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斷電的手術檯旁,在溝壑縱橫、山路崎嶇的山村,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生命禁區”西藏阿里,在遠隔萬里的大洋彼岸……

在守護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最前線,你總能看到他們衝鋒陷陣、無悔奉獻。

“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們也用盡全力爲你點亮”

7月20日,醫護人員在備用燈下爲產婦接生。圖源: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2021年7月20日,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的產房裏,20多位產婦正等待着分娩。洪水造成醫院停電,醫護人員和產婦都面臨嚴峻考驗。

藉着微弱的應急照明燈,產科醫生、助產士、麻醉師等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爲產婦接生。20時22分,一個嬰兒來到了這個世界。

“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對這世界的洪水猛獸。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們也用盡全力爲你點亮,爲你保駕護航。”助產士董留琛這條朋友圈,讓衆多網友“淚目”“破防”。

在醫護人員“保駕護航”下,停電後的近12個小時裏,十幾個寶寶在鄭大三附院產房平安降生。

可愛“白大褂”,你們真的是人間天使!

“只要村民需要,我會一直幹下去”

張尚保走在去鐵頭村張家灣自然村出診的路上。新華社記者 詹彥攝

在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鐵頭村,只有一隻手的鄉村醫生張尚保每個月都要進村入戶巡診。今年61歲的他,已經在這條山路上走了45年。

鐵頭村溝壑縱橫,山路崎嶇。看病難、看病遠是村民們的大難題。1976年,16歲的張尚保衛校畢業,主動回到村裏當村醫。

35歲那年,張尚保因意外失去了右手。他也想過逃避,不當村醫了。可看到村民們求醫不易,他便咬牙堅持了下來。

一晃幾十年過去,村民口中的“小張醫生”,變成了滿頭白髮的“老張大夫”。雖然到了退休的年齡,但張尚保說:只要村民需要,會一直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爲止。

趁着年輕,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援藏醫生羅蒙。視頻截圖

被稱爲“生命禁區”的西藏阿里,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這裏自然環境艱苦、醫療條件落後。陝西省漢中市醫院婦產科醫生羅蒙卻主動請纓,到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工作。

初來乍到,羅蒙高原反應嚴重。臥牀三天,他才“緩過勁兒來”。

初到阿里的第一例剖宮產手術,他就遇上了醫院停電。藉助手電筒和手機微光,他力保母嬰平安。

從2010年援藏,到2018年紮根阿里,他接診患者4000多人次,搶救急危重症患者100多人次,完成手術上千例,還帶出了一支能獨立完成婦產科三類手術的醫療團隊。

他說,得趁着年輕,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不要等到老了再後悔。

“我是醫生,我就在這裏,你放心”

常超(圖中)搶救倒地男子。受訪者供圖

4月16日,醫生常超正和家人在廣西防城港度假,妻子覃女士發現有人倒在路邊,常超趕忙停車跑去救人。根據多年的經驗,常超初步判斷男子是通氣障礙,確認已經有人撥打了120,他立即開展施救。

“你能聽到我講話嗎?”

“我是醫生,我就在這裏,你放心。”

經過施救,倒地男子慢慢恢復意識。5分鐘後,救護車趕到。常超和醫護人員將男子抬上了救護車,這才載着家人離開。

這是常超第4次在醫院外救人了。他說:當時沒有多想,完全是醫生的本能反應,每個醫生遇到這樣的事都會衝上去。

“去哪裏都是爲人民服務”

吳秀明登上渡船。人民網 章勇濤攝

清晨,在寧波象山石浦鎮東門島,吳秀明手提醫藥袋,登上了前往對面山島的渡船。吳秀明在石浦鎮東門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海島居民親切地叫他“老吳”。

自1976年畢業,吳秀明搭漁船、乘輪渡,爬礁石、翻山頭,在海島輾轉行醫已有45年。

2015年,吳秀明到了退休年齡,可他卻選擇繼續留在海島,爲了人們的健康而堅守。他說:去哪裏都是爲人民服務,去哪裏也都是幹活,既然來到這裏就認真把工作做好!

“必須將風險降低到零”

石宏志。圖源:中國航天員中心

咱們的3位航天員,太空“出差”已有兩個月了。他們的健康狀況,時時讓“航天員醫生”牽掛。石宏志便是其中一員。

2016年,石宏志着手修訂空間站工程航天員疾病譜。2019年,她根據最新資料複覈修訂,最終形成涵蓋4類90種疾病的“升級版”疾病譜。完備的疾病譜爲空間站醫監醫保工作打下堅實根基。

航天員按石宏志設計的在軌醫學處置程序步驟操作,就相當於替醫生履行了手和眼的功能,剩下的就交給地面醫監醫保人員給予處置建議。

她說:自己生個小病能扛就扛,但是航天員不一樣,必須將風險降低到零!

“既是榮譽,更是幸運!”

詹醫生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圖源: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7月28日,經過近4個小時的血細胞分離採集,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的詹醫生捐出了自己的造血幹細胞。

今年4月,海南省紅十字會聯繫詹醫生說,他與一名患者配型接近,並詢問詹醫生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詹醫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他說:“能夠配對成功,拯救一個鮮活的生命,這既是榮譽,更是幸運!”

詹醫生成爲全國第1171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鼓勵更多青年人成爲中華骨髓庫志願者,爲血液病患者送去關愛和生的希望。

中國醫療隊醫生獲多米尼克總理點贊

吳德熙正在進行臨時起搏器植入手術。圖源:廣東省衛健委

多米尼克過去一直沒有本地的心血管醫生,患者只能由內科醫生診治,不僅存在誤診和漏診,治療效果也不理想。

今年5月,多米尼克首個心血管內科在首都羅索中多友誼醫院掛牌成立,科室所用醫療設備全部由中方捐贈。

作爲中國援多米尼克醫療隊的一員,吳德熙於2019年赴多米尼克工作。今年5月,他與搭檔合作完成了當地首例心臟臨時起搏器植入手術,成功搶救了一名嚴重心動過緩的患者。

多米尼克總理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向着建立裝備齊全的心內科邁出重要一步。”

多米尼克衛生部長說,這是多米尼克醫療領域的一個里程碑,並特地感謝兩國心內科專家,“他們積極主動、精心敬業的精神將永遠被銘記。”

他們面前,是病魔。他們身後,是一聲聲“性命相托”。這身白大褂,對醫生意味着什麼?

他們,始終在用行動回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