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閱文豐巢合計被罰150萬

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終於扭虧 但閱文的IP戰略還需努力

雖然高管“換血”發生在2020年4月底,但按照閱文財報發佈區間看,距今剛好一年。8月16日,閱文集團發佈2021年中期財報,營收同比增長超三成,歸母淨利潤同比扭虧。

近年來,閱文集團藉助旗下IP拓展更大的空間,在影視、動漫、遊戲等領域頻頻出手。其中既有過爆款作品,也曾面臨過收購的新麗傳媒數十億元的商譽減值並導致虧損的情況。閱文CEO程武也坦言,“創意產業,即使是成熟的好萊塢工業體系,也面臨着很高的失敗率”。對閱文而言,這也是最大的考驗。

重回盈利軌道

8月16日,閱文發佈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營收43.4億元,同比增長33.2%,淨利潤和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都爲正,前者是10.83億元,後者是6.65億元。

站在大的角度看,“盈利了”這是閱文2021年上半年財報對比2020年上半年財報最明顯的變化。一年前,也就是閱文高管調整後發佈首份財報時,閱文不論是業績還是業務都在搖擺中,營收32.6億元,同比增長9.7%,淨虧損32.96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3.93億元,雖然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閱文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2170萬元,但同比減少94.4%。

那時候的閱文,讓程武意識到“公司底層商業模式抗風險能力的缺失和沉積數年的結構性問題”。重新選擇商業模式,也是外界對騰訊派嫡系團隊接管閱文管理層的理解:繼續仰仗付費閱讀還是全面擁抱免費閱讀。

閱文相關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上半年閱文與騰訊成立了免費小說聯合項目組,以更高效地推進閱文與騰訊生態體系裏各渠道的合作。閱文的免費內容創作平臺也持續湧現優質免費小說,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創作者。

從業務結構來看,這一年來閱文的營收仍然是靠在線業務和版權運營及其他兩部分構成。

2021年上半年,閱文在線業務營收25.4億元,同比增長3.4%;版權運營及其他營收18億元,同比增長124.5%。

新麗一度成“拖累”

閱文集團自上市以來,在網絡文學市場持續佔有較大份額,但該公司所面臨的挑戰與爭議也一直未消,從最初被質疑過度依賴在線閱讀收入,到圍繞IP強化版權運營業務,也不時被指效果不達預期,尤其是收購的新麗傳媒,也一度影響閱文集團的業績表現。

公開資料顯示,閱文集團於2018年斥資上百億元收購了新麗傳媒。此前業內對此次收購大多持樂觀態度,尤其是新麗傳媒曾推出《如懿傳》《我的前半生》等影視劇,以及投資拍攝《妖貓傳》《西虹市首富》等電影作品的背景,令業內期待網絡文學巨頭與影視融合下能產生何種化學反應。

然而,新麗傳媒被收購後卻頻頻成爲閱文集團的“拖累”。2018-2019年,新麗傳媒此前承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5億元、7億元並未完成;到了2020年,受到市場客觀環境的影響,影視行業受到衝擊,再加上包括《鹿鼎記》在內的影視作品口碑未達預期,新麗傳媒雖然2020年全年盈利4.29億元,但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的商譽及商標權的減值撥備分別爲40.16億元及3.9億元,成爲閱文集團全年虧損超40億元的影響原因。

到了2021年,新麗傳媒仍持續面臨着發展環境的衝擊。比如近期被熱議的吳亦凡和張哲瀚事件,都引發一批熱劇下架。比如斥巨資打造的《青簪行》,出品方之一就是閱文旗下的新麗傳媒。

影視傳媒行業分析師曾榮認爲,按照當下對劣跡藝人的管理更爲嚴格的趨勢下,相關影視劇能否上線的未知性加大,即使上線預計也難以獲得此前預期的收入回報,此時既考驗背後公司能否通過操作降低單一項目的損失,也考驗能否通過運營其他項目保證整體上的相對穩定。

玩IP生態有危有機

不論新麗傳媒的影響有多大,發力IP生態戰略已經成爲閱文集團的重點發展領域,推動業務升級,使得該公司脫離只是一個在線閱讀公司的角色。

在閱文2021年上半年18億元的版權運營及其他營收中,來自IP運營的營收有17.4億元,同比增長129.8%,這主要是由於2021年上半年閱文的電視和網絡劇、電影、IP授權和自營網絡遊戲業務的營收增長所致。

6月3日,閱文升級大閱文戰略,明確閱文將基於騰訊新文創生態,以網絡文學爲基石,以IP開發爲驅動力,開放性地與全行業合作伙伴共建IP生態業務矩陣。

緊跟着,閱文集團在今年7月又與遊戲《王者榮耀》宣佈啓動文學共創活動“妙筆計劃”,由閱文集團旗下的作家基於《王者榮耀》的世界觀及英雄設定創作相關故事。

據閱文集團方面透露,在影視IP開發上,將重點拓展優質IP劇集的系列化開發,包括《慶餘年》《贅婿》和《大奉打更人》等,並拓展網絡大電影、短劇等新領域,IP動畫授權與開發方面則有超50部正在籌備的動畫項目,此外,漫畫、遊戲等領域也在同步拓展。

“對於閱文集團而言,圍繞網絡文學作品進行IP多角度的開發是必然的。”數字文創產業智庫研究員李傑認爲,機會在於能夠讓旗下作品獲得更大的市場影響力和收入回報,挑戰在於與其他行業的聯動甚至融合並不是簡單的進行“1+1”,基於不同行業存在的門檻以及合作過程中的磨合與資源利用,也會出現磕絆,不僅影響着當下,也考驗相關公司能否解決問題爲此後鋪路。

在不久前,程武談及IP生態鏈時也提到,“文化產業的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因爲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新,但創新最大的挑戰是要不斷試錯,要承擔失敗的風險。作爲創意產業,即使是成熟的好萊塢工業體系,也面臨着很高的失敗率”。北京商報記者 鄭蕊 魏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