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位一體”生態佈局撬動全新增長空間:鬥魚Q2移動端MAU創歷史新高

第二季度,得益於直播、視頻、圖文等優質內容豐富度提高,驅動鬥魚用戶活躍度、黏性保持良好增長態勢。該季度,鬥魚平均付費用戶數達720萬,較上一季度增長2.8%。

虎牙與鬥魚合併案被禁後,關於電競直播平臺未來的走向備受業界關注。

8月16日,“以電競爲核心的多元化社區”鬥魚(NASDAQ:DOYU)交出的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鬥魚移動端MAU(季度平均月活用戶數)達6070萬,再創歷史新高;總營收達23.37億元,較第一季度環比增長8.6%;毛利潤從第一季度的2.6億增長至3.07億,環比增長17.8%,毛利率爲13.1%。

在2020年底時,鬥魚拓展了視頻及社區的業務邏輯,將這兩項業務模塊提升到和“直播”業務同等的位置,形成三位一體的業務生態。第二季度,得益於直播、視頻、圖文等優質內容豐富度提高,驅動鬥魚用戶活躍度、黏性保持良好增長態勢。該季度,鬥魚平均付費用戶數達720萬,較上一季度增長2.8%。

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鬥魚管理層談到與虎牙合併計劃終止一事時表示,在過去幾年裏,國內的互聯網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過程,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也在逐漸完善過程中。反壟斷監管是國家希望推動整個互聯網行業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是爲了讓各個互聯網平臺可以更加公平和良性競爭,所以充分尊重監管的決定,會配合監管要求,依法合規地運營。

鬥魚管理層同時表示,公司一直是獨立經營和獨立決策的,因此反壟斷監管的決定不會對公司目前的運營狀況和財務狀況造成重大的不利影響。

商業化潛力進一步釋放

一直以來,鬥魚持續進行產品功能創新,形成了“直播+中視頻+社區”三位一體的業務生態。隨着社區繁榮度進一步提升,鬥魚商業化潛力得到釋放。

從財報來看,直播仍是鬥魚最重要的收入來源。第二季度,直播服務營收爲人民幣21.781億元,環比增長9%,較去年同期出現一定減少。對此鬥魚表示,由於疫情形勢逐漸好轉,用戶的居家時間變少,同樣也導致用戶的使用時間減少。

鬥魚的廣告和其他收入爲人民幣1.587億元。去年由於疫情原因,遊戲廣告的客戶都提高了營銷費用,而今年該費用趨於正常化。

如果說過去遊戲直播跑馬圈地時代,各家高舉高打,重金砸向頭部遊戲主播、遊戲頂級賽事,如今大家變得更加務實,迴歸商業本質,提升了運營效率。財報顯示,二季度鬥魚帶寬費用已由上季度的1.72億元,下降5.9%至1.62億元。

帶寬費用下降背後,離不開對於研發的持續投入。第二季度鬥魚自研了AV1解碼技術,成爲了國內首家直播場景下支持AV1解碼的平臺。該技術的應用,在保證無延遲效果前提下,使鬥魚視頻播放畫質得到大幅提升,同時爲平臺節省帶寬成本提供了新的優化方向。

隨着內容生態的深入佈局,該季度鬥魚對應投入的運營成本稍有增加。其中,鬥魚收入分成和內容成本爲人民幣18.068億元,與2020年同期的人民幣17.549億元相比增長3%。這主要是鬥魚增加了對海外電競比賽轉播權、PGC(專業生產內容)以及優質主播的投資。

此外,該季度鬥魚銷售和營銷費用爲人民幣2.95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擴大超一倍,這一增長主要歸因於營銷渠道增加以及營銷和品牌活動增加;公司的總務及行政開支爲人民幣1.026億元,較去年同期7950萬元增長29%。

移動用戶規模創新高背後:成熟生態的競爭力

去年同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全球泛娛樂平臺帶來了暫時爆發的紅利和波動。而在此基礎上,該季度鬥魚用戶規模仍然保持有力增長。尤其是移動端MAU增速明顯,從去年同期5840萬增長至6070萬,創下歷史新高。

毫無疑問,未來直播主要的競爭戰場在移動端。在過去一兩年裏,包括快手B站、頭條系等不少手握生態及流量優勢的新玩家高調入局,對於遊戲直播賽道虎視眈眈,圍繞頂級賽事IP、電競戰隊、雲遊戲等業務展開了激烈爭奪。而鬥魚在移動端不斷增長的用戶數據也意味着,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和手遊內容的競爭下,鬥魚成熟的業務生態依舊擁有不俗的競爭力。

鬥魚管理層也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二季度以來,我們看到的遊戲直播領域整體的格局並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遊戲直播還一直保持良性競爭。”

這背後離不開高質量的電競內容驅動。

一方面,鬥魚抓住了重大賽事的流量機會,吸引了更多新玩家和老用戶使用鬥魚。據不完全統計,僅第二季度鬥魚就直播了LPL春季總決賽、LPL夏季賽、2021英雄聯盟季中冠軍賽、KPL春季賽總決賽等超過50場官方大型賽事活動,自制了超過80場電競賽事。

圍繞重點賽事,鬥魚深度聯動了遊戲廠商與平臺上極具影響力的頂級主播,策劃了包括《鬥魚解說臺》、《主播馬後炮》、《這場怎麼說》、《江湖圓桌派》等數十檔精彩的自制衍生節目或活動,極大地提高了賽事內容的豐富度與可選擇性,牢牢把賽事流量鎖定在鬥魚平臺。

其次,在與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頭部遊戲廠商保持深化合作外,鬥魚第二季度與更多中長尾遊戲和新上線遊戲建立了深度合作,從而豐富遊戲內容品類,全面覆蓋各種類型的遊戲用戶。

例如,圍繞新遊戲永劫無間,鬥魚從測試期就和遊戲廠商展開聯合運營,招募平臺頂級主播或潛力新星主播試玩並推廣遊戲,舉辦永劫無間錦鯉杯全民精英賽提升用戶參與感等,在遊戲開啓全球公測前,吸引了大批高質量的遊戲玩家來到鬥魚平臺。

同時,爲了滿足重度用戶更深層次的內容需求,鬥魚充分利用平臺頂級職業選手、遊戲大神主播資源,爲用戶推薦遊戲銘文選配、裝備選配等攻略,通過視頻和圖文教學,進一步提高了玩家的參與度。

“三位一體”撬動全新增長空間

在鬥魚“直播+視頻+社區”三位一體的業務生態中,直播服務於長時間娛樂,社區和視頻服務於碎片化娛樂時間。截至目前,鬥魚已經容納了UGC、PUGC、PGC(用戶、主播、官方)內容,構築了完整內容生態。

第二季度,探索PGC內容創新和加強與遊戲廠商聯動,是鬥魚精細化運營、沉澱用戶需求的兩大火力方向。

在擴充PGC內容方面,鬥魚圍繞主播IP打造帶有“鬥魚出品”標籤的系列化、精品化的PGC內容矩陣。第二季度,鬥魚陸續上線了《葛大爺情報站S2》、《覆盤者聯盟》、《火線犀利說》、《火線老炮兒——CF主播紀錄片》等賽事衍生節目,創新推出了網絡幽默微短劇《如果》、綜藝真人秀《長沙來死狗》等創新節目,完美地承接了賽事流量,極大地增強了粉絲黏性。更值得注意的是,PGC內容除了作爲直播內容的多元化補充,也意味着平臺有望通過用戶付費、版權IP、廣告等盈利方式,進入內容與商業化全方位造血的階段。

在社區運營層面,鬥魚仍堅持以“遊戲廠商、主播和視頻創作者、遊戲玩家的需求關係”爲切入點,遊戲廠商、遊戲媒體、視頻創作者構建起個性化的運營場景。在精細化運營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和平精英、DOTA等爆款遊戲內容已取得先發優勢的基礎上,本季度鬥魚也積極引入衆多遊戲廠商,追蹤不同遊戲的生命週期,從測試階段和遊戲廠商深度聯動,營造遊戲相關熱門話題,推出自制賽事、策劃面對面等活動,提升社區活躍度和用戶黏性。

國內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鬥魚也在持續增強海外市場的投入和探索。

二季度,鬥魚繼續加強對日本市場的發展,持續保持Mildom產品功能和內容品類的領先,並且平臺也通過優質的內容帶來了用戶量的持續快速提升。根據AppAnnie最新的數據統計,Mildom平臺已經成爲日本主流的遊戲視頻直播APP之一。從未來戰略來看,鬥魚將更加強化Mildom平臺的變現能力且進一步穩固在當地市場的領先地位,並期望未來在日本市場產生規模化收益。

鬥魚創始人、CEO陳少傑表示:“展望未來,鬥魚將一如既往地拓展在遊戲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力,持續深耕直播、視頻、圖文內容以及社區生態,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