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76歲宗慶後掀後浪進軍私募 娃哈哈爲擺脫中年危機“脫實向虛”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傳奇而又頗富爭議的宗慶後又刷爆全網。

日前,76歲高齡的宗慶後獲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的消息迅速傳開,迅速走紅網絡。

進軍私募創投領域,是宗慶後產業人生的後浪。他的前浪是,歷經30多年努力,成爲中國飲料大王。

洞悉中國社會生存智慧的宗慶後,白手起家,點滴積累,憑藉一己之力,將娃哈哈集團打造成中國最大、全球第五大食品飲料生產企業。

凡事親力親爲既是宗慶後樹立個人權威的方式,但也是弱點。公開消息稱,娃哈哈集團3萬名員工、180多家子公司,不設副總經理,宗慶後身兼董事長、總經理。

2010年至2013年,宗慶後先後三次問鼎中國首富。如今的娃哈哈集團,更多是宗慶後獨女宗馥莉在掌管,但宗馥莉曾公開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零。

不言而喻,76歲高齡的宗慶後進軍私募的背後,是娃哈哈正面臨的一場中年危機。

創投私募也是個技術活,脫實向虛的娃哈哈能擺脫危機嗎?

42歲創業的商業奇才

作爲草根起步的中國第一批企業家,宗慶後的成功,被業界定義爲“商業奇才”。

宗慶後的半生是在社會底層度過的。1945年,宗慶後出生於杭州。4歲時,父親失去工作,宗慶後兄妹5人,全家只靠在杭州做小學教師的母親工資度日。

1963年,初中畢業後,迫於家境貧寒,宗慶後輟學做起了小買賣,走街串巷賣炒米、火車站賣烤紅薯。這些小買賣勉強能補貼家用,但宗慶後並不滿意。當年,他輾轉前往浙江舟山馬目農場,這裏被稱爲舟山西伯利亞。在這裏,宗慶後挖鹽、曬鹽、挑鹽,整整幹了一年。一年後,他來到紹興茶廠,開山、種茶,一干就是15年。

直到1978年,母親退休,33歲的宗慶後才得以回到杭州,頂替母親,進入校辦工廠紙箱廠做推銷員。10年間,他輾轉全國各地推銷紙盒。

1987年,這一年,是宗慶後的人生轉折點。他咬牙借來14萬元和兩名老師承包了杭州一家校辦企業的經銷部,開始蹬三輪賣冰棍。這一年,他42歲。

半生沉潛在社會底層,苦難日子培育了宗慶後的堅韌、抗壓性格。

賣冰棍的日子同樣艱苦。靠蹬三輪賣冰棍風雨不斷,宗慶後的堅持有了回報。1989年,他創建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1991年,他出資8000萬元兼併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

不太懂管理和營銷理論的宗慶後,全憑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將此後的路越走越寬。

1994年,娃哈哈響應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號召,投身西部開發,兼併了重慶涪陵地區受淹的3家特困企業,建立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此後,娃哈哈邁開了“西進北上”步伐,先後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160多家分公司。

1996年,宗慶後進軍瓶裝水市場,娃哈哈純淨水銷往大江南北。

1998年,娃哈哈推出“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非常可樂。

非常可樂有過輝煌,歷經千次改進後的非常可樂以12%的市佔率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形成三足鼎立之勢。2007年,宗慶後將非常可樂賣到了美國的家門口。

宗慶後最爲社會所樂道的是達娃之爭。

1996年,懷着“市場換技術”美好願望,宗慶後選擇戰略性引入世界飲料巨頭達能。娃哈哈與達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資建立5家公司,生產以“娃哈哈”爲商標的包括純淨水、八寶粥等在內的產品。娃哈哈持股49%,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百富勤將股權賣給達能,達能躍持股比升至51%。

儘管達能擁有控股權,但宗慶後憑藉自身在娃哈哈多年累計的威望、強硬的工作作風,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權。但達能收購娃哈哈的競爭對手樂百氏讓宗慶後不安,1999年,宗慶後提出由職工集資持股成立公司,建立一批與達能沒有合資關係的公司。這就是宗慶後的“西進北上”步伐。2006年,這些公司淨利潤達到10.4億元,

就是這些非合資公司,引發了曾轟動全球的達娃之爭。雙方數十起國外內官司,在宗慶後帶領下積極應對,達能無一勝訴。最終,達成與娃哈哈“和平分手”。

有人評議,達娃之爭,充分展現了宗慶後的權謀之道。

達娃分手後,娃哈哈似乎進入了發展快車道。2010年至2013年,宗慶後三次問鼎中國首富。其中,2013年,宗慶後的身家達116億美元。當年,娃哈哈的營業收入達到783億元,躋身中國飲料生產行業榜首。

實體轉向投資尚能飯否

勵志的宗慶後,進軍創投領域,是歷經34年風雨後的娃哈哈中年危機的表現。

34年來,宗慶後一直投身實業,並因此獲得巨大成功。但是,在市場轉型期,娃哈哈的劣勢也日益顯現。

農夫山泉的實際控制人鍾睒睒,曾經代銷宗慶後的娃哈哈營養口服液,因其從海南低價進貨再高價賣到市場需求更高的城市賺取差價,被宗慶後趕走。

或許,如今,宗慶後後悔了,農夫山泉是娃哈哈最大的也最令人頭痛的對手。

農夫山泉緊跟娃哈哈步伐,保健品、純淨水、飲料等,農夫山泉在模仿中實現了超越,擅長營銷的鐘睒睒如今已將娃哈哈遠遠地拋在身後。鍾睒睒一度成爲亞洲首富。

電商佈局的後知後覺,可能是宗慶後的敗筆,也是娃哈哈業績不斷後退的重要因素。

根據全國工商聯每年發佈的民企500強榜單,近幾年,娃哈哈的年度營收規模在四五百億元左右,遠遠低於2013年的783億元。

2012年,馬雲與王健林設立億元賭局,10年後,中國電商在零售市場份額佔50%。當時,宗慶後是支持王健林的。

2016年,馬雲提出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的“五新”。宗慶後批其“除了新技術,其他都是胡說八道!”

電商是銳不可擋的潮流,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宗慶後的抗拒心態在現實面前遭受重挫。

去年3月,宗慶後後悔了,開始大舉發展電商,連推五大電商平臺。

對比娃哈哈、農夫山泉,產品同質化嚴重。其實,早在10年前,娃哈哈就推進產業轉型。

公開信息顯示,宗慶後先後嘗試過服裝、奶粉、零售、白酒、印刷、奶牛養殖、地產等,效果均並不盡如人意。

如今,拿到了基金從業資格證的宗慶後,無疑是要進軍創投領域。

實際上,儘管此前娃哈哈未直接參與VC,但以LP(有限合夥人)身份涉足創投圈已久。2016年、2017年,娃哈哈創投曾多次投資,成爲豐川資本、高瓴、國藥中金的LP,涉足人工智能、新零售等領域。

在投行人士看來,這一次,只是娃哈哈的創投投資範圍有所擴大而已。

多次跨界轉型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娃哈哈意欲大力進軍創投,也即市場上所稱“脫實向虛”。

宗慶後的“脫實向虛”之舉,能否達到預期,可能也是未知數。而這一舉動,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娃哈哈的危機。

儘管宗慶後已經將娃哈哈交給女兒宗馥莉打理,但宗馥莉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離了宗慶後的娃哈哈什麼都不是”。娃哈哈進軍創投,76歲的宗慶後去拿證,這說明了宗慶後在娃哈哈的地位,同時也似乎說明,離開宗慶後,創投也難成氣候。

娃哈哈曾經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宗慶後一個人的成功,或許,這也是娃哈哈轉型的障礙。

曾經的非常可樂市場上難覓,AD鈣奶也成了兒時的記憶。娃哈哈的路在何方?

80後宗馥莉或許更知曉年輕一代消費需求,其推出的生氣波波蘇打氣泡水已經實現銷量大增20倍。但這,還遠遠不夠。

娃哈哈的希望最終可能仍在宗馥莉身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