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海寧,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王豪珅,深圳衛視直新聞實習生。

週五,臺灣空軍發佈了在5月的一場演練中,F-16V戰機發射AIM-120中程空對空導彈的視頻。這是自2000年美售臺AIM-120後,美國首度同意該導彈在臺灣本土進行射擊。此外,視頻中還展示了臺海空軍各型防空、反艦導彈射擊的畫面。關鍵時刻,臺灣爲何發佈導彈發射的視頻?而美國“同意”在臺發射又有何深意?

“AIM-120”有何來頭?

據臺空軍週五在社交媒體上公佈的視頻顯示,在5月10日進行的精準彈藥實彈射擊操演上,四架掛載AIM-120導彈的F-16V戰機從嘉義空軍基地升空,飛往東南空域執行試射任務,其中兩架F-16V各發射一枚AIM-120,全部命中靶機。

AIM-120中距空空導彈,是美空軍和海軍研製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它的飛行速度達4馬赫,在攻擊時不僅射程可達80千米,而且隱蔽性好,機動性能更強,過載達40G;在空對空導彈中,機動過載具有重要意義,空對空導彈的機動過載越大,對手越難以使用機動動作來擺脫空對空導彈的追擊。一般飛機的過載能力很少超過5G,對上AIM-120導彈,意味擁有8G過載能力的戰機都很難逃脫。


AIM-120“先進中程空空導彈”

直新聞注意到,AIM-120導彈的第一次實戰應用是在1992年12月。當時,美空軍第363聯隊的F-16C在伊拉克南部的禁飛區上空執行任務,僅用一枚該導彈即擊落了伊拉克的米格-25戰鬥機,此後該彈在美軍發動的歷次局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歷經海灣戰爭一役,“發射後不管”型空空導彈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的作用日漸凸顯,因此也吸引了衆多國外客戶。到2002年,AIM-120導彈的出口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國內的訂購數量,穩居世界空空導彈出口市場的龍頭地位。

美售臺武器獲“準”使用 網友:小丑竟是臺軍自己

2000年9月,美國政府同意向臺灣地區出售200枚AIM-120C導彈,用於裝備臺空軍的120架F-16A/B戰機。最初,美國方面規定將這些導彈存放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直到實戰需要時才能運往臺灣地區。不久後,美國又改變“立場”,在2003年11月,首批AIM-120C-5導彈運抵臺灣地區。2007年,美國又批准臺灣地區購買另一批共218枚AIM-120C-7導彈。這些導彈分別部署在花蓮與嘉義的空軍基地,供F-16機隊使用。

雖然AIM-120系列導彈已經裝備臺軍多年,但以往臺軍就這款導彈進行的實彈測試都在美國境內進行。第一次是2000年10月在關島進行,第二次則是2001年初在亞利桑那州的盧克空軍基地進行。此外,臺軍每週都會進行空戰演習,包括空空、空艦和空地導彈的實彈發射訓練,但卻從未在臺灣本島進行過AIM-120空空導彈的實彈發射訓練。因而,此番作爲美國售臺AIM-120後首度同意在臺灣本土射擊,引起強烈關注。

防務作家羅伊·喬(Roy Choo)的說法是:“美國一直認爲AIM-120是一個敏感的武器系統,儘管這種導彈已經在臺灣地區空軍部署了近17年,但爲了防止測量與特徵情報(MASINT)泄露給解放軍,禁止臺灣地區進行實彈試射。除了早些年最初的導彈試射之外,臺F-16機組都是通過訓練模擬器來掌握髮射這種導彈的技術。5月10日的導彈試射應該已經得到美國方面的批准,而此時正值臺灣海峽緊張局勢加劇之時。”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只是AIM-120導彈在哪試射需要美國“點頭”,此前臺軍也曾多次要求在島內進行“愛國者-3”導彈的實彈射擊,但美國始終不爲所動。

美國《防務郵報》此前報道稱,臺軍的“愛國者-3”型導彈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在美國境內的白沙實驗場進行實彈試射驗證。臺灣上次派部隊赴美實彈射擊“愛國者-3”導彈,是2016年的事情,當時也是臺軍在接收“愛國者-3”反導彈系統後,首次進行的實彈試射。美方規定,技術含量較低的“愛國者-2”導彈,可在臺灣試射,臺軍每兩年進行一次實彈試射。但是“愛國者-3”導彈則“只能在美國進行試射”。美方認爲,一旦在臺灣進行“愛國者-3”的實彈測試,可能會讓大陸輕易取得相關參數,進而影響到美國在日本、韓國等地的導彈防禦網安全。

上海戰略學者趙宗九向直新聞分析稱,臺灣空軍試射AIM-120導彈,應該說是在美國受訓的時候在美國本土進行試射,臺灣當局要求在美國本土以外臺灣地區進行試射,則美軍在這方面要經過綜合評估。現在臺灣公佈了在臺灣本土試射,應該說已經徵得美國的同意,預示着美臺軍事關係進一步的升級。

“王牌戰機”慘掀蓋 小島重器尚能戰否?

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在5月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就指出,AIM-120測試的時機很重要,因爲臺灣地區正在進行F-16V升級計劃,而這種戰鬥機是臺空軍性能最強的型號。

據瞭解,臺空軍對F-16戰機的籌劃與部署,分兩路同時進行:現役F-16戰機共計141架,正進行代號爲“鳳展計劃”的性能提升,將會提升達到F-16V等級,預計在2023年底前執行完畢;而臺灣向美國新購的F-16V戰機方面,總數爲66架,首批2架預計在2023年交機來臺,預計在2026年以前全數交運臺灣。


儘管F-16V被臺空軍視爲其“最強戰鬥機”,但就在四天前,嘉義基地一架F-16V戰鬥機在訓練時就發生了起飛後座艙蓋飛脫的險情。臺媒聲稱,雖然從起飛到降落僅短短7分鐘,卻是F-16V戰機自升級以來,首次發生座艙蓋脫落的事故。駕駛這架戰機的上尉飛行員已是作戰隊飛行員,並非“菜鳥”,目前暫時停飛接受調查。只是這款號稱“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竟然差點變成“空中敞篷車”,無論事故原因是臺軍飛行員操作失誤,還是美國原廠設計不當,都充分暴露出臺空軍的虛弱。

趙宗九認爲,雖然此類事故在世界空軍範圍內多見,但不管臺灣當局調查結果如何,座艙蓋“假上鎖”的根本原因都是人爲失誤。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臺灣當局所吹噓的有能力、有手段對大陸進行嚇阻的觀點十分荒謬,臺灣空軍所具備的能力和大陸相比,仍有較大距離。

延伸閱讀

拜登政府對臺軍售第一單,爲何是40輛自行火炮?

直新聞:我們看到,在上任8個月之後,拜登政府宣佈了第一單對臺軍售案,也就是準備賣給臺灣價值7.5億美元的40輛M109A6自行火炮。對此,你有些什麼樣的觀察與思考?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記得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是在上任不到半年,就宣佈了首單對臺軍售案,而拜登政府則是在蔡英文當局心急如焚一再催促下,才於8個月後宣佈了首單對臺軍售案。

根據媒體報道,美國首單對臺軍售案之所以推遲到現在,主要是因爲拜登政府近期一直在通盤檢討美國的對外軍售政策,並最終確立了對外軍售必須符合民主黨與拜登政府執政理念,也就是看重美國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的基本原則。具體來講就是,第一,必須把美國的對外軍售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所謂人權問題掛鉤,不賣武器給那些所謂嚴重侵犯人權的國家和地區,以防止那些國家和地區利用美國的武器去做所謂侵犯人權的事情;第二,美國的對外軍售必須要有利於美國當前正在實施的全球戰略,包括美國主動挑起的對華“新冷戰”,以及旨在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那麼,這也就意味着,拜登政府的對外軍售政策將會與特朗普執政時期的對外軍售戰略有着本質性的不同,特朗普的對外軍售政策,是淡化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色彩以功利化爲導向的,不管你是不是存在着所謂侵犯人權的行爲,只要你敢花錢我就敢賣。所以,我們看到,即使沙特王室鬧出了卡舒吉遇害案風波,特朗普仍然力排衆議,把一大批F-35戰機賣給了沙特。而在拜登政府新的對外軍售政策出臺之後,估計這種情況就不會再發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宣佈的首批對臺軍售方案,不僅正好發生在白宮新的對外軍售政策剛剛出臺之後,而且發生在美國正聯合盟友在印太地區舉行“2021全球大規模軍演”期間。我認爲,這背後發出的信號就是,對臺軍售是完全符合拜登政府對外軍售新政的。因爲第一,美國一直以來都把臺灣地區吹噓爲亞洲所謂“民主與人權”的典範;第二,美國已經主動挑起了對華“新冷戰”,而臺灣地區則是美國對華“新冷戰”的橋頭堡;第三,通過對臺軍售進一步加強臺灣的防衛能力,不僅有助於鞏固美國的“第一島鏈”,而且有助於促進印太戰略的實施。這也就意味着,拜登政府的這批對臺軍售,可能僅僅是開了一個頭,接下來更多的對臺軍售案將會陸續湧來。這是值得大陸高度警惕的。


直新聞:那在你看來,拜登政府又準備通過賣給臺灣價值7.5億美元的40輛自行火炮,來達到什麼樣的戰略與戰術目的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注意到,對於拜登政府的這次對臺軍售,中國外交部、國防部與國臺辦已經表明了自己的原則立場,也就是美方此舉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是在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方將根據形勢走向採取正當、必要反制措施。

那麼,在表明原則立場的同時,我們還是應該要客觀冷靜地分析一下拜登政府的這單對臺軍售案。我認爲,這批以40輛自行火炮爲主的美國售臺武器,具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在常規的炮兵武器中,它的確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不僅最大射程非常遠,一分鐘之內可以連射8發炮彈,而且由於安裝了精準導引設備打得還非常準;二是這批自行火炮的確是臺軍所急需的,因爲臺陸軍現在使用的還是幾十年前生產的老舊牽引炮,他們早就想升級換代了;第三,相較於過去的美臺軍售案,這批自行火炮的總價的確並不算太貴,不到8億美元,是臺灣完全能夠承擔得起的。我們知道,特朗普執政四年,先後賣了接近200億美元的天價武器給臺灣,而且多數都是一些看上去對大陸很具有挑釁性但對臺灣卻是華而不實的裝備。因此,相較於特朗普,拜登政府的對臺軍售案走的是一條實用主義的路線。

除此之外,我們還得承認,拜登賣給臺灣的是這批自行火炮,雖然對大陸構不成威脅,但卻有助於提升臺軍地面部隊的快速應變及火力支援能力,那麼,這背後發出的信號就是,拜登政府有可能已經相信了有些所謂專家所說的“大陸會在幾年內武統臺灣”,以及“將會實施對臺登陸作戰”的說法,所以他們賣這批自行火炮給臺灣的目的,就是爲了反制解放軍的登陸作戰。


直新聞:那對於國民黨呼籲蔡英文當局,在疫苗極其緊缺的當下,臺灣應該多花些錢買疫苗,少買些武器,你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爲,作爲在野黨,在當前島內疫情危機尚未解除、民衆因爲缺乏疫苗仍然暴露在新冠病毒威脅之下的情況下,國民黨發出這樣的呼籲是理所應當的,盡到了一個在野黨的本分。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對於臺灣來說,其實無論是美國的武器還是西方國家的疫苗,實際上都是屬於戰略物資,都是根據美國的政治與外交戰略需要來分配的,並不是臺灣出多少錢就可以買到的,更不是想買多少就可以買多少的。在軍事武器上,只要美國認爲有需要,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就會賣給臺灣,即使臺灣不想要,你也不得不掏錢買單。至於新冠疫苗,出於政治與外交戰略需要,美國可以免費送一批也就是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給臺灣,但是美國認爲沒有必要的時候,蔡英文當局花錢也買不着。這就是當下臺灣不得不面對的政治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