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李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談跨界。

這不,寧德時代禁不住誘惑,也玩了一把“跨界癮”。

近期,天眼查App信息顯示,寧德時代以9億元入股中法人壽(現更名“小康人壽”),持股比例爲30%。

寧德時代能夠跨界成功嗎?

寧德時代的眼光咋樣?

玩跨界拼的是眼光,那麼,寧德時代的眼光到底如何呢?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16年的中法人壽在經歷了中國郵政撤資、股權多次重組、經營業績低迷、償付能力低於監管指標等無數坎坷後,迎來了寧德時代的“大粗腿”。

只是,有了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的加持,中法人壽就能扭轉乾坤嗎?

這是一個未知數。

2021年7月27日,中法人壽發佈《關於股東變更及公司更名的公告》稱,經中國銀保監會審覈批准,並經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覈准,原中法人壽發生股東變更,同時正式更名爲小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康人壽”),於2021年7月21日起正式啓用新名稱。同時,中法人壽還表示,其註冊資本由2億元變更爲30億元。

同時,中法人壽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目前,中法人壽的股權結構爲: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持股33%,對應股本9.9億元,寧德時代持股30%、青山控股持股30%、貴州貴星持股7%,原股東法國國家人壽和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不再持有股份。

增資前,中法人壽共有股東3家:鴻商集團(持股50%)、北京人濟九鼎資產(持股25%)、法國國家人壽(持股25%)。

隨着法國國家人壽的退出,中法人壽已經由一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變爲一家中資保險公司。

只是,物是人非,此時的中法人壽已經不是當年的中法人壽。

公開資料顯示,原中法人壽是由原國家郵政局(現爲“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與法國最大的壽險公司“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合資設立而成,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本爲2億元,中國郵政集團和法國國家人壽各持股50%。中法人壽是一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也是我國第一家銀行系保險公司。

作爲中國郵政集團的“第一個親兒子”,成立初始,中法人壽主要依賴中國郵政旗下銀保渠道銷售產品,保費收入從2006年底的1905萬元迅速增長至2009年底的2.70億元,並在2009年實現了盈利,打破了壽險一直以來“七平八盈”的行業常規,可謂是風光無限。實力強勁的股東,獨一無二的銀保銷售渠道,中法人壽可謂是“天胡”般的開局。

但是好景不長,2009年,中國郵政集團又“另起爐竈”成立了中郵人壽。中國郵政集團有了中郵人壽後,便不再大力扶持中法人壽,失去了中國郵政集團的銀保渠道,中法人壽業績急轉直下,並一路跌入谷底。

2010年至2015年,中法人壽的保費收入分別爲2.22億元、6553.7萬元、3426.2萬元、1056.1萬元、234.8萬元和2.5萬元。

並且,隨着中國郵政集團正式退出中法人壽,中法人壽的業績情況變得更加糟糕,虧損嚴重、新業務暫停、靠向股東借錢艱難度日。

2015年,法國國家人壽和中國郵政集團發生“婚變”,中法人壽也淪爲“棄子”。

2015年4月,中國郵政集團將其持有的50%股份中的25%股份轉讓給鴻商集團,另外25%股份轉給了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退出中法人壽。法國國家人壽也將其持有的25%股份轉讓給鴻商集團。法國國家人壽和中國郵政集團“離婚”後,中法人壽的股權結構爲:鴻商集團持股50%,人濟九鼎持股25%,法國國家人壽持股25%,仍是一家中外合資的壽險公司。

新股東鴻商集團、北京人濟九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加入讓中法人壽短暫地喘了口氣,2016年中法人壽實現保費收入6361.41萬元,迎來了一次小幅度增長。

此後,中法人壽的保費收入再次跌入谷底,2017年至2020年,中法人壽的保費收入分別爲18.06萬元、11.3萬元、4.93萬元和6.85萬元,再次回到新股東加入前的水平。

中法人壽在其2020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表示,自2005年成立以來,中法人壽的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自2017年4月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因目前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

除此之外,從2016年9月末開始,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便由正轉負,直到2020年四季度才轉正。並且,中法人壽還暫停了新業務的開展,且連續4年評級均爲最低等級D級。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40%、-4035.96%、-7774.25%、-16130.78%,連續4年爲負值。

2020年10月末,中法人壽披露的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24408.67%,這樣的數據在保險行業實屬罕見。且風險評級結果連續4年爲D級,在壽險公司中幾乎處於墊底位置。

通常來說,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的生命線,只要低於監管要求,便會被監管部門採取監管措施,包括停止開展業務、要求增資、減低管理層薪資等;如果償付能力連續低於監管要求,甚至還會被監管部門接管。

中法人壽前途未卜

爲了活下去,中法人壽曾多次增資擬自救,但多次增資均未獲得監管覈准,不得已靠向股東借款來維繫生存。

2016年,中法人壽擬引入吉林省長久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國聖投資有限公司兩位股東,新增註冊資本13億元,但因股東方或存在關聯關係等問題未獲得監管批覆;2017年,中法人壽又擬引入廣西長久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先仁投資有限公司等股東,但也未獲得監管覈准。

同時,中法人壽在2017年至2020年間多次向股東借款,來勉強維持生計。據瞭解,中法人壽在2017年至2020年間累計向大股東借款超20次,累計借款超2億元。

2020年末,中法人壽迎來了轉機。2020年1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中法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變更註冊資本及股東的批覆》,批准中法人壽註冊資本從2億元增至30億元,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認購新增註冊資本中的9億元,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認購9億元,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認購7.9億元,貴州貴星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認購2.1億元。

同時,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9893.19%,最新風險綜合評級爲B級;已不再是那個償付能力爲負值,風險評級爲D的“差等生”。

不過,正如中法人壽在其2020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所說,中法人壽2020年全年未開展業務經營,自2016年第四季度因償付能力問題暫停新業務,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未開展新業務,無經營性保費收入;因新業務暫停導致人員流失,存在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的情況;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備,其適用性等存在一定問題。

看來,中法人壽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

如今,中法人手已更名爲“小康人壽”,但其能否脫胎換骨,實現真正的“小康”,GPLP犀牛財經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