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巴九靈

來源: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

前陣子,上海警方發佈公告稱,奶茶品牌茶芝蘭涉嫌詐騙,90餘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涉案金額高達7億元。

茶芝蘭自稱是一個新興品牌,和CoCo、一點點等品牌同屬一家公司,原料、供應商也相同(搭建假網站、僞造品牌授權證書),並通過明星馬伊琍代言的方式增強加盟商的信任,最終騙取資金。

銷售人員常常這樣宣傳:20萬就能開奶茶店,3到6個月回本。

拋開這個騙局,加盟更常見的說法是:“XX項目,三年回本”。

小巴在股市裏撲騰了很久,仍然對線下開店(加盟)項目的高預期回報感到驚訝:

A股主板市值最大的300只股票——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常年保持在12倍左右。

這意味着,以當前的市值買下這300家公司的所有股票,平均需要12年收回本金。

相比之下,線下加盟的回本週期短得不像是真實的。

小巴今天就來分析下原因。

綜合回報

一個解釋是,投資股票我們只出了錢,所以回報也是純財務投資的回報。

而加盟並非如此,除了出錢,還需要自己進行一定的管理。所以加盟的回報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工資。

來模擬一個案例:

打工人小張厭倦了上班,於是帶着這些年攢下的30萬,辭職後開了家奶茶店。

奶茶店的效益不錯,每年能賺10萬,3年正好回本。

但是,小張在辭職前的收入是15萬一年。也就是說,開加盟店,對小張來說,賺的或許反而比之前更少了。

這是第一個原因,加盟開店的回報率是人力、資本等所有資源總的回報率。

規模上限

進一步思考,小張能不能通過開兩家店,將每年的利潤變成20萬?這樣收入就比之前上班高了。

答案大概率是不能。

生意的加倍並不是簡單的店鋪數×2,而是需要所有資源加倍。

一家店可以由自己照看,兩家店就要僱人打理,還得保證他像你一樣盡心盡力……

另一方面,一條街的人流量是有限的,銅鑼灣只能有一個陳浩南。

硬要開兩家店,客戶需求被分流,可能利潤不是20萬,而是15萬,或者和原來一樣只能賺10萬。

你還需要找到另一個地理位置絕佳的旺鋪,纔有翻倍的可能。

但現實往往是,另一個旺鋪早就有人佔着了。

所以,小本生意的回報率雖然高,但有着規模限制,難做大。

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經營的常常是全省、全國的生意,規模的天花板較高。幾十萬能投資,幾千萬能投資,幾個億照樣能投資。

以茅臺爲例,1953年,成義燒坊(華茅)、恆興酒廠(賴茅)以及榮和燒坊(王茅)這三家酒廠合併爲茅臺酒廠的第一年,產量僅爲72噸。

60多年後,茅臺的基酒產量達到了5萬噸,市值也突破2萬億元,這樣的增長依然能維持許多年。

結論是,單看收益率,不看規模,意義不大。

內部收益率

除了規模的限制,開店的實際收益率或許沒有廣告上說的那麼亮眼。

這關係到淨現值的概念。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所以第一年付出的30萬比接下來年份的30萬更值錢。

投資30萬,理想情況下,每年賺10萬:

假設年化收益率要求爲15%(略高於滬深300指數的長期收益率),折算到當下,第3年其實還達不到15%的收益率,要等到連續第5年穩定盈利才能實現。

真實的世界是,門店剛開起來沒什麼生意,消費習慣需要慢慢培養,等待業績好轉。

海通證券統計,2018年海底撈的新店平均單日收入12萬元,次新店14.2萬元,而老店則能達到15.4萬元。

也就是說,投資30萬,可能第一年不賺不虧,第二年賺10萬,第三年賺20萬。同樣也是3年回本,但真實的收益率比每年賺10萬更低。

如果前期虧損,那麼收益率就更低了。

風險補償

談到“虧損”,線下加盟宣傳的高回報也可以看作是對風險的補償。

上市公司的體量大,抗風險能力更強。即使虧損了也能通過賣房、轉讓子公司股權、政府補貼等各種手段續命。

同花順i問財統計,疫情影響下,2020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的上市公司有900家,而虧損的上市公司有600家,意味着有300家公司是靠副業扭虧爲盈的。

而實體門店並沒有這樣的承受能力,只能關門大吉。

吳老師在《大敗局》裏說:97%的創業企業都會在18個月裏死去。

現實中,成立三年內的初創企業,在去年1-2月的企業倒閉潮中佔比高達55%。

因爲存在顆粒無收的風險(勝率低),爲了掙錢,加盟的預期回報率就必須高到三年回本的程度(賠率高)。

其實不同上市公司市盈率不同也是一樣的邏輯。

茅臺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它的銷量取決於供給的增長,有多少賣多少,每年可以保持穩定增長,所以茅臺的市盈率超過40倍。

主營眼科手術的愛爾眼科與主營口腔醫院的通策醫療,身處醫藥衛生行業,屬於剛需,未來發展相對穩定。

再加上這兩家公司有體外孵化的傳統(大股東成立基金,在上市公司體系外培育醫院,當醫院度過最初幾年的虧損期後,再將股權賣給上市公司,以保證上市公司的穩定盈利),它們的市盈率超過100倍。

而銀行、保險、地產被投資者戲稱爲“三傻”,就是因爲這三個行業的公司發展前景不穩定。銀行壞賬有多少是未知數,地產公司下一塊地能不能賺錢不清楚,保險的利潤靠精算師拍腦袋,所以它們的市盈率都是個位數。

總結

總結一下,線下門店的預期收益率比股市高,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回報中包含了自己的薪酬;小本生意的規模存在上限;門店收入有爬坡期,導致真實的收益率並沒有那麼高;線下門店容易破產倒閉,需要以高賠率來對沖低勝率。

如果你還在思考要不要開店,那就不要開。

如果還想開店,說明你是認清了商業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商業,那也挺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