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塔利班已佔領首都喀布爾,正準備在時隔二十年之後重新建立新政權,這意味着阿富汗國家命運將再次出現重大重大轉折。

美西方敗走之後,阿富汗國內會出現什麼樣的大變局?面對阿塔政權,對中國究竟意味着什麼?努力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中國應該如何避免阿富汗的“大國圈套”?這些都是下一步勢必面對的問題。

本文作者克里斯•德文謝爾-埃利斯(Chris Devonshire-Ellis)認爲,中、俄可能通過多種途徑,面向阿塔政權推動合作,這有望開啓阿富汗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儘管阿塔政權的前景目前仍極不明朗,但作者的判斷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文/克里斯·德文希爾·埃利斯  編譯/王嬌楊  審覈/陳安瀾]

日前,阿富汗問題再度引起全球高度關注。隨着最後一架美國軍用飛機飛離巴格拉姆基地,這意味着這個曾經的戰略樞紐基地已被徹底放棄。

與此同時,作爲美國和北約“9•11事件”後在阿富汗的重點攻擊對象,阿富汗塔利班以犧牲阿什拉夫•加尼(President Ashraf Ghani)總統領導的阿富汗政府爲代價,爭取全面加快接管全國軍事行動——加尼總統曾是政治經濟學家,長期供職於世界銀行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現處於第二任期。目前由希巴圖拉•阿洪扎達(Hibatullah Akhundzada)領導的塔利班當初曾建立阿富汗政府,但在2001年被入侵的美西聯軍推翻。而20年後的今天,阿塔能否復刻“成功往事”仍未可知,但目前看概率極高。

巴拉達爾向塔利班發表視頻講話

大多數學者認爲,加尼和現任阿富汗政府一定會被迫流亡。更重要的是,製造“9•11事件”的不是阿塔,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宗教極端組織——“基地”組織(Al-Qaeda)。

目前,部分來自美國和主要來自土耳其的北約部隊將打着“保護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及其他重要設施的旗號留在阿富汗。而大部分針對阿塔或其他“叛亂分子”的軍事行動都將通過無人機遠程執行。

與此同時,填補阿富汗安全和政府治理真空的責任則再一次落到俄羅斯和中國頭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僅事關阿富汗以及中南亞地區安全,某種程度上更關係到美國和北約的安全。

美國曾指責中國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背上沉重財政負擔”,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在阿富汗問題上,美國是否也正在讓中國落入致命圈套之中?

一、阿富汗政府眼中的“叛亂分子”都有哪些?

(一)阿富汗塔利班

目前與阿富汗政府針鋒相對的力量大部分在阿富汗塔利班麾下,他們在阿富汗建立的政權被稱爲“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IEA)”。作爲宗教強硬派政權,“阿伊酋”曾在1996年至2001年間統治阿富汗大部分地區。

阿塔因其以原教旨方式解釋和推行沙里亞教法,使許多阿富汗民衆遭到殘酷對待,並因此曾受國際社會強烈譴責。阿塔執政期間,其主權國家地位僅得到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承認,而上述國家也被認爲曾通過某種渠道祕密資助阿塔。

有觀點認爲,阿塔的意識形態雜糅了以德奧班德原教旨主義(Deobandi Fundamentalism)爲基礎的“創新”沙里亞教法、激進宗教因素,以及普什圖社會的傳統文化範式。從前德奧班德哲學家們除了多元文化主義外,甚至還討論過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和諧團結”問題,但他們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分裂成許多不同派別。儘管並不是所有的派別都暴力好戰,但許多德奧班德派人士在20世紀70年代末從美國獲得大批軍火,積極參與抵抗和驅逐侵阿蘇軍,這大大削弱和分散蘇聯注意力,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如今,美國當年提供的武器被久經沙場的宗教極端勢力反過來用於對抗美軍。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阿塔的首要目標一直是治理國家,但在過去40年中,他們卻需要打贏看似永不停止的戰爭才能達成這個目標。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曾表示,阿富汗若要組建一個有效的且有能力的政府,並解決問題,阿塔就必須參與進來。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持相似立場。與此同時,拜登最近也表示:“是時候讓阿富汗人爲自己的國家承擔責任了。”其實,在與被視爲美國傀儡的阿富汗政府作戰的同時,阿塔同時也在和其他宗教極端勢力團伙作戰——包括“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

目擊者拍到的美軍“支奴幹”直升機飛臨美國使館圖,美聯社已經援引該圖。

(二)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背後的理論主腦目標是“清除所有外來文化影響”,並堅信“基督教-猶太聯盟正在密謀摧毀穆斯林的信仰”。“基地”組織是一個比阿塔更極端、更暴力的宗教極端主義武裝組織——作爲所謂“聖戰者”,他們認爲迫害平民和其他派別受到教法鼓勵;希望把“戰火”帶到其他國家;渴望嚴絲合縫地執行沙里亞教法。受這些極端觀點唆使,“基地”組織常常襲擊被其視爲“敵人”或“非信仰者”的人,並在煽動教派暴力。

本•拉登2011年死後,埃及人艾曼•扎瓦希裏(Ayman al-Zawahiri)開始領導“基地”組織。然而,據報道,從2021年開始,該組織中央指揮能力有所下降,活動主要集中於埃及和非洲。目前,“基地”組織成員大多並非阿富汗人。

(三)“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據稱成立於1999年,最初只是“基地”組織的分支機構,自2003年美國和西方聯軍入侵伊拉克以來,積極在伊拉克境內活動。2014年6月,該組織自詡建立“全球哈里發國”,並開始稱自己爲“伊斯蘭國”。在此過程中,還捲入與“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衝突。“伊斯蘭國”的擁躉一般不包括阿富汗人。

其實,阿富汗還有其他規模更小的派別活動,但這些派別彼此間也經常出於所屬部族不同、對教義解讀的強硬程度不同等原因,爆發小規模糾紛和衝突。

他們大多數都對美國及歐洲抱有根深蒂固的仇視,儘管對歐洲敵視程度較輕,但這種仇視仍會在當地社區萌發,並向歐亞大陸縱深蔓延——在歐盟國家、英國和俄羅斯曾發生獨狼式恐怖襲擊就是例證。

儘管阿塔確實認定美國在阿富汗犯下暴行,但他們是否會對美國及其盟友進行報復還有待觀察。根據聯合國救濟網(United Nations Relief Web)門戶網站的估算,2016年至2020年,空襲在阿富汗累計造成平民傷亡3977人,死亡2122人,受傷1855人。其中有1598名兒童傷亡(其中785名死亡,813名受傷),達40%。這勢必會造成令人擔憂的一連串遺留問題。

二、作爲地區安全架構的上海合作組織能否發揮作用?

俄羅斯和中國都在積極推進阿富汗重建。比起美國通過子彈和空襲起到震懾效果,繼而強行推動非傳統、易被操縱的票選民主政體,中國選擇尊重阿富汗長者的觀點——因爲他們在生活經驗中積累的智慧,比同樣擁有選舉權的18歲公民(若按照“西方民主價值觀”來看)更要高出一籌。

而這種意識形態恰恰更符合阿富汗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不希望被阿富汗視爲“入侵者”——因爲那些被阿富汗視爲入侵者的人,包括亞歷山大大帝、英國人、蘇聯人、美國人,最終都被打得鼻血淋漓。

在軍事上,俄羅斯正積極幫助巴基斯坦訓練軍隊以應對恐怖分子。如今,與插手周邊衝突相比,阿富汗政府更希望尋求穩定、創造財富。

俄羅斯在阿富汗的鄰國也有軍隊枕戈待旦,這能夠維護地區安全。中國和這些國家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他們彼此之間共享信息,這是已發生的事實。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位於塔吉克斯坦與阿富汗邊境的空軍基地“將盡一切努力阻止針對我們的盟友的任何侵略行動,包括使用位於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邊境的俄羅斯軍事基地。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亞安全聯盟)框架內的義務仍然有效。本組織祕書處的代表訪問了位於塔吉克-阿富汗邊界的地區,評估局勢,並將向常設理事會作出報告。”

拉夫羅夫表示,俄總統普京與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舉行會談,並與其他中亞國家領導人保持着聯繫。

三、外交與既得利益

爲確保和平前景,中俄外長都奔忙於幕後,與所有地區的外長以及國家元首和軍隊首腦會晤。比如,俄外長拉夫羅夫與巴基斯坦、印度和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都舉行了會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前往爲阿富汗武裝分子提供資金的中東,圍繞塔利班、“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進行討論,並探討一旦美國和北約退出,阿富汗如何發展成爲中亞新興市場的核心。2021年5月以來,他還會見了中亞各國外長。

諷刺的是,美國現在已把一部分安全責任推給俄羅斯,而俄羅斯也不希望看到阿塔像2001年那樣發生“‘基地’組織式”的蛻變。2010年,莫斯科地鐵遭到“基地”組織恐怖襲擊,兩起爆炸相隔40分鐘,造成38人死亡。同樣,在伏爾加格勒,自殺式炸彈襲擊在一家超市炸死50人,這也與“基地”組織有關。2017年,聖彼得堡地鐵發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而“伊斯蘭國”聲稱對此負責。此外,“伊斯蘭國”還炸燬一架飛往聖彼得堡普爾科沃機場的空客A321,機上217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四、通過貿易實現和平:將中巴經濟走廊擴展到阿富汗

中俄目前已經達成共識:阿塔對確保阿富汗和平至關重要。有跡象表明,阿塔在逐漸接管阿富汗國土的過程中依舊能夠保持理性。有報道稱,阿富汗政府軍部分士兵近日向阿塔投誠,受到了如同回家一般的親切對待。如果這些報道屬實,將毫無疑問有助於更好團結阿富汗這樣一個長期因暴力而四分五裂的國家。

阿塔也意識到,他們需要籌集資金以鞏固統治。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跨國天然氣管道項目獲批的原因之一,就是阿塔可以從過境費中獲得合法收入。TAPI管道建設將沿着阿富汗西部的坎大哈-赫拉特公路,然後到巴基斯坦的奎達和木爾坦。該項目幾乎已竣工,但因阿塔與美軍的戰鬥造成一定延誤。

另一個在討論中的提議是“跨阿富汗鐵路計劃”(Trans-Afghan Railway),旨在聯通巴基斯坦南部港口與烏茲別克斯坦等內陸國家的市場。其中,573公里將從烏茲別克邊界鐵爾梅茲(Termez)穿過阿富汗,連接阿富汗第四大城市馬紮裏沙里夫到喀布爾,再至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並在此接入巴國家鐵路網。

這項協議由現任阿富汗政府簽署,但這屆政府恐怕時日無多,即將被阿塔取代。這也意味着協議或將需要重新談判。但是,誰將掌權阿富汗、中國希望在阿富汗建立何種存在,或準備如何與當權者溝通,都還有待觀察。阿富汗政府依賴美國,對推進中阿關係向來保持謹慎。因此,迄今爲止,中國與阿富汗現任政府接觸也一直保持低調。

這種情況現在改變了多少,中國是否認爲現任阿富汗政府被美國過度“操控”以至於無法同阿塔進行和談,是另一個問題。更可能發生的情況是,阿塔或許要求無條件接管阿富汗。

如果阿富汗政府能維持與阿塔的關係,那麼阿富汗形勢將會更安全穩定。儘管在西方價值看來塔利班政權野蠻落後,但如果鼓勵阿塔政府勵精圖治,使社會基礎設施得以恢復,那麼阿富汗社會就有可能解甲投戈,開啓國家重建進程。

目前,阿富汗已經開始進行一系列關於物流產業的可行性試驗,而貨物也已成功地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轉運至阿富汗,這意味着新的交通路線可能即將開啓。中國顯然已制定出將中巴經濟走廊(CPEC)延伸到阿富汗的計劃,而巴基斯坦則爲阿富汗參與這類互聯互通項目提供範例和參考。

爲順利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並保障項目安全,中國提供了大額基礎設施融資。這包括在喀布爾和白沙瓦之間修建一條公路,其路線與規劃中的跨阿富汗鐵路相同。在阿巴邊境的巴方一側,中國破土動工設立拉沙基(Rashaki)經濟特區,以服務本地及相鄰阿富汗市場。若能維持和平,這些經濟設施就會產生大量就業——在這裏飽受暴力侵害的人們渴望學習新手藝,餬口的人也需要得到就業機會。阿塔已表示,如果項目符合阿富汗國家利益,他們也將給予支持。

王毅會見阿富汗塔利班代表團,圖自外交部。

阿富汗作爲連接中東、中亞、歐洲的中心樞紐,如果保持和平穩定勢必助力中國及中亞國家間的戰略互聯互通。阿富汗擁有3200萬人口,對外界來說依然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市場,但卻亟需精密籌劃以擺脫貧困——無休止的戰爭使阿富汗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包括的180個國家中排名墊底,位列第169位。

阿富汗南與巴基斯坦接壤,西與伊朗接壤,北和東北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東與中國接壤,而連接中亞的“一帶一路”公路和鐵路項目已有規劃,且很多已經開始推進實施。

在這種條件之下,如果阿富汗政府能夠培訓並重塑國內人力資源結構以發展工業、促進貿易,並以此代替無休止的內戰和暴力,那阿富汗的發展前景勢必希望滿滿。畢竟,阿富汗所處的歐亞中心區覆蓋近4億人口,消費需求不可小覷。

時隔多年,阿塔可能再次有機會秉國持政,還大概率會推動與俄羅斯、中國以及其他中亞國家的合作。這一次,即將登上執政舞臺也許是一個嚴格、傳統的政權,但人們總會心懷希望。當下,對於美國和其他外國軍隊入侵、威壓的恐懼逐漸褪去,或許“一帶一路”倡議纔是真正能開啓阿富汗全部潛力的鑰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