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当革命火种传播到房山后,党组织在工农群众中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展党员,燃起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房山早期共产党人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油画

李大钊派张国焘、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铁路开展工作,良乡火车站站长张镜海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二七大罢工当选为铁路工人代表,参加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其家住良乡东杨庄,是良乡地区铁路工人活动的主要地点。

良乡火车站是京汉铁路出京第一站

张镜海是房良两县最早接受共产党影响的人之一,他的三个女儿张锡媛、张锡瑞、张锡珍都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员。

张锡瑗

(1906-1930)

张锡瑗1906年出生于良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组织选送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这期间结识了同学邓小平。1927年在武汉中央秘书处,张锡瑗与邓小平再次相遇,1928年在上海与邓小平结婚,1930年因病逝世。

房山第一个党小组

张乃东

(又名张廷瑞,1907-1940)

1928年12月,经中国共产党保(定)北(平)中心县委张乃东介绍,房山人马才、毕文起、张秀增于涿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中国共产党涿县特别支部(简称涿县特支) 在涿县尚庄小学建立,隶属于中共保(定)北(平)中心县委领导。

1929年初,在涿县尚庄小学教书的房山县曹章村人杨福青,经张乃东、马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杨福青、马才又介绍同村的李景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杨福青、李景春经常到房山县赵各庄、杨驸马庄、小次洛和房山县城附近村庄开展党的活动。1929年春,他们在小次洛村发展党员,并建立了房山第一个党小组。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房良两县党的活动比较分散,党员活动处于秘密状态,党员之间、党员与革命骨干分子之间也都是单线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