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了跌宕起伏的2020庚子年,卻迎來了更加艱難的2021年,財險難、壽險難、投資難、車險難、非車難、處處都很艱難。

2021年上半年,財險業在車險綜改之下,壓力是肉眼可見的,有人說,過去財險公司面臨的是好與壞的問題,現在面臨的則是生與死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小公司而言——如果說大中型公司面臨的是分水嶺,小公司面臨的則是生死劫。

上半年回溯 

業務頹勢明顯:整體增速不足3%,車險負增長7%

財險行業上半年總保費收入近7500億元,同比增速卻只有不到3%,史上最差增速有沒有?一直傲嬌於GDP兩倍以上增速的行業被車險綜改瞬間擊潰。車險增速僅爲-7%,儘管非車險業務維持了近16%的高增速,也難以彌補車險老大哥挖的天坑。

從增量保費來看,行業上半年增量保費僅有200億元,車險與非車險已經完成了接力棒的交接,你方唱罷我登場,車險負貢獻288億元,全靠非車險死撐,才守住了全險種小幅正增長的卑微底線,非車險貢獻增量保費近500億元。

承保近乎全面虧損:行業綜合成本率升至99.6%,承保利潤下降50%

財險行業業務發展的壓力很大,但效益的壓力則更大,快速提升效能、壓降後端成本、轉變發展模式已經成爲各公司的口號和追求。行業綜合成本率已到了99.6%,僅僅實現承保利潤26.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0%。抽絲剝繭,內部結構更是慘不忍睹。

從險種結構來看,車險掙扎着保持了99.9%的綜合成本率,這個數據背後是滿滿的求生欲,全行業車險小夥伴奮戰半年實現了4.4億元的承保利潤。非車險是行業主要的利潤來源,以不到一半的保費份額,貢獻了22億元的承保利潤。

大中小公司繼續分化:人太平合計承保利潤達127億元,其餘險企綜合成本率超104%

從集中度來看,人保、平安、太平洋,“老三家”穩就一個字,綜合成本率穩在100%以內,合計實現承保利潤127億元,意味着剔除老三家之後行業綜合成本率超過104%,其他主體合計承保虧損超100億元。去年半年時點,第二集團的國壽財險和太平財險勉強維持了承保盈利,今年半年卻全面潰退,第二集團全部陷入承保虧損的境況,更何況其他中小型公司。

小夥伴們做分析的時候,對標一定要找準目標,別讓自己特別難受、更別讓股東過分樂觀,行業均值那是誰都能對標的麼?對標前後左右的鄰居纔是科學的分析。

車險的暗夜剛啓幕:綜合賠付率上升15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下降11個百分點

上半年,車險保費收入近3800億元,佔比爲51%,雖然與前幾年動輒七成的佔比相比,下降明顯,但是依然佔據行業半壁江山,車險穩、行業穩、好像不太穩。

從增速來看,車險增速已經降至-7%,與一季度相比,負增長幅度持續擴大,能阻止車險負增長步伐的唯有今年“9.19”了。那是暗夜的微光閃動,車險人都說再撐一撐,四季度就好了,四季度爲啥好了?因爲基數低了!辛酸。看看廣西和陝西,上半年車險增速都是正增長呦。

效益端的壓力更明顯,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已經攀升至99.9%,綜合賠付率72.3%,同比上升了15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27.6%,同比下降了11個百分點。

再來比較業餘的看看環比的情況,跟今年一季度末比,綜合賠付率上升了1.2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也上升了0.1個百分點,悟出點道理沒?綜合賠付率上行未見天花板,綜合費用率下行已觸達地板,攏在一起呢,綜合成本率穩定運行在上行區間中,各位且行且珍惜啊。

車險的階段性現狀是,放下飯碗餓死,端起飯碗有毒,轉型變革是遲早的事兒,只是過程痛苦而艱辛。車險這個長鏈條的管理型險種,是數字化轉型最好的試驗田,要保持對車險的定力,對技術的敬畏,對數據的尊重,對人才的重視。車險始終是居家旅行、幹事創業的必備良品,不會消亡,更不會衰敗,階段性的困難後,它會以全新的姿態王者歸來,希望那時的你也已然涅槃重生。

非車險是救世主?戰略趨同市場競爭加劇,健康險增量最多虧損也最多

商車費改、車險綜改,車險戰場硝煙四起之時,險企“大力發展非車險”的呼聲振聾發聵,看似戰略調整,實屬被動之舉。

財險行業的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迴歸保障初心。非車險業務首當其衝,上半年,廣義財產險、責任保險、農業保險、健康保險都有不錯的增長表現,非車險整體保持了16%的相對高速增長。

增量保費方面,健康險貢獻250億元,責任險貢獻100億,農業保險貢獻80億,廣義財產險和意外險也都有超過50億元的正貢獻。

非車險領域,有很多偏政策型的險種,比如農業保險、健康保險、責任險等,有各級政府補貼支持此類業務發展。但政策型業務的集中度遠高於分散型車險業務人保在農業保險和健康保險兩個險種上的佔比都在五成上下,但在全行業“大力發展非車險”的趨同戰略下,老大哥的陣地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和威脅。

從效益角度來看,非車險整體實現了承保盈利,拔得頭籌的居然是保證險,沒錯,是它是它,這個連連暴雷的險種居然翻身了?

企財險、貨運險、家財險、特險等廣義財產險和農業保險都實現了承保盈利。虧損最嚴重的還是意健險和信用險,尤其是健康險這個增量保費貢獻第一名的險種,高賠付導致的承保虧損已是常態。

下半年展望

2021年是分化之年,大公司分水嶺,小公司生死劫。

在“嶺”與“劫”之間,要以時間換空間,處理好發展與效益的關係。

發展是第一要務,在永恆的變化中做好加法

2021年註定是緩慢增長的一年。簡單估算一下,假設車險三季度負增幅度略收窄,四季度維持零增長,非車險全年保持15%的高速增長,那麼行業全年的增速也很難達到4%,註定是緩增長的一年。

新車銷量回暖,1-7月乘用車銷量增幅已經超過20%,新能源車銷量已經超越去年全年,給凜冬下的車險市場帶來一絲暖意。車險的戰術大概是“新車拉動增長,服務維繫存量”。

效益是生存之本,在嚴峻的形勢中做好減法

對財險行業而言,綜合成本率的走勢大概是V型,開年比較高,年中走低,下半年持續攀升。上半年總體還算愉快;下半年,這颱風、水災、冰凍,撲面而來的自然災害,怕不怕?如果按照年中99.6%的成本率展望全年,行業承保虧損大勢已定。

這個七月已經讓財險行業猝不及防,河南鄭州等地的特大暴雨洪水災害已經導致行業估損近百億,其中車險估損佔大頭,4.4億的車險承保利潤怕是要隨風而去了吧。截至8月11日,河南保險業共接到理賠報案50.14萬件,初步估損114.49億元,已決賠付25.76萬件,已決賠款40.14億元。

行業盈利方式正在從“信息不對稱尋租”向“高效運營創造價值”加速調整。降本增效是行業的共識,套路也差不多——前端做好業務選擇、中端提升運營效能、後端壓降各類成本全程以科技賦能。近幾年各大險企爭先恐後的拋出數字化變革戰略,也到了該出成果的階段了,效益就是檢驗戰略有效性的唯一標尺,誰在喊口號?誰在裸泳?誰在真抓實幹?

最後,迷茫並疑惑,近兩年行業各公司都在追求的都是高質量發展,高逼格的論壇也都是通過數字化轉型、謀求高質量發展。什麼是高質量發展?轉型要去到哪裏?停滯不前似乎不是,承保虧損似乎也不是,從業人員叫苦連天好像更不是。歡迎小夥伴來說說到底什麼是高質量發展?咱上半年這份答卷是高質量發展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