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間,央行公佈7月份金融數據:

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1.06萬億元,同比少增6362億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爲10.7%,較上月低0.3%;

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8萬億元,同比小幅多增905億元;

7月M1同比增長4.9%,環比低0.6%,M2同比增長8.3%,環比回落至0.3%,企業資金活化程度仍在下降。

央行金融數據釋放三大信號

信號一:社融增速繼續下行

7月社融增速下行0.3個百分點,其中政府債券、對實體人民幣貸款、未貼現承兌匯票,分別拖累了0.15、0.11、0.04個百分點。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社融增速的下行,一方面主要是受累於佛系財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實體融資需求開始降溫。

信號二:信貸量質雙降

張瑜認爲,從量上看,7月對實體貸款同比少增1830億,除票據融資外各分項均不及去年同期。其中居民長貸同比少增約2000億,企業長貸同比少增約1000億。

從結構上看,企業長貸佔新增貸款比重45.7%,而2020年7月-2021年3月該佔比基本都保持在50%以上,這一指標見頂回落的趨勢基本明確,反映企業真實融資需求開始降溫。此外,月末銀行以票衝貸行爲再次顯現。7月末票據貼現利率快速下行,票據融資同比多增約2792億,成爲信貸唯一的支撐項。

額外的,關注到表外中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7月再收縮超2000億。除了銀行月末加緊貼現充貸的行爲影響,我們認爲貿易降溫的大背景下企業開票需求減少,對應了近期PMI數據的下行和出口增速的回落。

信號三:M1連續第6個月回落

7月M1同比大幅下行0.6個百分點至4.9%,已是連續第6個月回落。 張瑜認爲,M1的快速回落主要是受到了財政發力佛系、地產銷售下行、表外融資收縮的三重壓制,且這一趨勢至少還要持續到三季度末,M1同比或到四季度方能止跌。屆時財政融資節奏加快,同時表外融資在低基數之下同比下行壓力放緩,爲M1增速託底。

此外,M1存款增幅繼續回落至4.9%(前值5.5%),M2-M1剪刀差進一步擴大至3.4%(前值3.1%)。

中信建投宏觀認爲,造成剪刀差擴大的原因一是房地產銷售回落的背景下居民存款長期化;二是可能來源於企業對於經濟形勢的預期走弱、風險偏好降低,從而選擇將貨幣資金轉變爲長期存款。

下半年社融增速大可不必悲觀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對下半年社融展望表示,730政治局會議後,下半年政策邏輯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轉變——國內經濟增速存在下行壓力背景下,預計國內貨幣寬鬆空間有限,財政政策逐步發力。

1、地方債可能集中發行

地方債方面,上半年發行節奏明顯不及同期,供給壓力留給了下半年,8月地方專項債發行料將繼續提速。今年地方債發行大概率會用完全年新增額度,8、9、12月的政府債淨融資壓力可能會明顯提高。

2、人民幣貸款有較大發力空間

財政積極發力將帶動基建等發揮經濟支撐作用,刺激實體對於融資的需求,銀行有望獲得更多優質項目,從而助力信貸增長。結構性支持下,政策對於綠色工具、小微企業、區域協調發展的關注增加,有望帶動上述概念下的信貸投放增長。

中航基金首席投資官鄧海清認爲,針對7月金融數據反映出的經濟下行壓力、銀行放貸意願不強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弱,未來央行可以採用的應對措施包括:

1、寬貨幣,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爲實體經濟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創造良好的流動性環境,因爲債券融資對於抵質押的依賴度低。

2、降準降息,對沖商業銀行由於缺少貸款創造的存款而導致的負債成本和難度上升,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推動實際貸款利率下降。

3、加大再貸款政策力度,補短板,掃盲區,分擔商業銀行貸款成本,增強其貸款意願。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