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財經

作者|李永華

前不久,2021《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出爐,中國上榜企業數量143家,較上一年增加10家,而美國上榜企業數量122家,比上一年增加1家。中國企業衝擊500強的勢頭不減,除了老面孔,每年都有數量可觀的新企業邁過門檻。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諸多在全球範圍內有重要地位或有很強的品牌知名度的龍頭企業,並未進入世界500強名單。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科技企業又該如何更進一步。

答案,從那些即將從“非500強”邁入500強的“種子企業”身上,或許能夠找到些思路。

典型如TCL,剛剛發佈的2021H1財報中,TCL(集團)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152億元,同比增長89%,完成淨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460%;其中,TCL科技實現營業收入743億,同比增長153%,淨利潤92.5億,同比增長7.65倍,TCL實業期間實現營業收入508億元,同比增長36%,淨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294%。

按這趨勢,TCL 2021全年超過預算的2200億並不意外,遠超500強門檻(本次榜單中第500位的人民幣換算營收爲1658.42億)。

以TCL發展爲脈絡,對探討科技領域的行業龍頭如何邁入世界500,或有重要參考價值。

拉長時間視野後,任何過去失敗或成功經歷都應爲現在和將來創造價值

任何企業在發展中,都有某些被認爲是不成功的經歷,這並不奇怪,也很普遍。

重要的是,這些所謂不成功,不應只是一段歷史,更應是對當下和未來發展的價值驅動力,成爲企業稟賦的積澱。

2004年,TCL有過一次大型跨國併購,決策過程可謂驚險,之後面臨很大的挑戰與虧損,也曾被商學院當作失敗案例。

“把它定義爲失敗,我認爲是不對的”,在此次業績交流會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回顧此次跨國併購時說。

從當時的視角單維度來看,評價“失敗”看似有道理,而將時間視野進一步拉長,結論就截然不同。

現在,TCL的業務、收入中有近50%來自海外,歐美市場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沒有當年的跨國併購起頭,TCL要在歐美建立這樣的競爭力是比較困難的,也就無法成爲少數幾個能在歐美市場上存有諸多品牌的中國企業。

“儘管歷經磨難,我們這個項目也算是成功”,併購發生17年後,李東生如此總結。

當時間視野更長,看待一個龍頭企業,或者龍頭企業看待自己才更爲清晰。過去在某個時間段的不太成功,被長期的堅守轉化爲當下的價值,而不是,成爲沉默成本永遠丟失。

這種價值沉澱,在如今波雲詭譎的國際環境下更明顯地表達出來。

受疫情影響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雙重影響,很多行業龍頭企業的全球化業務面臨巨大挑戰:直接的,一些目標市場的進口港口貨物積壓、物流與市場銷售不暢;長期的,關稅和各種政策障礙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TCL的海外業務依然保持近50%的強勁增長。

究其原因,李東生認爲,“這得益於我們全球化的經營體系、比較高的效率和競爭力”。

在產業基地已落子幾個核心區域的情況下,全球化的產業供應鏈佈局助力TCL抵衝以上因素影響,而這,與當年跨國併購時埋下的種子有關。

TCL實業的業績也證明了這一點,上半年海外電視銷量1127萬臺,同比增長11.8%,其中北美、歐洲、新興市場電視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8%、83.2%、27.0%。據Omdia數據,一季度TCL電視整體市場的銷量市佔率提升至10.7%,排名穩居全球前三。

對龍頭企業而言,不只是將過去不成功的經歷消化積澱,曾經的成功,更是企業邁向500強的構築力。

回顧2009年上馬TCL華星項目時,李東生談到,當時的決策依據是彩電業務發展,必須掌控上游的核心器件—顯示屏,規避可能的供應鏈風險。

時至今日,TCL華星早已不單是爲彩電業務的未雨綢繆,而成爲TCL科技聚焦高科技、資本密集、長週期的科技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持續“高位再進化”

行業龍頭企業,往往已發展至相對成熟時期,都有豐富的內外部管理經驗。

當他們要更進一步,甚至要邁入500強,就必須不斷“高位再進化”—期間或面臨以下四大挑戰。

1、全球化管理

TCL的全球化,一直爲外界“津津樂道”,無論品牌亦或商業價值,都讓TCL風光無兩。

全球化做得足夠好,也是助力企業邁向500強的必要基礎。

截至目前,TCL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地區,在墨西哥、巴西、埃及、越南、印度等地開設八大製造基地,解決了從生產到配送的系列問題,此外,全球設立28個研發中心,擁有12000餘名研發技術人員。

全球化協同效應持續強化。

從技術提升到產品輸出,再到製造輸出,最終實現本地化經營管理和品牌輸出,以在更多國家和地區再造的方式佈局全球,強化全球化運營能力。

這與很多隻賣產品、設立辦事處的國際化運作,截然不同。

2、多板塊協同管控

2019年4月,TCL完成TCL科技和TCL實業兩大集團的重組,確立兩大核心業務,TCL科技以半導體顯示爲核心,TCL實業聚焦智能顯示終端,二者構成我們通常認識的TCL。

2020年7月,TCL科技成功摘牌中環集團,核心業務再增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

“通過機制體制的改革、觀念的更新,實現了效益倍增。”在談到中環股份的發展時,李東生如此評價。

投入大量的管理資源,使這項新加入的核心業務,從過去年10-20%的增長率,到2021年上半年實現規模與效益的雙重倍增。李東生透露,中環股份投資127億的寧夏50GW單晶硅工廠已經開建,未來還將投資近100億在國內建設多個基地,同時加大組件端投資。

混改併入TCL體系後,中環股份正在快速“上道”。

企業收購前,就應思考如何協同創造增量價值。

3、產業週期

不同行業的週期性存在差異,但均對身處其中的企業有所影響,如何與週期共存的同時完善穿越週期的能力,是挑戰,也是機會。

“從全球面板格局調整、大的產業格局變化,結合中國產業政策來講,未來面板業的週期波動將會明顯減弱。”李東生如此評價半導體顯示的行業週期。

這不意味着,市場供需波動帶來的挑戰不存在。

7、8月份面板市場出現價格回調,TCL華星內部應對週期波動的一貫策略在保證效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效益的增長主要是來自公司內部競爭力的提高”,李東生表示。

產能有序增長,對產線佈局、產品結構、客戶組合的不斷優化,這些策略讓TCL華星的競爭力大幅度提升,上半年財報所體現的經營效率和效益指標的大幅度改善,與此不無關係。

產品結構上,中高端產品的比例不斷增加,TCL華星已成爲高端電競屏的最大供應商,打開了新的市場需求空間。同時成功構建以全球彩電或者顯示產品頭部企業爲主的客戶組合。

過去12個月,大尺寸非TV屏的營收佔比也一直在增加,“到6月底,這個比例已達到22%”,李東生透露。

一方面是宏觀層面週期性的減弱,另一方面是強化自身競爭力不斷抵消弱化週期影響。

科技企業的深化發展,多是內外部共同作用的結果。

4、外部環境

面對突發的疫情,不少龍頭企業選擇主動放慢、減少損失。

TCL不同,“在夯實管理基礎的前提下,我們敢於在困難的環境中發力,去追趕超越,也把握了這一次整個行業挑戰、困難的機會。誰能克服困難,跑得快一點,你追趕、超過別人的機會就更大。”李東生在業績交流會上說。

2020年,TCL在疫情席捲全球時積極行動,提出“上坡加油、追趕超越”經營策略,當疫情趨緩,逆境而動的價值得以凸顯——2020年,TCL(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淨利潤增長32.1%。

李東生在致辭中表示,“危中尋機,逆勢擴張,積極進取,企業競爭力上了一個新臺階。”

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提升內部能力是彈簧蓄積力量的過程。

疫情只是非典型環境變化,更多的突發挑戰,都是對企業膽識和應對力的考驗。

求穩與高增長的平衡共處

“短期內,大的併購我們不會做,但我們持續關注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這個領域。”對於未來新賽道戰略佈局,李東生如此說。

摘牌中環集團後,TCL在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方面也有動作,廣州成立TCL微芯科技,聚焦半導體領域投資,已確定兩個項目——摩星集成電路公司,以及對原中環股份功率芯片項目—環鑫科技注資5.67億。

確立三大核心業務後,TCL未來堅持的,應是聚焦、穩健發展,頗有些“求穩”的味道。實際上,這種求穩,又與TCL的高速發展並不衝突。

對於未來,李東生提了兩個目標,一是要在三大核心業務上做到全球領先,即“規模和競爭力及經營業績要在行業處於前三名”;二是爭取培育兩個世界五百強企業—TCL科技、TCL實業。

國海證券分析師吳吉森在研究報告指出,TCL科技“研發、產能、效率優勢盡顯,半導體顯示巨頭茁壯成長”;TCL實業AI x IoT核心戰略正在快速落地,“家電廠商”印記快速消退,新的發展空間在快速打開。

電視產品外,TCL從冰箱空調洗衣機到各類智能家居產品,底層硬件和上層軟件技術齊頭並進,AI x IoT已成新的突破口。

被廣泛關注的TCL靈悉C12全套系AI家電,集智屏、空調、冰箱、集成竈、智能鎖、Mini智屏開關等爲一體,滿足多場景需求。

TCL實業下屬上市公司TCL電子財報顯示,AI x IoT價值開始釋放,上半年國內互聯網收入6.0億港元,月活用戶相較2020年底提升7.7%至1929萬人——用戶基數越來越大,可挖掘的數字價值日趨增長,AI x IoT全場景生態圈加速落地開花。

2020年5月,TCL拿下奧馬電器控股權,進一步補強在冰箱領域的實力,強化海外品牌和ODM業務協同效應。

AI、新型顯示、智能製造、5G等方面的技術積澱和前瞻佈局,技術與產品創新結合,拓展智能終端產品的內涵與外延。只有如此,李東生口中的兩個世界500強才能真正落地。

結語

回看過去十年,李東生將TCL的發展與中國產業轉型升級過程進行了結合,“TCL把握了機會,跟上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這一波。”

事實上,無論是最早的家電行業走向海外拓展全球市場,還是後來進入液晶顯示領域,亦或是當前開闢新賽道—半導體光伏及半導體材料,TCL的發展一直與中國產業發展同頻共振,也是國家層面產業政策落地的執行者之一。

中信證券分析師徐濤如此點評TCL科技中期業績,“公司佈局新興技術,我們看好其長期發展前景”。

擁有“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及“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兩個國家創新中心的TCL,在順應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穫自身的快速成長。

未來,中國從技術大國走向技術強國,TCL也將成爲更具規模和全球化綜合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這,或成爲是中國科技型龍頭企業都會走的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