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CY親歷者自述:“罵人環節”存在……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每個羣體都有自己的弱點。

文 / 巴九靈

來源:吳曉波頻道

1

在“致力提升個人成長”的諮詢公司LEGACY的官網上,有營銷女強人、醫界名人、律師、企業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LEGACY工作坊的優秀畢業生。

如果不是因爲那件事,年僅32歲的投資人魏萌,也可能出現在上面。

魏萌是DCM董事總經理,2019年登上了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而在8月14日晚,魏萌在LEGACY設置的“飛躍力”的課堂上昏迷,兩天後不幸離世。

網上最早曝出的昏迷原因,是魏萌在課堂上一個互相批評的環節裏被辱罵,讓她情緒過分激動。

儘管家屬說傳言失實,但隨着LEGACY課程親歷者的相繼出現,設置在課程裏的謾罵環節還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和魏萌上過一樣課程的男生,在上課一年後還有心理陰影。

另一名女性親歷者不能理解,爲什麼在課堂上導師要鼓勵謾罵甚至是肢體衝突,但她不敢離開,因爲一旦走出教室,她就會成爲衆矢之的。

這樣打着心靈或者個人成長旗號的課程,在全世界已經出現了60年之久,專門欺騙那些事業有成、家境優渥的人。

2

中國大陸目前流行的心靈成長課,一個是美國的生命源泉課,一個是從中國香港傳過來的生命動力課,這兩門課都是上世紀60年代心靈動力課的變種。

執筆過《北京愛情故事》《活色生香》等劇本的編劇李亞玲,16歲已經出版過兩部小說。在成爲編劇之前,她是《成都商報》的調查記者。事業有成的李亞玲,洞察能力要遠高於普通人。

她報名了被親友盛讚的神奇課程——生命源泉。

在幾天時間裏,她的態度從牴觸懷疑轉變爲深信不疑,甚至拉丈夫入夥。直到因爲課程強度太大病倒入院,她才逐漸清醒。

網上流傳一句話,每個羣體都有自己的鐮刀。意思是無論這個羣體在外人看來有多麼精明,總有人利用他們的盲區收智商稅。與其說是有鐮刀,倒不如說每個羣體都有自己的弱點。

像李亞玲、魏萌一樣的人,在社會上已經有了成就,卻可能被一種消極心態侵蝕:冒充者綜合徵。

有冒名綜合徵的人,很難說服自己取得的成功是基於能力。相反,他們總覺得成功是巧合和運氣,擔心總有一天會被別人識破是騙子。

就連愛因斯坦也出現過類似的問題,他形容自己爲無意識的騙子,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值得被太多人關注。

冒充者綜合徵會讓人不斷否定自己的能力,活在“被拆穿是騙子”的恐懼和焦慮中,對未來信心全無。

在焦慮的反覆碾壓下,如果這時有人敢承諾能解決焦慮,讓他獲得成長,他們十有八九會想試試。

不僅會試試,急於找到心靈依靠的他們,還會不斷地服從,接受課程的不合理操作。

李亞玲參加的“突破”培訓課,與如今網傳的LEGACY的飛躍力培訓環節很相似。學員們需要站成馬蹄形,大家輪流站在缺口處面對衆人做檢討,而其餘人要絞盡腦汁批評他。

如果不痛不癢,導師會痛罵:“我X你!你到這個時候都還在出賣你的朋友、出賣你自己!”

這種暗示,無疑把人格侮辱正當化了。

那些身家幾億,開着幾百萬豪車的學員被罵得痛哭流涕,小腿發抖,然而他們下一分鐘就會站在隊伍裏,成爲新的施暴者。所有人都覺得,只有痛罵才能利人利己。

3

生命源泉課在美國流行期間,曾經給很多學員造成身心傷害,有人發瘋、猝死,在心理學家的呼籲下,生命源泉課在美國已經被禁止。

而在中國,目前不少企業依然把類似培訓看作是中高層管理能力的提升課,不乏有組團去培訓的現象。

生命源泉課被包裝得十分安全,從飛躍、突破、里程這些字眼上根本無法察覺危險。而且上課基本不提供任何資料,更不允許拍攝,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國在2018年才破獲了第一起與生命源泉課如出一轍的精神控制新型傳銷案。

對逝者的過度窺探,對某個羣體認知的質疑,都不是重點,在精神控制課野蠻生長的時候,學會保護自己纔是關鍵。

心理學工作者李松蔚博士有一個很容易消化的觀點:如果保潔指責你家東西太多,你會讓他閉嘴,而心理諮詢師讓你難受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讓心理諮詢師閉嘴。

這二者放在一起類比的原因是,本質上他們都是爲你服務的。

無論你是誰,無論對方是誰,面對那些讓你充滿挫敗和不適的服務,在貶低自己之前,應該明確:這只是一項服務。如果讓人不能接受,叫停和離開,是你保護自己的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