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塔利班達成協議”!世界在喀布爾機場見證一場國際級災難的時候,終於傳來好消息,塔利班保證將不攻擊目前被美軍實際控制的喀布爾機場。協議是由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親自與塔利班高級官員舉行會談後達成的。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16日不願透露任何談判細節,只是表示,麥肯齊警告塔利班,美軍將在必要時採取行動保衛機場,“任何對美國通過喀布爾機場撤人的干涉,都將遭到美軍的武力打擊”。

顏面大失的美國仍然在企圖給自己找回場子,這般故作強硬的說辭自然無人理會,當天很多人都在問一個問題:爲了安全撤人,美國向塔利班付了多少買路錢?

一、塔利班與美軍爲何在喀布爾“相敬如賓”

美國與塔利班達成協議,至少是形成某種默契,早在人們的意料之中。

美國與西方國家的撤離行動,最初並沒有急迫感,大家都覺得塔利班還遠得很。直到8月13日,撤離行動都是從喀布爾國際機場通過民間航班進行的。

美軍執行撤離任務的先鋒部隊一直到14日下午才抵達喀布爾,在簡單地完成部署,控制國際機場後,剛下運輸機地美軍黑鷹直升機,與支努干重型直升機,開始不斷在喀布爾上空盤旋,24小時地往來於美國大使館與喀布爾國際機場之間。

美軍喀布爾機場維持秩序

塔利班在喀布爾街頭值勤。

但8月15日,塔利班的前鋒部隊已經出現在喀布爾外圍。

塔利班打過來了,好幾千美國人還沒撤走,緊急調過來幫助撤人的美軍還沒到齊,甚至部分部隊還遠在科威特、卡塔爾。怎麼辦?

這是美國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其他國家的人們等着看的一大笑話。

然而,詭異的局面出現了。

喀布爾同時出現了兩支部隊,他們剛剛血戰了20年。一邊是數量難以估計的塔利班的部隊在喀布爾街頭巡遊式前進,在各地升起代表塔利班的白旗。一邊是美軍直升機轟鳴着往機場運人。

在這段期間,出現了歐美各國“緊急大撤退”的災難級混亂場面,但那是由於要撤離的人太多,撤離準備又太倉促導致的。據報道,美國在阿富汗的外交使團、民間承包商、安保部門、國際援助工作者的人數多達1萬餘人,如果加上那些幫美國工作的各種阿富汗僱員,需要撤離的人數恐怕多達六七萬;再加上歐盟的僑民、使節團,要撤的人更多。

不斷往來於使館區和機場的美軍直升機。

塔利班並沒有爲難空中的美軍直升機,也沒有進攻美軍臨時駐守的武裝地帶,包括使館區、機場區等。

塔利班與美軍就這樣在喀布爾“相敬如賓”,其中的玄機自然引發各種猜測。

《華盛頓郵報》的說法是:雙方之所以沒有衝突,是因爲美國國務院透過卡塔爾向塔利班““直接求情”,要求讓美國安全地撤走所有公民,作爲交換條件,美國承諾不再幹涉阿富汗的政權更替。

二、美國做出了什麼承諾?

美軍與塔利班的默契並沒能阻止恐慌的蔓延。

8月15日深夜,大量逃難的人羣終於因恐懼帶來的心理崩潰終於在喀布爾機場跑道上爆發。根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現場報道,由於空中塞車阻礙了美軍方面主導的撤離行動,喀布爾機場的民航起降被美軍接管並凍結。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們紛紛傳說塔利班即將攻進機場的消息,造成人羣的極度恐慌,大家你推我擠擁入空橋,甚至直接闖入機場跑道上強行登機,還有零星的民衆直接拉着行李擋在起降跑道上,朝着美軍哭喊:“若是我們逃不出去,誰都別想活着出去!”

失序的混亂局面,逼使美軍拉開一道人牆,阻擋失控的阿富汗平民影響各國外交使團與貴賓的撤離。在各種安撫與疏散後,局面暫時纔得到控制。但混亂已經登上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狠狠地煽了美國一記耳光。

《紐約時報》17日的頭版。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約有 3500 名美國大使館人員仍在機場等待撤離。根據華盛頓的指令,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與所有美軍部隊要全員離境,還需要72小時,誰也不能保證未來幾天內會不會再度惡化。

迫不得已,美國才把暗中的默契變爲公開的協議,以安撫慌亂的人心。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已與塔利班達成協議,以確保從喀布爾機場撤離時不會受到該組織的干擾 。該協議是在卡塔爾多哈由塔利班高級官員和弗蘭克·麥肯齊將軍談判達成的。

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齊

麥肯齊是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是美軍最高級別的官員之一,由他親自出現與塔利班談判,本身就是對塔利班政治影響力的一種認可。

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約翰·柯比16日告訴記者,他不會討論麥肯齊談判的細節。“但我可以告訴你,這位將軍在與塔利班領導人的討論中非常明確和堅定地表示,對我們的人民或我們在機場的行動的任何攻擊都會迅速得到非常有力的回應。”

美軍如何做出“有力回應”,已經不是民衆關心的話題。如果美軍能做出有力回應,也不至於遭受現在這麼難看的失敗。大家關注的是協議的背後,美國付出了什麼。

“作爲交換,美國承諾了什麼?處於有利地位的塔利班爲什麼會白白送給美國安全通道?”有網民這樣發問。

“我們仍然有大量的 JDAM(聯合制導攻擊武器)存貨”,有網民這樣回答。

“是的,美國可以讓塔利班付出沉重的代價,但你不能在 JDAM 上撤離。塔利班現在有足夠的火炮從遠處炸燬跑道”。

在很多猜測中,傳得較廣的一個是,美國向塔利班支付了大量的現金,以換取塔利班的承諾。

比爾·斯蒂爾發佈的一個視頻的封面

美國保守派作家比爾·斯蒂爾稱,拜登把一切都搞砸了,現在塔利班擁有大量的美製武器,包括高射炮和防空導彈,它可以決定是放任美國人離開,還是把裝滿美國人的飛機打下來。但它沒有,這很可能是拜登派一架裝滿現金的飛機去了喀布爾,以賄賂塔利班。

三、美國在耗費寶貴的外交資源

其實,所謂“派一架裝滿現金的飛機去賄賂塔利班”的說法,與其說是在揭真相,不如說是在故意激起人們對拜登的憤怒。

雖然失敗,美國的手段還是很多的,不用非得裝着現金去行賄。

一名熟知內情的美國官員16日就通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放風說,阿富汗中央銀行的資產絕大部分不在阿富汗境內。另一名美國國務院官員稱,塔利班無法取得阿富汗政府在美國的資產。

但美國的付出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紐約時報》此前的一則報道稱,美國首席特使扎爾邁·哈利勒扎德與塔利班進行了談判,要求塔利班在即將到來的喀布爾戰鬥中保留其大使館,

哈利勒扎德希望說服塔利班領導人,如果該組織希望獲得美國的財政援助和其他援助,作爲未來阿富汗政府的一部分,美國大使館必須保持開放和安全。

財政援助在這裏顯然就是“買路錢”。

現在,美國使館的人幾乎全部撤到喀布爾國際機場,但只要人一天沒離開阿富汗,“買路錢”就得繼續掏。

這錢可能還真是不得不掏,那麼多美國人聚在喀布爾,可比當年在伊朗的美國外交官多得多。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大使館被佔領,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爲人質。這場長達444天的人質危機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它直接導致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連選失敗。

“還好在他們沒有開啓劫持人質模式。那將使一場慘敗變成真正的災難”,有網民這樣評論美國與塔利班達成的協議。

除了“買路錢”,看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這幾天四處打電話就知道,阿富汗讓美國消耗了多少外交資源。

15日,布林肯與澳大利亞外長佩恩、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德國外長馬斯和挪威外長瑟雷德就阿富汗安全局勢交換了意見。

美國的倉促撤離把所有盟國都坑了,不滿情緒高漲,布林肯不得不打電話進行安撫。

16日,布林肯又分別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印度外長蘇傑生和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就阿富汗局勢進行了通話。

安全地把人從喀布爾撤出來是布林肯當天通話的關鍵詞。

俄羅斯外交部的聲明指,“拉夫羅夫與布林肯討論了阿富汗國家元首出逃後的局勢、現任當局的解體以及正在發生的事實上的政權更迭。”“國務卿報告了美國政府在疏散美國駐喀布爾大使館的背景下正在採取的行動,以及當前局勢引起的緊急人道主義關切。”

印度外長蘇傑生在推特上介紹雙方的會談說,“與國務卿布林肯討論了阿富汗的最新發展。強調了恢復喀布爾機場運營的緊迫性。深爲讚賞美國在這方面正在進行的努力。”

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說,與布林肯“分享了美國繼續與阿富汗進行經濟接觸的至關重要性。討論了巴基斯坦爲促進外交使團、國際組織、媒體等人員和工作人員的撤離而開展的工作。”

至於布林肯與王毅的通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通過聲明介紹稱,雙方談及阿富汗的發展,包括安全局勢和我們各自爲使美國和中國公民獲得安全所做的努力。”布林肯在推特上寫道,“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阿富汗的事態發展和我們各自爲使我們的公民安全回國所作的努力進行了交談。”

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稱,布林肯感謝中方參與阿富汗問題多哈會晤,表示阿當前局勢正進入一個關鍵階段。塔利班應表明與極端主義一刀兩斷,選擇有序權力轉移和成立包容性政府,期待中方也能爲此發揮重要作用。美認可阿富汗未來應由阿人民決定,呼籲塔利班當前應確保所有希離阿人員的安全。

美國有它的關切,中國當然有自己的話要說。

“美方不能一方面處心積慮遏制打壓中國,損害中方正當權益;另一方面又指望中方支持配合。國際交往中從來不存在這種邏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電話中這樣表示。

王毅闡明瞭中方對阿富汗局勢的立場,談到美上屆政府宣佈撤銷“東伊運”的恐怖組織定性等問題,認爲美方應改弦更張,爲中美涉阿合作以及國際反恐合作掃除障礙。

有媒體對此評論說,在一系列外交電話中,華盛頓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獲得了北京在阿富汗問題上與美國合作的支持,但並非是不惜任何代價。布林肯還與俄羅斯外長進行了交談,莫斯科和北京之間也對此進行了討論。

“並非不惜任何代價”也是付出代價了啊,美國什麼時候這樣四處求人過?看來這次真是急紅了眼。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