,如風光裝機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風險較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