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北半球的星空格外熱鬧!先是流星雨,這兩天八大行星中的五個又搞到了一起,連成了一條線。

但是,身居大城市的我們深受光污染的影響,很難在地平線附近看到這五個兄弟排排站。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國際天文組織選出了多個適合觀星的“暗夜公園”,比如智利北部、美國夏威夷莫那卡亞等,它們遠離城市光污染,大氣透明度高。

昨天,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發佈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鄧李才研究團隊的重大科學進展:經過三年連續監測,青海冷湖地區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C區,光學觀測條件比肩國際一流大型天文臺。

我國疆域在東半球,是世界大型光學望遠鏡的空白區,而天文觀測常常需要時域、空域的接力觀測。此次在青藏高原發現冷湖臺址,不僅打破了長期制約我國光學天文觀測發展的瓶頸,還爲國際光學天文學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源。

有“世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光污染少、空氣稀薄,受水汽影響小,我國天文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開始部署在我國西部地區進行選址,先後在西藏阿里、帕米爾高原和川西山區選址,籌劃建設未來的天文臺站。

老趙去年6月23日有幸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阿里暗夜公園體驗了一把追星族的生活。

(趙鵬拍自西藏阿里暗夜公園)

老趙以爲在暗夜公園抬頭就能看到銀河,其實不然,暗夜公園的天空格外的黑暗,肉眼可見的星星雖然比大城市要多,但絕不是我們想想的那麼多。

但是,當相機成像後回放的一瞬間,老趙瞬間心跳加速,太TM美了!

(趙鵬拍自西藏阿里暗夜公園)

今天,“天選之地”落在了青海冷湖。

由於冷湖鎮鎮區海拔僅2700米,距離賽什騰山臺址只有80公里,可以建設可靠的後勤保障和科研基地。冷湖與外界連接方便,距離敦煌僅250公里。這使得冷湖觀測基地作爲未來的大型天文臺更具區位優勢。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通往選址點的道路加緊修建,同時調用直升機運送器材。而青海省科技廳則於2019年啓動了重大專項支持選址工作。

優質星空最怕光污染,先進天文科研項目的落地往往又會帶動當地進入發展快車道,由此帶來的光污染將使大型望遠鏡等設備失去優良的工作環境,從而喪失科研優勢。2017年,當時的海西州冷湖工委行委幹部聽說了鄧李才的擔憂後,很快做出決定,將冷湖全域1.78萬平方公里均設爲暗夜保護區。

有了“暗夜保護區”的保障,冷湖基地即刻獲得國內外大型天文觀測與設施項目的青睞。爲獲得最佳觀測環境,全球聯網觀測計劃SONG項目已從德令哈搬遷到冷湖。今年5月,清華大學與青海省簽約,將原本計劃去智利開建的6.5米光學望遠鏡項目落地冷湖。此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專項——1米太陽中紅外望遠鏡設備即將在此安裝到位,中國科技大學寬視場巡天望遠鏡和紫金山天文臺的望遠鏡陣列的基建也已接近尾聲。

鄧李才相信,冷湖很快將成爲國際光學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成爲人類探索宇宙奧祕、培育原創性科學成果的重要策源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