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時深度】“仇男”“厭女”之爭引爆韓國政壇,將衝擊明年3月的總統大選

【環球時報記者 丁潔芸】韓國社會的“仇男”與“厭女”,正在變成一個政治問題。“隨着明年3月韓國總統選舉臨近,韓國政治圈需要讓女權主義成爲差別和厭惡的詞彙”。據韓國《京鄉新聞》5日報道,從誹謗“國民力量”總統候選人尹錫悅夫人金建熙的“朱莉小姐”壁畫、奧運會射箭運動員安山的短髮引發的女權主義爭論到尹錫悅的“健康女權主義論”……在韓國政治圈,起源於歐洲的女權主義被當成煽動性別矛盾的工具重新出現。

政治議題方向天翻地覆

明年3月,韓國將迎來新一屆總統大選。與上一屆總統大選時相比,韓國政治議題的方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剛剛結束的東京奧運會上,20歲的韓國射箭女將安山首次參賽就拿下個人、團體和男女混合團體賽的三塊金牌,創下奧運歷史紀錄。但她卻因一頭利落的短髮遭到韓國網友批評,被稱作“必須遠離的女權主義者”。韓國政壇關於性別議題的論戰隨之爆發。

韓國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發言人楊俊宇7月30日在網上評論稱,“矛盾產生的原因在於安山使用了帶有厭惡男性色彩的詞語”,將責任轉嫁給參賽選手,而該黨黨首李俊錫則公開支持楊俊宇,進一步把性別議題演變爲政治攻防。隨後,韓國“正義黨”女議員柳好貞以及前黨代表沈相奵紛紛表態力挺包括安山在內的所有女性。

有韓媒回憶起上屆總統大選時的情況稱,時任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文在寅在選舉過程中曾公開表示,他將成爲一名“女權主義者總統”。而當時,除了文在寅,大部分的候選人都爭先恐後推出了爲女性服務的政策。比如,內閣女性比例佔50%,表彰僱用女性的優秀企業等。韓媒形容稱,當時的政界處於“性別議題=女性議題”的氛圍中。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道稱,蓋洛普2017年6月對文在寅政府進行的首次月度民意調查顯示,20多歲的選民中有90%的人支持總統,高於81%的總體支持率。但僅僅四年後,在蓋洛普今年5月份的月度民意調查中,年輕人中支持文在寅政府的比例僅爲31%,總體支持率爲34%。而在20多歲的男性中,這一比例僅爲17%,是按年齡和性別劃分的所有人口統計數據中最低的。

與此同時,韓國政界圍繞性別的議題也發生了變化。《京鄉新聞》稱,這是因爲20歲-30歲的韓國男性輿論凝聚力比過去更強。與此同時,文在寅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支持女性的政策讓韓國年輕男性感到憤怒。此次圍繞安山的爭議也和這種大環境不無關係。最初這只是出現在互聯網上的矛盾,但隨着政治圈的加入,事態進一步擴大。

有專家認爲,這是韓國政治圈企圖用性別議題來掩蓋就業難等社會結構性問題的悲劇。韓國全北大學社會學教授鄭美京(音)表示,在競爭愈演愈烈的結構性不平等中,20多歲的男性需要一個發泄不滿的對象,那就是女性。而政治圈就利用這樣的不安和憤怒情緒在性別矛盾議題上火上澆油。

韓國女性政策研究院近期的一項研究顯示,過去韓國社會對男性要求的“傳統男性特質”在年輕一代的心中越來越淡薄,他們與女性矛盾以及對女權主義的反感卻越來越明顯。一項以韓國國內3000名19歲-59歲男性爲對象的研究結果顯示,20多歲的受訪者表現出的“敵對性別差別主義”或“反女權主義”傾向的比例達到了50.5%。

30多歲的黨首+20多歲的黨發言人

“(韓國政黨)無法擺脫通過‘反女權’獲得20多歲男性選票的誘惑。”韓國女性政治研究所所長金恩珠(音)這樣分析韓國社會近來的情況。韓國政界之所以在大選期間消費女權主義,是因爲這樣容易確保支持勢力。在韓國政治中,只有得到特定集團的支持,才能當上政府領導人。

7月5日,“國民力量”發言人選拔辯論結束後,兩名男性青年被選爲該黨發言人,分別是27歲的林勝浩和26歲的楊俊宇。至此,“國民力量”形成了以36歲的黨首李俊錫和兩名20多歲發言人爲代表的配置。傳統上得不到二三十歲女性選民支持的“國民力量”內部開始不斷出現吸引二三十歲男性投票的發言和政策,也有分析說,這是一種戰略判斷。他們期待調動二三十歲男性選民在今年首爾、釜山市長補選中表現出來的投票熱情。

與此同時,“二十多歲的男性現象”也成爲話題並引發關注。有分析認爲,“二十多歲的男性現象”已經在韓國社會蟄伏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種潛在存在因爲“李俊錫現象”逐漸明朗化。如今受“李俊錫現象”影響,“二十多歲的男性現象”被塑造成一種政治因素。

“我同意過去存在對女性的差別對待,也同意存在玻璃天花板。但我不理解,爲什麼過去的差別對待要讓現代男性來承擔責任”“看看現代社會,男性似乎不是被要求穿緊身衣,而是被要求穿着盔甲生活。現在的女權主義以老一輩人犯下的保守性別差別對待爲由,對二三十歲的男性青年採取了高壓、暴力的標準。”這是韓媒筆下兩位韓國20多歲男性的言論。在他們看來,針對女性的社會層面的區別對待只存在於過去,並沒有延續至今。在這種情況下,女權主義對他們來說是一門“只爲女性而活的,壓迫男性的學問”。

而被韓國朝野都忽略的年輕女性選民也逐漸感到憤怒。在一家初創公司工作的女性李某(35歲)一面批評在野黨稱,“我感覺‘國民力量’爲獲得20多歲男性的選票而忽略了二三十歲女性,似乎把我們當透明人。”不過另一面,李某對執政黨也沒有太多好感。她認爲共同民主黨籍地方官員的性醜聞以及“朱莉小姐”壁畫事件都是應該“下跪道歉的事”,“不論朝野,都沒有一位能代表女性選民的總統候選人”。

“女權主義”議題如何影響大選?

“特權的失去導致了年輕男性向強硬右派的轉向”,《外交政策》雜誌稱,在許多國家,年輕人被認爲傾向於自由主義,韓國也是如此。但最近,韓國年輕男性選民突然“急轉向右”。在4月舉行的首爾市長補選中,20多歲的男性選民中有72.5%的人把選票投給保守派,高於60歲及以上年齡組的比例。在激進的反女權和對政治精英的扭曲崇拜推動下,韓國年輕男性預示着韓國政治保守派開啓的“不祥新篇章”。

有研究這個問題的韓國專家稱,韓國年輕男性存在兩種傾向:厭女和崇拜精英主義。他們多出生於1990年以後,當時韓國正處於繁榮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年輕男性對老一輩艱苦奮鬥的歷史知之甚少。例如朝鮮戰爭或反抗軍事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

相反的是,年輕男性的戰場是一系列的考試:高中入學考試、大學入學考試以及高薪鐵飯碗的入職考試,他們在臭名昭著的補習班中度過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來參加或準備考試。結果是,韓國年輕男性已經將這些考試的邏輯內化,並提升成爲一種扭曲的道德敏感性,即弱者應該爲自己負責。

而女權主義爭論到底會對明年的大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有韓媒認爲,可以通過4月的首爾以及釜山市長的補選結果來預測選票流向。當時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15.1%的首爾20多歲女性選擇了第三政黨候選人,而不是兩大政黨。此次大選有可能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也有聲音認爲,現在衡量女權主義的影響還爲時過早。有專家表示,目前候選人還沒有公佈具體的競選綱領,選民們也沒有形成判斷,應該考慮到補選和大選情況是不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