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資本大佬退出,曾經是香餑餑,如今沒人要了?

作者:貓妹

最近,上市公司貝因美發佈公告稱,退出參與發起設立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簡單來說,這家公司之前一直在籌備一家保險公司,現在卻要放棄了。

而近年來,放棄保險牌照的資本大佬也不在少數。

保險牌照因其稀缺性,一直備受資本青睞。

今大佬們爲什麼紛紛放棄呢?

根據貝因美的公告,此次退出,是“由於華大保險擬經營的健康險業務所涉政府主管部門、事項申報審批路徑發生重大變化”。

要說貝因美的保險牌照“野心”,從2017年就開始了,4年半都沒有結果,實在是有點生不逢時。

自2016年後,監管的審批“閘門”逐漸收緊,審批週期也越來越長。

有數據統計,在貝因美提交設立華大保險方案的2017年,保險機構獲批籌數量由2016年的近20家下降爲個位數,此後,批籌數量不斷下降。

有多家退出的公司都表示,審批時間太長了。銀江股份,從2015年公告擬出資參與發起設立大愛人壽,到2020年公告退出,跨越了5年;家家悅,醞釀安然人壽3年,直到2020年公告退出,仍處於申請階段。

當然,除了監管趨嚴,審批週期長,和公司自身的經營狀況也有關係。

按照《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保險公司股東從財務Ⅰ類股東、財務Ⅱ類股東到戰略類股東,分別需要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盈利、最近二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控制類股東更是需要滿足前三者的條件。

而作爲戰略類股東的貝因美,其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2019年都是虧損的,在開始發起設立華大保險的2017年當年,也是虧損的,顯然不符合要求。

可見,保險業的門檻是很高的,與其說是資本大佬們放棄保險牌照,不如說是監管勸退了資本大佬們。

雖然設立保險公司的審批趨嚴,但從受讓一張保險代理牌照或保險中介牌照,到收購保險公司股權,很多有實力的公司還在以其他方式謀求保險牌照,保險牌照依然很香。

不過話說回來,作爲消費者,咱們還是更關注自己手上的保單。

線上的保險多是一些大衆不常聽到的保險公司承保,但從監管的嚴格度就可以看出,任何一家能通過審批,開門營業的保險公司都不簡單,大家不用擔心它們的實力。

萬一保險公司出問題,虎視眈眈的資本也就逮到了機會,它們正好可以通過收購保險公司股權來獲得保險牌照,接盤的積極性會很高。

當然,資本是否願意接盤,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所以也不能完全指望它們。

真正能化解風險的是保險保障基金,比如2018年的安邦,2020年的天安財險、華夏人壽、天安人壽、易安財險,就都是保險保障基金接手的。

目前這些保險公司的業務還在正常進行,沒有因爲被接管而影響保單利益。其中安邦被接管前發行的1.5萬億元中短存續期理財保險都已全部兌付完,未發生一起逾期和違約事件。它搖身一變,成了如今的大家保險重新出發,推出的小蜜蜂2號意外險在市場上也廣受好評。

而且,以上這些保險公司,也並不是因爲賠不起保險金了而被接管的,安邦被接管的背後是原董事長、總經理吳小暉因涉嫌經濟犯罪被起訴,而另外4家保險公司在被接管前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也完全達標,真正的原因或和某金融帝國的瓦解有關。

所以,沒必要過分擔心保險公司賠不起錢,也並沒有什麼大公司就不容易破產一說,首先得方向正確。就像現在的教培行業,監管一聲令下,再大的公司也會倒下。

好在,保險這個行業,咱們國家的機制更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咱們不用擔心保單的安全性。

咱們買保險的時候,保險公司可以作爲考慮因素,但其實影響不大,更重要的是保障內容,這纔是最應該關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