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天大漲超50%!氫燃料電池收入佔比僅爲個位數,大洋電機“頭部狼計劃”兩月浮盈9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董鵬 成都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硬核投研》於上週明確預判,在整車、動力電池和鋰礦股已經累積了極爲可觀漲幅的背景下,二級市場可能會對其細分產業鏈進行深度挖掘,比如同爲核心“三大件”的驅動電機等行業標的。

實際市場走勢似已驗證了這一判斷。不過,大洋電機卻因涉及氫燃料電池業務,走出連續飆升行情。

8月18日盤中,大洋電機再次漲停,至此公司在短短6個交易日的時間裏,累計漲幅已高達51.6%。

而同爲獨立第三方驅動電機供應商,市場佔有率更高的方正電機,期間則只處於微漲狀態。

顯然,在上述新能源主流板塊降溫後,二級市場將接力的對象選爲了氫燃料電池。

氫燃料電池收入佔比或僅爲個位數

反觀大洋電機,主營包括建築及家居電機、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和氫燃料電池系統,其中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是後兩項。

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該公司已實現對如北汽、長城、長安、奇瑞、小鵬等整車企業的裝機。

第一電動數據顯示,今年6月,上海電驅動(大洋電機控股子公司)配套電機裝機量爲9518臺,同期方正電機裝機量則達到20441臺,僅次於兩大自產的整車企業比亞迪特斯拉

只是,二級市場近期風口不在電機,而在氫燃料電池,這成爲了大洋電機近期股價大幅跑贏方正電機的主要原因。

按照大洋電機的官方表述,公司是具有空壓機等關鍵BOP、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控制系統等完整產業佈局的氫能產業供應商,主要客戶包括中通、東風、中汽宏遠、博雷頓等。

不過,目前公司此項業務尚處於早期階段。

“整體收入佔比很小,更多是做些技術研發和準備,由於收入規模有限,在定期報告中已將此項收入併入到了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業務中。”大洋電機人士18日回應稱。

而據定期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該公司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業務收入佔比僅爲9.79%,雖然公司未作更爲詳細的披露,但是考慮到公司驅動電機裝機規模,該公司來自氫燃料電池的收入佔比可能僅有個位數。

就整體產能分佈來看,氫燃料電池規模也較爲有限。其中,建築及家居電器電機產能爲8000萬臺/年,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產能爲50萬臺,氫燃料電池系統產能則僅爲3000套。

按照大洋電機自身的定位,“今天”對應建築及家居電器電機業務、“明天”對應車輛事業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氫燃料電池系統則對應“未來”。

對於氫燃料電池系統,公司今年主要任務亦處於“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進程”。

氫能概念獲追捧,“頭部狼計劃”兩月浮盈近一倍

雖然氫燃料電池的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是這並不妨礙二級市場的炒作。

這與政策層面的帶動,不無關係。7月中旬,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736號建議的答覆》中提及,下一步,工信部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動將氫氣內燃機納入其中予以支持。

8月16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 年)》。方案明確,要在2023年前實現氫能技術創新“從1到10” 的跨越,培育5至8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產業鏈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減少碳排放100萬噸。

此外,包括河北、天津、浙江和江蘇等地也分別發佈了相關政策。

上述背景下,制氫公司、燃料電池系統產業鏈的上市公司股價連續上漲,具備相應產能及實際產品產出的大洋電機自不例外。

8月10日,該公司收盤價爲6.37元,至8月18日漲停時已升至9.66元,區間漲幅超過50%。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大洋電機曾發佈過名爲“頭部狼計劃一期”的員工持股計劃。規模不大,但是卻獲益頗豐。

截至7月22日,上述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累計購入公司294.41萬股,成交均價爲4.89元。

而按照18日的漲停價計算,即在短短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裏,“頭部狼計劃”已浮盈達97%。

雖然公司已作出了“業務暫不涉及儲能領域”、“沒有造車計劃”的表態,但是二級市場的熱情依舊難擋。

(作者:董鵬 編輯:朱益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