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半球的星空格外热闹!先是流星雨,这两天八大行星中的五个又搞到了一起,连成了一条线。

但是,身居大城市的我们深受光污染的影响,很难在地平线附近看到这五个兄弟排排站。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国际天文组织选出了多个适合观星的“暗夜公园”,比如智利北部、美国夏威夷莫那卡亚等,它们远离城市光污染,大气透明度高。

昨天,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的重大科学进展:经过三年连续监测,青海冷湖地区海拔4200米的赛什腾山C区,光学观测条件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

我国疆域在东半球,是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而天文观测常常需要时域、空域的接力观测。此次在青藏高原发现冷湖台址,不仅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光学天文观测发展的瓶颈,还为国际光学天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光污染少、空气稀薄,受水汽影响小,我国天文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部署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选址,先后在西藏阿里、帕米尔高原和川西山区选址,筹划建设未来的天文台站。

老赵去年6月23日有幸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阿里暗夜公园体验了一把追星族的生活。

(赵鹏拍自西藏阿里暗夜公园)

老赵以为在暗夜公园抬头就能看到银河,其实不然,暗夜公园的天空格外的黑暗,肉眼可见的星星虽然比大城市要多,但绝不是我们想想的那么多。

但是,当相机成像后回放的一瞬间,老赵瞬间心跳加速,太TM美了!

(赵鹏拍自西藏阿里暗夜公园)

今天,“天选之地”落在了青海冷湖。

由于冷湖镇镇区海拔仅2700米,距离赛什腾山台址只有80公里,可以建设可靠的后勤保障和科研基地。冷湖与外界连接方便,距离敦煌仅250公里。这使得冷湖观测基地作为未来的大型天文台更具区位优势。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通往选址点的道路加紧修建,同时调用直升机运送器材。而青海省科技厅则于2019年启动了重大专项支持选址工作。

优质星空最怕光污染,先进天文科研项目的落地往往又会带动当地进入发展快车道,由此带来的光污染将使大型望远镜等设备失去优良的工作环境,从而丧失科研优势。2017年,当时的海西州冷湖工委行委干部听说了邓李才的担忧后,很快做出决定,将冷湖全域1.78万平方公里均设为暗夜保护区。

有了“暗夜保护区”的保障,冷湖基地即刻获得国内外大型天文观测与设施项目的青睐。为获得最佳观测环境,全球联网观测计划SONG项目已从德令哈搬迁到冷湖。今年5月,清华大学与青海省签约,将原本计划去智利开建的6.5米光学望远镜项目落地冷湖。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1米太阳中红外望远镜设备即将在此安装到位,中国科技大学宽视场巡天望远镜和紫金山天文台的望远镜阵列的基建也已接近尾声。

邓李才相信,冷湖很快将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培育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策源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