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削峯填谷能力制衡新能源電力發展,千億級儲能市場規模或再擴大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陸肖肖北京報道

隨着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8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發佈了《關於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峯能力增加併網規模的通知》(下稱“文件”),鼓勵發電企業通過自建或購買調峯儲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併網規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儲能將成爲一個新的藍海產業,市場規模或將再擴大。

可再生能源發電亟需削峯填谷

上述文件指出,爲努力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自主貢獻目標,促進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和充分消納,在電網企業承擔可再生能源保障性併網責任的基礎上,鼓勵發電企業通過自建或購買調峯儲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併網規模。

近期,國家發改委接連下發分時電價政策和發電側調峯能力政策,在7月23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佈了《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政策逐步完善,儲能有望在新能源發電端進入增速拐點。

爲什麼國家如此重視可再生能源的儲能問題呢?文件中提到,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迅猛發展,但電力系統靈活性不足、調節能力不夠等短板和問題突出,制約更高比例和更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碳達峯關鍵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關鍵在於消納,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關鍵在於電網接入、調峯和儲能。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無論是光伏發電還是風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出力不穩定”,其間歇性、季節性因素影響比較大,“光伏/風電+儲能”不僅可以解決消納問題,還可以儘量減少棄風棄光現象發生或是足額消納,避免造成新能源電力資源的浪費,對於“十四五”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爲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非常有利的,這也使得電力行業從之前的單一生產時代來到了綜合服務時代,新能源電力時代已經悄然而至。充足的儲能裝機容量,可以更加靈活地滿足電力系統的調配,再配合市場化的電力交易,給予儲能合理的價格體系,是新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新要求。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可再生能源將在我國能源結構中所佔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其電力的穩定性還需要儲能來協調。弘達光伏創始人劉繼茂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儲能技術是新能源發展最關鍵的技術之一,牽動着新能源向前發展。儲能具有消除電力峯谷差,實現光伏、風力等新能源平滑輸出,調峯、調頻和備用容量等作用,滿足新能源發電平穩、安全接入電網的要求,可以有效減少棄風、棄光現象,增加光伏和風電在電網中的份額。

市場化項目配20%優先併網

除了各地區的發改委、經信委、能源局等部門外,上述文件還發送給了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電投等大型電力企業,這也預示着這些大型電力企業將直接參與推動可再生資源儲能的推動。

文件也明確了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的責任主體。文件要求,電網企業要切實承擔電網建設發展和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的主體責任,統籌調峯能力建設和資源利用,每年新增的併網消納規模中,電網企業應承擔主要責任,電源企業適當承擔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責任。

文件提出了自建調峯資源方式掛鉤比例要求。自建調峯資源指發電企業按全資比例建設抽水蓄能、化學儲能電站、氣電、光熱電站或開展煤電靈活性改造。爲鼓勵發電企業市場化參與調峯資源建設,超過電網企業保障性併網以外的規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掛鉤比例(時長4小時以上)配建調峯能力,按照20%以上掛鉤比例進行配建的優先併網。文件還明確了購買調峯資源掛鉤比例要求。超過電網企業保障性併網以外的規模初期按照15%的掛鉤比例購買調峯能力,鼓勵按照20%以上掛鉤比例購買。

祁海珅表示,隨着儲能系統的增加,電力系統的配套成本就會上升,就可能會導致電價出現上漲,當然這樣的高電價出現在尖峯用電時刻較多,用戶接受比普通時刻更高的電價,也是迴歸電力產品的商品屬性,有需求就要有配套電力服務,電網也需要從之前的被動拉閘限電式的被動響應邁向主動預測,尤其是電池儲能系統的瞬時放電供應就可以做到電力的精準化協調管理。

千億級儲能市場空間巨大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儲能將成爲一個新的藍海產業。華創證券預計,全球儲能裝機年均複合增速40%-50%以上。其將儲能市場按照集中式可再生能源併網、輔助服務、電網側、用戶側劃分,經測算預計到2025年中國儲能裝機規模在70-120GW/150-250GWh,全球儲能累計裝機300GW/600GWh,年均複合增速40-50%,預計全球儲能市場空間約5000-7000億。

當下市場上的儲能方式包括抽水蓄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超導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電池儲能等,但由於技術限制,儲能還有諸多技術難關需要攻克,這些方式各有優劣,並沒有哪一種完美適配所有儲能需求。

那麼,未來的儲能市場將是哪種技術的天下呢?祁海珅表示,由於我國新能源電動車用鋰電池技術和產業規模效益明顯,電化學儲能會成爲近幾年的一個大的發展趨勢,而抽水蓄能會受到一些水資源的限制,區域性應用場景會比較突出。其他類型的儲能可以作爲小範圍、小批量的嘗試,估計很難大範圍應用和推廣開來。

華寶證券研報顯示,目前儲能端依舊以抽水蓄能爲主,不過2020年全球抽水蓄能新增儲能裝機首次出現負增長,取而代之的電化學中的鋰電池儲能實現快速增長,據CNESA統計,2020年底我國新型電力儲能新增裝機規模3.3GW,其中鋰電池佔76%,預測我國2025 年和2030年新型電力儲能新增裝機將達到56GW和101GW。

在儲能技術難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對火電進行靈活性改造,也可以起到調峯作用,這也可能是未來以新能源電力爲主體的能源結構下,火電的最大功能。光大證券分析,燃煤發電的靈活性調節在消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在7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優化完善分時電價機制後,火電通過靈活性改造成爲調峯電源後,有望獲得更高的調峯收益,經濟性進一步增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