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直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18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

直新聞:我們看到,針對外界有關未來美國也會像拋棄阿富汗一樣拋棄臺灣的言論,拜登總統專門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就美國對臺政策做了一番最新的宣示。對此,你作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反覆琢磨了一下拜登的這番言論。我認爲,拜登的這番言論想要表達的是這麼一個意思,即跟美國用《美日安保條約》來保護日本,用《美韓共同防禦條約》來保護韓國,以及用《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來保護北約成員國一樣,一旦中國大陸“武統”臺灣,美國將根據“與臺灣關係法”自動介入臺海戰爭。

同時,由於《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的存在,一旦美國介入了臺海戰爭,日本、韓國以及北約成員國也要承擔自動保衛美國也就是跟隨介入臺海戰爭的義務。這是過去四十多年以來,第一次有美國總統就軍事介入臺海局勢作出如此清晰的表態。因此我們看到,島內綠色媒體對此如獲至寶,紛紛表示,這意味着美國軍事介入臺海戰略正式由模糊化走向清晰化,美國終於亮明瞭自己的底牌。

然而,我要說的是,“臺獨”勢力不要高興得過早,因爲拜登這一言論犯下了幾個常識性與邏輯性的錯誤,而且是非常低級非常外行的錯誤——第一個是,衆所周知,無論是根據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還是根據所謂的“與臺灣關係法”,美國與臺灣都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也沒有建立軍事同盟關係,甚至是連正式的官方關係都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怎麼能夠把臺灣與日本、韓國擺在同等的地位,接受美國同等的保護?

第二,既然美臺之間既非條約同盟關係,也非軍事同盟關係,拜登怎麼能夠將原本屬於美國國內法的“與臺灣關係法”,跟《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放在同等的地位?拜登憑什麼就認爲,一旦臺海發生戰爭,白宮可以不經過國會批准,光是憑藉“與臺灣關係法”就可以自動介入?

第三,不僅臺灣不是北約成員,就連日本、韓國也不是北約成員,拜登憑什麼認爲,一旦臺海發生戰爭,美國就可以憑藉《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保護臺灣,同時北約成員國也將會自動介入與參戰呢?“臺獨”勢力難道不會想一想,難道拜登真的就是金口玉言,他接受媒體採訪時作出的這一番非正式表態,其法律效力能夠大得過由中美雙方共同簽訂的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以及由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與臺灣關係法”嗎?

所以我們看到,拜登的這番言論剛一出臺,美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立即就出來滅火了,重申了基於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以及“與臺灣關係法”的美國對臺政策並沒有發生改變,並拒絕回應美國是否放棄了模糊化的臺海戰略這一敏感問題。很顯然,美方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擔心這番言論將會在臺海掀起滔天巨浪,同時也擔心蔡英文當局受不了這麼大的“補”。

直新聞:那你認爲,拜登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講出這樣一番違反常識與理性,甚至也違反國際條約與美國法律的出格言論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爲,很顯然,拜登的這樣一番言論,是因爲受到了外部環境的過度刺激,以至於惱羞成怒、口不擇言,在臺灣問題上作出了這樣一番不僅過激而且不着調的表態。而這樣一番表態,顯然又是因爲拜登政府在美軍撤離阿富汗時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術性錯誤,以至於阿富汗塔利班以秋風掃落葉的氣勢一舉重新奪回了阿富汗的執政權而引起的。

而這樣一個錯誤,又引起了三大骨牌效應,第一,我們知道,拜登政府跟前任特朗普在外交戰略上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後者拋棄了美國的盟友,而拜登則着力重新修復美國與盟友的關係。但是,拜登政府拋棄阿富汗民選政府的做法,無異於是給美國的盟友們兜頭澆了一盆涼水,讓他們再度動搖了對拜登政府的信心。

第二,拜登政府上任八個月以來,在外交層面其實只做了兩件事,一是聯合全球的盟友跟中國搞意識形態對抗;二是聯合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英國以及歐盟在內的全球盟友準備軍事介入臺海局勢。然而,美國盟友們信心的動搖有可能讓這兩件事情前功盡棄。

第三,這件事情已經動搖到了民主黨與拜登本人的執政基礎與政治前途,拜登本人的民調已經因此而降到了上任以來的最低,這就勢必會對接下來美國的中期選舉以及拜登三年以後的連任計劃帶來重大的衝擊。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拜登本人才決定在臺灣問題上下猛藥,講出這樣一番出格的言論,來阻止當前這種兵敗如山倒的頹勢。這就叫做矯枉過正物極必反。所以我在昨天(19日)的評論中才會提醒大家,美國在阿富汗的潰敗,不僅不意味着他們會在臺灣問題上長記性,不再幹預與介入臺海局勢,恰恰相反,拜登政府爲了找回面子,近期還有可能會加大對臺海問題的介入力度。這纔是值得我們高度警惕的。

除此之外,我還認爲,不排除這背後可能隱藏着陰謀。也就是美國國內的一批挺臺勢力,正好利用這樣一個機會,故意放出“今天的阿富汗就是明天的臺灣”這樣一番聳人聽聞的言論,其目的不僅僅是爲了給拜登本人難堪,打擊民主黨與拜登政府,而且是爲了逼迫拜登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說出極端言論,尤其是趁機逼迫美國軍事介入臺海的戰略由原來的模糊化走向清晰化,也就是要逼美國亮出自己的底牌。同時,他們這樣做,不排除也有激怒中國大陸,讓中國大陸在“一怒之下”出兵“武統”臺灣的陰謀在裏面。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國內還有些不明就裏的網民,喜歡跟在別人後面瞎起鬨,鼓吹什麼“美國絕對不敢軍事介入臺海戰爭中國大陸可以趁機一鼓作氣拿下臺灣”等等過激言論。假如因爲這樣一個原因,而導致拜登政府真的出臺了情緒化的臺海政策,並引起了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制,臺海戰爭因此而意外地爆發,那就真的是一場令人感到遺憾的悲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