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保險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昇經常自稱“經濟學票友”。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早年又在研究部門從事理論研究工作,讓他養成了從經濟學視角看待世界的思維習慣。

這種經濟學視角,讓陳東昇看待保險業的出發點,落腳在消費、中產階層和市場這些經濟學範疇裏,並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便與其他同行拉開了距離。陳東昇的視角,也決定了泰康保險創辦之初的發展邏輯原點:走專業化之路,把保險作爲一種制度安排,爲人們未來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

如果說“保險姓保”是保險業的初心,那麼泰康保險一直在秉持這一初心。

2007年,陳東昇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率先提出建設養老社區的構想。兩年後,泰康保險獲得用保險資金投資醫療養老的首個試點資格,從此在康養領域默默耕耘14年。

14年後,泰康保險的養老社區已碩果累累,這一模式亦成爲保險業近年來重點着墨的領域。但是泰康保險又轉而推出新概念。2020年,陳東昇提出“長壽時代”(the Age of Longevity)的概念,並與泰康保險現有的商業模式相結合,發佈了長壽時代泰康方案—爲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泰康保險開啓了新三年規劃,要打造新的增長極,雄心勃勃地劍指市場前三的發展目標。

泰康保險成立18週年時,陳東昇曾用五句話概括泰康保險的歷程:“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抓住每一個戰略機遇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快速發展不失穩健,穩健經營不乏創新”。

如今,這五句話依然可以概括當下的泰康保險。

“陳東昇是站在一個大視野下,給泰康的保險、養老事業定位的,他將其稱爲‘商業理想主義’”。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羣看來,這正是陳東昇的獨特之處,也是創造商業奇蹟的密碼所在。

回溯過去,泰康初心未改,步步篤定。展望未來,商業向善之路,鏘鏘而行。

01

壽險產業鏈的深耕者

2016年,陳東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理性的力量來自於什麼?來自於你的超前意識,還來自於你堅定的價值觀。”

當初選擇申請更難拿到的壽險牌照,併爲此奔波4年,便基於陳東昇對人口趨勢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前瞻性研判,認爲人壽保險將是未來一個巨大的潮流。

1996年創辦泰康保險後,陳東昇便提出公司要實現三化,即專業化、規範化和國際化,並把白領和中產階層作爲主力客羣。

泰康保險創立的這一年,《洛杉磯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爲《一個經濟龐然大物》的文章,指出“經濟學家估計中國多達2億的中產階層消費者,已經有錢買得起各種進口消費品”。

雖然在西方媒體眼裏,彼時中國的中產階層正在崛起。但中國的初代中產階層自己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更不會意識到作爲中產的標配之一是擁有足夠多的保單。

當時,這還只是來自陳東昇的顯得似乎過於超前的研判。哪怕來自美國的友邦保險,在進入中國後,似乎也並沒有把中產階層作爲自己的主打客羣。

陳東昇提出,泰康保險要“伴隨中產人羣一起成長”,在中產階層形成初期,就爲他們灌輸和培育中產階層的家庭價值觀及保險觀。

無論是2002年提出的“一張保單保全家”,2003年宣導的“買房買車買保險”的中產三大件,還是2009年提出的“從搖籃到天堂”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泰康保險一直圍繞中產階層深耕壽險產業鏈。

與其他同行做大規模後走橫向多元化擴張的路徑不同,泰康保險成立以來,一直圍繞着壽險產業鏈向縱深發展,不蔓不枝。即使後來集團化改組,泰康保險依然保持以保險爲主業的佈局。

在壽險產業鏈佈局中,醫養板塊是泰康保險着力開拓的領域。爲什麼要做這一產業?陳東昇曾回應,養老產業是一個長週期、慢回報,盈利不高的服務業,不像金融業要靠規模或門檻來決定。其需要的資金規模大、週期長,符合長期壽險資金的性質,與保險天然契合。

2007年,陳東昇提出養老社區的構想,2009年泰康保險拿到首份試點資格,當年12月保險業首家養老社區試點項目便在北京昌平落戶。2010年3月26日,泰康之家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國內首家養老社區進入實施階段。5年後, 燕園開業,從此正式開啓了中國醫養融合,保險與養老實體跨界融合的養老模式。

同年,泰康保險首個康復醫院—泰康燕園康復醫院開業,並收購南京仙林鼓樓醫院80%股權等醫療資源項目,大健康全產業鏈佈局已初步成形。

2017年,泰康養老社區實現八城聯動,深度輻射華北、華中、華南、長三角、珠三角、西南等全國核心經濟區域,成爲中國最大的擁有大規模、高品質、全功能、醫養融合連鎖養老社區的企業。

2021年3月6日,鵬園在深圳舉行開工奠基儀式,是泰康在深圳佈局的首家、粵港澳大灣區佈局的第二家高品質養老社區。

2021年也是泰康保險新三年規劃的開局之年,而陳東昇又爲泰康保險畫就了新的藍圖:打造長壽經濟的試驗田。

十餘年來,泰康保險一直沿着醫養這條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砥礪篤行。爲何能在艱辛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陳東昇表示:“我們一直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就是要推動一場養老革命,用市場經濟的方式方法實現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讓更多的人能夠獲得像泰康之家這樣的高品質養老生活。”

“在社會化大生產的現代社會中,中國養老模式正在發生歷史性轉變,將不斷由依靠家庭轉向依靠社會。”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陳東昇帶領的泰康是一個典型案例,他們提供的養老依託,使個人和家庭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時,有了一個新的確定性選擇。

02

長期主義者的預見和堅守

前一陣,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佈後,一組數字引起了公衆的高度關注: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過13.5%。2022年左右將達14%,觸及了深度老齡化的國際標準。

“中國進入長壽時代,就是眼前的事。”陳東昇表示。

爲了這個已到眼前的事,泰康保險已準備了14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稱,人類越來越長壽這一偉大進步,派生出老齡社會及其帶來的一連串新挑戰。呼籲關注、警報警告,都有意義。不過真要把問題導向方案解決,從現實環境裏發現解決問題的積極因素,並探索如何彙集成有效的對策,當有更長遠的意義。

而泰康實踐的價值,正在於此。

今年以來,衆多保險公司紛紛推出養老社區概念或開張新店,2021年儼然已成“養老社區年”。而泰康保險已經佈局了20餘家養老社區和資助了上千家養老院,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西南和華中等核心區域。

陳東昇曾經說過,保險是大事業,需要全局性謀劃、戰略性佈局,對市場和未來的研判尤爲重要。

這種對全局的判斷和把握,離不開其深厚的經濟學功底,以及長期以來對中國和國際經濟形勢的觀察和研究。

如今,面對深度老齡化社會,以及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泰康保險在現有基礎上,又探索出基於長壽時代的新商業模式。

陳東昇撰文指出,長壽時代的特徵是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壽命延長,其涵蓋的領域更廣,包括長壽與健康、財富等主題的內在關聯,蘊涵了人口現象背後一系列的挑戰和機遇。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的一番表述,或許是對上述思考寫下的最好註腳:陳東昇對商業生態的變化有着很好的感知。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商界思想家。長壽時代的到來,不僅創造新的商業機會,也改變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值得所有企業家和決策者深入思考。

而陳東昇的思考從未止步,在他看來,在長壽時代,不應僅僅停留在死亡率、出生率下降這兩個導致“老齡化”的因素上,而要研究人口結構轉變後新的均衡及其帶來的影響,增加對壽命增長和人口結構變遷長期趨勢的預測。健康將成爲更爲迫切的需求,且該需求更加多樣化和長期化,健康時代將隨之來臨。

而健康時代裏最核心的產業將是醫藥、醫療器械、健康保險、藥品流通和健康服務。

基於這樣的研判,泰康保險將長壽時代的思想理論與泰康現有的商業模式相結合,並在2020年8月發佈“長壽時代泰康方案”——“年金險+養老服務”長壽解決方案、“健康險產品+健康服務+大健康生態”健康解決方案、“保險金+資管服務”的財富解決方案、健康財富規劃師(HWP)職業解決方案,通過“保險支付+實體服務”,爲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的解決方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爲,這是陳東昇針對長壽時代面臨的醫療、養老、資金籌措等問題提出的一個綜合解決方案。

針對中國國情,泰康保險結合中國長者養老的特點開創了醫養融合的新模式。一是提供好的醫療急救保障;二是有慢病管理;三是把康復醫學和中醫運用到活力生活和長期照護的各個階段。

保險業正迎來新的生態之變,泰康保險立足於全生命週期,把虛擬保險支付和實體醫養服務相結合,構建由“長壽、健康、富足”三大閉環組成的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幫助長壽時代的人們提升生命的質量。

經過十餘年的積累,如今泰康保險已擁有長壽時代下最優質的醫養康寧全鏈服務資源。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多年研讀經濟學積累的深厚素養和戰略定力,“92派”的陳東昇對社會責任感和精英使命感更有深刻認識。25年來,泰康直面企業的社會性,積極回饋和服務社會公衆,將大健康產業版圖和公益事業緊密結合,形成一橫一縱“T”字形的商業向善模式。

橫向通過豐富的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提供大衆健康醫療的基礎設施,致力於成爲民生工程核心骨幹企業,服務大衆的幸福生活。據統計, 截至2020年底,泰康累計支付理賠金額769億元,累計納稅659億元,爲80萬人提供就業崗位。

縱向投身公益,在細分領域做深做精,構建溢彩助老、公共衛生、藝術贊助等公益板塊。截至目前,泰康溢彩千家項目已資助養老機構158家,培訓養老從業人員1.5萬人次,受益老人4萬餘名。據瞭解,泰康及陳東昇累計公益支出近10億元。

初心如磐,行遠自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