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股民狂歡!A股史上最貴新股明天上市,中一簽或暴賺30萬!這隻半導體“大肉籤”同日上市

明天,A股史上最貴新股義翹神州,將在創業板掛牌上市。中了籤的投資者已經激動得搓手手,而未中籤的首日還能追嗎?

作爲A股歷史上發行價最高的新股,義翹神州的發行價高達292.92元/股,若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0%,中一簽的盈利將高達30萬元,有望創造新的打新盈利紀錄。

中一簽義翹神州或大賺30萬元

292.92元/股的發行價,讓義翹神州超越石頭科技,刷新了A股史上的發行價最高紀錄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一般來說,發行價越高,“肉籤”潛質也越大。中一簽義翹神州(500股)需繳款14.65萬元,若上市首日漲幅能達到68.28%,義翹神州便將成爲“中一簽賺10萬”的大肉籤

若首日漲幅達到100%,義翹神州的單籤盈利可達14.65萬元;若首日漲幅達到200%,單籤盈利可達29.29萬元;若首日漲幅達到242%,則義翹神州的股價將超過1000元,中一簽可賺超35萬元。

若按7月份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收盤平均漲幅321.12%來算,中一簽義翹神州的盈利或高達47.04萬元。若按8月以來創業板新股上市首日收盤平均漲幅186.58%來算,中一簽義翹神州的盈利也可達27.33萬元。

在義翹神州之前,A股發行價最高的3只新股均爲科創板股票,分別是石頭科技(271.12元/股)、福昕軟件(238.53元/股)和康希諾(209.71元/股),上市首日單籤盈利分別爲11.45萬元、3.54萬元、9.17萬元。

在已經上市的註冊制新股中,發行價超過百元的新股共有18只,上市首日收盤平均漲幅爲91.69%,平均單籤盈利6.5萬元。其中,打新收益最高的新股是極米科技,單籤盈利爲19.81萬元。

招股書顯示,義翹神州是一家從事生物試劑研發、生產、銷售並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重組蛋白、抗體、基因和培養基等產品,以及重組蛋白、抗體的開發和生物分析檢測等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義翹神州的發行市盈率爲17.76倍,遠低於最新的參考行業市盈率147.21倍

首日能否買入?

據Wind數據,在首日上漲下,打新未中籤的投資者首日還能買入嗎?以上述20只個股來看,假設首日全部以當天最低價買入,Wind數據顯示,首日上市後的5個交易日中,有5只上漲,佔比25%,上漲概率低。其中僅有1只思瑞浦漲幅較好達30%,其餘都在10%以內,而多數下跌的跌幅都大,超10%較多。可見即使以當天最低價進場都是虧多賺少,何況其他價格進場,基本賺錢概率很小。

同樣若首日以最低價買入,持有時間稍長達一個月如何,Wind數據顯示,20只個股一個月累計上漲有7只,佔比微微提高到35%,而剩餘65%爲下跌。另外漲跌幅度上也分化極大,其中愛美客和思瑞浦上漲超50%,而凱賽生物下跌也超30%。

再考慮幾乎不可能每次都以當日最低價買入,因此實際情況只會是漲幅減小,跌幅擴大,可見高價新股上市首日買入即使持有1個月也是虧大賺小,短期沒有太多投資價值

因此新股發行價格並非是越高越好。雖然從打新的角度,高價發行的新股常常被市場樂觀地稱爲“大肉籤”。但高價發行實際上也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如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足以支撐發行價格,或者遇上市場行情低迷,高價發行的股票也很容易破發,“大肉籤”就會變成“割肉籤”。

而且超高價發行的股票通常也是新股發行份額較少的股票,如義翹神州僅僅只向社會公衆公開發行1700萬股,只是一個袖珍股票,股票的流動性就存在一定的問題,股票上市後的二級市場價格容易被市場操縱。這種風險也是投資者需要防範的。

這隻半導體“大肉籤”同日上市

下週一上市的新股,除了義翹神州外,還有科創板新股艾爲電子和主板新股正和生態

其中,艾爲電子是國內智能硬件芯片領導者。公司在數模混合信號、模擬和射頻芯片領域深耕多年,陸續延伸覆蓋了電源管理芯片、射頻前端芯片和馬達驅動芯片等產品市場,在多個歐美廠商主導的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形成了豐富的技術積累及較強的技術競爭力。

艾爲電子的發行價爲76.58元/股,中一簽需繳款3.83萬元。若上市首日漲幅能達到262%,艾爲電子也將成爲“中一簽賺10萬”的大肉籤

若首日漲幅達到100%,艾爲電子的單籤盈利可達3.83萬元;若首日漲幅達到200%,單籤盈利可達7.66萬元;若首日漲幅達到300%,單籤盈利可達11.49萬元。

廣發證券研報稱,參考可比公司估值,給予艾爲電子2022年100-110倍PE估值,對應合理市值504億-554億元,對應合理價值爲303元-334元/股。

若以廣發證券的預估下限303元計算,艾爲電子股價漲幅潛在空間接近300%。若以國金證券的目標價263元計算,艾爲電子股價漲幅潛在空間接近250%。

根據新股發行安排,下週A股將有4只新股申購,包括主板1只、科創板2只、創業板1只。

(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