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增祿

8月份以來,A股多個指數相繼一改頹勢,走出震盪攀升行情,上證綜指、深證成指、滬深300指數分別斬獲了3.5%、2.25%、2.8%的階段漲幅。隨着市場的整體性回暖,機構們開始馬不停蹄的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如8月以來長春高新、TCL科技、涪陵榨菜、許繼電氣等11家公司均得到了超過百家機構的共同關注,且其中不乏睿遠、易方達、高毅、景林、星石、淡水泉、高盛等國內外知名公私募的身影。

而從被機構集體調研的長春高新和涪陵榨菜來看,二季度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馮波、超級牛散鄭海若新進長春高新前十大股東名單,“醫藥一姐”葛蘭則繼續加倉;就涪陵榨菜而言,雖然“公募一哥”張坤二季度退出涪陵榨菜前十大股東名單,但朱少醒同期增持,劉彥春、蔣錦志新晉上榜公司前十大股東。

“醫藥一姐”葛蘭加倉長春高新

馮波、鄭海若二季度新進前十大

近期,最受機構投資者們關注的標的非長春高新莫屬,公司8月5日舉辦的視頻調研會議上,共有288只機構參與,中歐基金、易方達基金、興證全球基金、景林資產、淡水泉、高瓴資本等知名公私募均在其參會名單中。

覆盤公司近期走勢,自5月17日股價創出522.2元/股階段高點後,長春高新即踏上了“下坡路”,兩個多月股價累計回撤了40.64%,市值“蒸發”了近千億元。

圖1 長春高新走勢圖

長春高新這一波下跌,與大股東減持套現及官媒點名生長激素濫用的利空消息密切相關。

圖2 新華社點名“增高針”生長激素濫用

8月13日晚間,公司發佈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49.63億元,同比增加26.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9.23億元,同比增加46.85%。

值得注意的是,長春高新上半年營收和淨利的主要來源仍是其持股99.5%的子公司金賽藥業。報告期內,金賽藥業實現收入37.88億元,實現淨利潤18.59億元,而金賽藥業的主要產品爲人生長激素及部分輔助生殖產品。以此測算,上半年金賽藥業營收貢獻比例76.32%,淨利潤佔總淨利潤比例爲96.67%。

而拉長時間週期來看,近年來公司其實始終保持着不俗的業績增速。2017年時,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還爲36.53%,2018年則是實現了明顯的突破,增速提升至了52.05%。2019年、2020年,公司利潤依然在高速增長,增幅分別爲76.36%、71.64%。今年一季度長春高新的利潤也繼續保持了61.21%的不俗增幅。

圖3 長春高新2018年~2021年財務情況(單位:億元)

身爲生長激素的龍頭企業,隨着股價的持續調整,不少觀點認爲公司風險已經得到較好的釋放,這或許也正是機構們近期扎堆研究調研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從最新披露的中報前十大股東名單來看,被譽爲“雙十”基金經理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二季度新進現身,截至二季度末持股279萬股,位居第十大股東。與馮波一同現身的,還有知名牛散鄭海若,其新進持有284.67萬股,位居第九大股東。此外,葛蘭掌舵的中歐醫療健康二季度也再度增持。

圖4 長春高新二季度末前十大股東明細

張坤退出涪陵榨菜前十大股東

朱少醒增持,劉彥春、蔣錦志新晉上榜

與長春高新的走勢類似,年內同樣回調頗深的榨菜龍頭涪陵榨菜近期也迎來了衆多機構的目光。8月份以來,公司已舉行了2次視頻會議和1次網絡會議累計3次調研活動,參與機構共計186家。且調研者名單同樣星光熠熠,睿遠基金、易方達、高盛集團、景林資產、高毅資產、淡水泉、星石投資、高瓴資本等國內外明星公私募投資機構紛紛在會上現身。

圖5 涪陵榨菜走勢圖

不過,與長春高新不盡相同的是,涪陵榨菜的業績變動則不太穩定。結合近幾年的表現來看,2017年、2018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年度增速也曾高達61%、59.78%。但2019年,因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公司產品銷售市場快速調整變化,傳統渠道銷量下滑,部分地區銷售失序,由此導致公司產品銷量同比下滑。而爲了適應市場調整變化,公司實施了渠道創新、品類獨立推廣、銷售隊伍裂變等策略,但銷售費用的增加直接導致了公司利潤同比下降,當年公司歸母淨利潤最終以下滑8.55%收官。

圖6 涪陵榨菜2017年~2019年財務數據(單位:億元)

2020年,涪陵榨菜業績重回增長,雖然不及此前的增速,全年也完成了28.42%的增長。但今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再次出現了6.97%的下滑。分析可以看到,上半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爲3.39億元,同比增長80.35%,主要爲品牌宣傳費增加所致。且中報顯示,上半年其品牌宣傳費爲1.67億元,佔總銷售費用的49%,而2020年上半年,其品牌宣傳費佔比爲0。與此同時,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約爲25.17%,而2020年同期其銷售費用率約爲16.19%。

涪陵榨菜表示,公司成本方面二季度面臨較大壓力,上游青菜頭、包材等原料成本均有上漲。市場方面,上半年消費也呈現了一定程度的疲軟。但總體來看,公司按計劃組織完成了品牌宣傳、渠道建設、原料保障等各項任務,保持了企業的穩健發展。

圖7 涪陵榨菜2020年以來財務表現(單位:億元)

儘管利潤增速近年來有所滯緩,但憑藉高市佔率和毛利率,涪陵榨菜素來也有“榨茅”的稱號,因此一直以來也長期是投資界的“香餑餑”。不過,隨着公司中報的披露,我們觀察前十大股東可以看到,二季度其遭遇了“公募一哥”張坤的減持,一季度末時,易方達中小盤還持有涪陵摘菜750.01萬股股份,位列公司第七大股東,但二季度末,易方達中小盤已經退出了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

不過,有人“情淡”也有人繼續“深情”或剛剛開始陷入“濃情”,由朱少醒掌管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混合基金二季度繼續對公司進行了859.81萬股的增持;劉彥春掌管的景順長城鼎益混合基金則以797.79萬股的持倉新進成爲公司第五大股東。同樣新入駐公司的公私募基金還有廣發穩健增長證券基金、景林資產景林全球基金和易方達核心優勢股票基金,分別位列公司第七、第九和第十大股東。

不過7月份以來,涪陵榨菜的股價已繼續下挫了24.14%,如果朱少醒、劉彥春等管理的基金未賣出,那麼二季度增持部分將出現較大浮虧。

圖8 涪陵榨菜二季度末前十大股東明細

機構開始“下沉式”選股佈局

扎堆調研中小市值公司

近期市場波動加大,部分前期熱門的賽道紛紛出現回調,在此背景下,機構們挖掘市場機會的視角似乎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一些中小市值公司,甚至是相對冷門的行業和個股,開始獲得機構們的密切關注。從近期的機構調研情況來看,趨勢已經比較明顯。

我們觀察8月份以來被機構調研,且參與機構家數在百家以上的公司,千億市值以上的只有長春高新、TCL科技兩家;百億以上但三百億元市值以下的公司有9家;不足百億元的公司也有6家。佳發教育、甘源食品兩家公司的總市值尚不足50億元,但近期參與調研佳發教育的機構共計58家,調研甘源食品的機構則多達115家。

對於這種“下沉式”的掘金方式,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A股市場年內大概率會延續結構性行情,但此前過於極致的分化現象或將有所改變。尋找中小市值公司的機會,有望成爲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其實“下沉式”選股不僅在近期的機構調研中有所體現,已披露中報的上市公司中,二季度末僅有1只機構產品重倉持股的公司有59家,從市值來看,這些公司的平均總市值僅65.8億元。比如綠茵生態,二季度末只有盈灃深度價值私募基金1只私募產品進入了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海天精工的前十大股東中,只有廣發多因子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天邑股份也只有國泰中證全指通信設備交易性開放指數基金對其進行了重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