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鋼鐵業再迎巨無霸:鞍鋼本鋼正式重組 粗鋼產能世界第三

鞍本重組後,鋼鐵產能將達6000萬噸,在鋼鐵主業同質化方面可以有效整合,發展優勢產品,淘汰落後產能,同時避免重複的建設及研發投入,在採購、生產、銷售、研發、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協同發展。

時隔16年後,各自擁有着百年曆史的大型鋼鐵企業鞍鋼集團和本鋼集團正式重組,以年產粗鋼6300萬噸的產能規模位列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僅次於中國寶武和安賽樂米塔爾,成爲又一個鋼鐵“巨無霸”。

8月20日,鞍鋼重組本鋼大會在鞍山召開。遼寧省國資委將所持本鋼51%股權無償劃轉給鞍鋼,本鋼成爲鞍鋼控股子公司。

會上還簽署了《鞍鋼集團股權多元化改革增資協議》。股權多元化改革完成後,鞍鋼集團將由國有獨資公司變更爲由國務院國資委、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持股的股權多元化有限責任公司。

早在2005年8月,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本溪鋼鐵集團公司重組成立鞍本集團,但兩者因分屬國務院國資委和地方國資委,未就資產重組方式達成一致,重組僅限於掛牌、並表,沒有進行實質性整合。

16年後,鞍鋼重組本鋼終於落地。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執行會長何文波表示,中國將形成“南有寶武、北有鞍鋼”的鋼鐵產業新格局,有利於行業有序競爭和協同自律,有利於行業在更高層次開展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形成中國鋼鐵行業多強競爭的良性發展態勢。

公開資料顯示,鞍山鋼鐵集團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爲“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本鋼集團始建於1905年,是新中國最早恢復生產的大型鋼鐵企業,目前擁有粗鋼產能2000萬噸,是遼寧省最大省屬國有企業。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兩大鋼企此前沒有正式實施重組,可能與時機不成熟有關,但鋼鐵行業的兼併重組是大勢所趨,隨着環保因素被更加重視、減碳壓力提升,鋼鐵市場整合的時機再次來臨。

王國清分析,鞍本重組有助於實現鋼鐵主業協同發展。鞍本重組後,鋼鐵產能將達6000萬噸,在鋼鐵主業同質化方面可以有效整合,發展優勢產品,淘汰落後產能,同時避免重複的建設及研發投入,在採購、生產、銷售、研發、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協同發展。

此外,鞍本重組還有助於鐵礦石資源優勢更加凸顯。鞍鋼集團礦業公司掌握着位於中國遼寧、四川和澳洲卡拉拉的豐富鐵礦資源規模達88 億噸,是中國最具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而本鋼集團也擁有10.5億噸鐵礦石資源儲量,具備年產鐵礦石2500萬噸、鐵精礦800萬噸、球團礦200萬噸的生產能力。

王國清表示,鞍本重組後擁有近百億噸鐵礦石資源儲備,通過統籌規劃和技術互補,將加快國內鐵礦資源的開發步伐,有助於提升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能力。

近年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企改革的雙重推動下,鋼鐵行業合併重組不斷推進,產業集中度也在日益提高。當前,在“碳達峯、碳中和”大背景下,傳統鋼鐵企業面臨着更大的挑戰,重組整合可以集中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利於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目前粗鋼產量世界第一的中國寶武正在籌劃重組山鋼集團,雙方合併後的總粗鋼產量將逼近1.5億噸,佔到當前全國粗鋼總產量的14%。日前相關工作有新進展,山東鋼鐵公告稱,爲進一步理順股權關係,濟鋼集團擬將持有的公司股份無償劃轉至山鋼集團。

8月上旬,新天鋼、沙鋼、普陽鋼鐵等鋼企加快兼併重組進程,以期通過集中資源、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使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王國清表示,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基礎產業,鋼鐵企業的併購重組有利於提高集中度,而集中度的提高一是有利於行業結構的優化和市場流通秩序的規範,二是有利於行業總產能的控制,三是有利於通過規模經濟降低行業碳排放。因此,鋼鐵行業勢必要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兼併重組的步伐,淘汰落後、環保不達標的鋼鐵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鋼鐵行業全面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