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強調依法懲治和有效預防網絡犯罪,推動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對治理“飯圈”存在的亂象提供了法律保障。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通過網絡參與追星同樣要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進行,抵制“飯圈”亂象是清朗網絡空間的題中應有之意。隨着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相互連通,網上與網下相互聯動,快速傳播與熱點聚集相互作用,未成年人“成長的煩惱”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清朗網絡空間爲未成年人成長保駕護航,必須重拳出擊、務求實效。

解決未成年人“成長的煩惱”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的問題,是信息化時代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課題。當前,網絡空間已經成爲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據《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爲94.9%,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82.9%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上網設備,且使用短視頻等休閒娛樂比例高。全面觸網的未成年人在充分享受數字紅利、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健康進行網絡交往的同時,也面臨着不良網絡文化的侵擾,諸如色情、暴力、過度娛樂等有害信息帶來的“暈染”。譬如,近來娛樂圈個別“流量明星”觸碰國人底線的行爲相繼被媒體披露,隨後粉絲圈中一些被帶偏的未成年人的言行令人警醒,折射出“飯圈文化”中存在價值觀混亂的問題,這必然會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影響。令人欣慰的是,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目前“飯圈文化”的某些不良現象的危害,並開始糾偏,一些實質性的解決辦法正在陸續出臺。近期,中央網信辦已經啓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聚焦七類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現實危害的突出問題,探討如何爲未成年人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

解決未成年人“成長的煩惱”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的問題,要清醒認識網絡空間生態惡化的深層原因。“飯圈文化”的形成,其背後有着現實而複雜的原因,是多種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隨着新媒體生態的形成、多平臺社交媒體和偶像經濟的不斷發展,部分藝人或經紀公司在信奉“流量爲王”的商業邏輯下,盲目追求“流量效益”,在採取惡意操作獲取流量的過程中忽視乃至無視由此帶給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好奇心強,單純而熱情,卻又激情有餘而理性不足,由於受人生閱歷、知識水平以及媒介素養的影響,甄別複雜信息的能力不強,在面對網上“飯圈文化”既得利益者精心包裝的海量信息時缺少是非辨別能力,往往難以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判斷力,極易受到蠱惑,在非理性、情緒化的情況下被別有用心的人帶偏節奏,乃至做出錯誤的行爲。針對別有用心者精心包裝的信息容易盲目輕信並訴諸行動。這些被“飯圈文化”浸潤已久、裹挾其中的未成年人很難僅僅通過個人努力來改變其網絡空間中的“追星習慣”。

解決未成年人“成長的煩惱”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的問題,要深刻把握粉絲“羣體極化”的生成機理。“飯圈文化”的某些不良現象愈演愈烈,恰恰是“羣體極化”現象的網絡表現。網絡的虛擬性爲未成年人不受外界影響真實表達自己的態度、情感、訴求等提供了“自由之地”,卻也大大降低了未成年人在互聯網上的自我約束力,特別是在商業資本的精心運作下,在“法不責衆”和“從衆心理”的影響下,容易在網絡的掩護下發表一些過激、不負責任、缺乏理性的偏激情緒或態度。而社交媒體傳播的快速、便捷的聚集功能,又很容易將未成年人個性化、情緒化的表達集中放大,特別是非理性情緒極易擴散、發酵,集中表現在粉絲羣討論中粉絲更容易受到從衆性感染,形成“羣體極化”。在“羣體極化”過程中,個別粉絲的“死忠”行爲在別有用心的“粉頭”的“推波助瀾”下起到了非常不好的“示範”作用。

解決未成年人“成長的煩惱”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的問題,要充分發揮未成年人的個人自律自治作用。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要通過影響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未成年人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形”的關鍵時期,對他們來講,數字時代更應當是“覺醒年代”,要自覺增強網絡空間健康成長的內生力,提升參與網絡空間生活的自制力。要通過主動學習提升個人媒介素養,加速主體覺醒,自覺做到文明上網、文明表達、創造文明空間,堅決抵制攻擊詆譭、傳謠信謠、低俗惡搞等現象,進而避免在網絡空間的“泥石流”裹挾中迷失自我。在追星等各類活動中,要始終嚴格恪守網絡道德,自覺提升個人自主、理性、適度、合法參與網絡發聲的能力。在網絡發聲時要能夠客觀分析、清醒判斷、獨立自主地表明自身立場,採取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和願望,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行動選擇。

解決未成年人“成長的煩惱”因網而生、因網而增的問題,要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的綜合治理作用。要推動社會、家庭、學校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健康思想文化、優秀文化產品的網絡化傳播,確保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據主導地位。學校要綜合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思維發展與提升能力、審美鑑賞與創造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着力在堅定“主心骨”、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上下功夫,爲培育時代新人培根鑄魂。作爲家長,要愛子“爲之計深遠”,對孩子的模糊認識及時予以廓清,對孩子的怨氣怨言及時予以化解,對孩子的錯誤看法及時引導和糾正,在孩子即將迷失或者“沉醉不知歸路”的關鍵時刻大聲地“喊一嗓子”,或者“扯一扯衣袖”,努力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安全港”。相關部門要緊扣影響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突出重點問題,加大對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同時加強常態化監管,爲培育時代新人保駕護航。

總之,清朗網絡空間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是一項系統工程,有賴於所有網絡空間參與者和建設者的協同努力。加快構建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實現網絡空間有效治理,要堅持底線思維和系統思維,堅持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原則,以給未成年人創造更好成長環境作爲共同出發點,完善人人蔘與機制和網絡空間綜合治理機制,積極發揮自治的基礎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和德治的引領作用,不斷激發未成年人網絡空間健康生活的內生力,增強網絡空間法治治理的控制力,激活網絡信息技術監測應用的創造力,形成清朗網絡空間的凝聚力,建設好、維護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豔陽天”。(作者:王運濤,系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