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100週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深情寄語當代中國青年,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黨在全國執政第72個年頭,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這個重要歷史關口,更要教育引導全黨青年黨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不忘我們黨的初心,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在青年黨員羣體中走深走實,這不僅是應對當前意識形態安全和國際競爭的時代需要,更是謀劃民族復興、世界大同的長遠戰略考量。

一、從“兩個大局”戰略視角重視青年黨員教育

抓牢青年黨員意識形態話語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我們要加快構建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事,埋頭謀發展;另一方面高揚合作共贏大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維護多邊主義立場。但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個別國家推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破壞國際法治,挑戰全球治理,在意識形態領域更是與我爭奪青年意識形態話語權。青年黨員不僅是黨員隊伍的生力軍,更是社會未來的骨幹和脊樑,必須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明辨是非能力,牢記共產黨人來自哪裏、爲何奮鬥的初心,勇擔時代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爲民族立心、爲人民立命、爲世界開太平。

第二個百年奮鬥新徵程需要新青年。我們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近代以來中國仁人志士的偉大夢想將成爲現實。新的征程上,面對的國際環境更加複雜,全方位的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新發展階段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對青年人才素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隨着中國經濟世界影響力和貢獻力的顯著提升,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的位置將不斷攀升,對中國產業品質和勞動力素能都有標準化、系統化、國際化要求。另一方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美好生活之間的矛盾,是第二個百年目標實現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的題中之義,區域和產業之間的人才流動需要更加有序合理,我們不僅需要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一輩,更需要持初心、能奉獻的一代新人。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新青年。中國是對世界有着重要貢獻的文明古國,中國共產黨是把爲世界人民謀大同作爲自己使命的世界大黨。當前,全球治理領域“四大赤字”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破解,氣候變化、環境危機、恐怖主義、重大傳染疾病、網絡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嚴重威脅國際秩序和國家安全。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和公平正義立場,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推動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和擔當。另一方面,隨着中國深入融入世界發展進程,中國文化軟實力將更具傳播力、影響力、追隨力,中國需要講好自己的發展故事,世界需要了解一個真實有溫度的新時代中國。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促進各國間人文交流和民心相同的生力軍,要從堅定初心信仰、拓展全球視野和錘鍊領導力多維度成長成才,尤其要抓好青年黨員這個骨幹羣體,爭做新徵程青年奮鬥者的“排頭兵”。

二、堅持從理想、信念、視野、能力全方位夯實青年黨員初心

青年黨員不忘初心,要在“鑄理想”上做苦功。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實現共產主義不僅意味着人民羣衆實現最終解放,共產黨員個體也通過奮鬥實現了理想,這既是社會層面的歷史性革命,也是個體層面實踐活動與道德修養的統一。我們黨當年率領紅軍長征並取得革命勝利,靠的就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理想,以及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新時代青年黨員“鑄理想”,要深刻認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越是接近民族復興偉大目標越是充滿挑戰,我們黨身處更加國內外執政環境越是複雜,各種噪音和誘惑都在干擾思想狀態,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接力賽”也提出更高政治要求,必須錨定目標,不爲困難所阻,不爲假象所惑,要有堅定篤行的“一股子勁”;要清醒地認識到經濟全球化、利益多元化、價值多樣化深刻影響青年的社會行爲和人生選擇,理想和責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稀缺和重要,青年黨員必須高度自覺接受黨組織的教育引導,經受利益考驗,抵制不良价值侵襲,肯練“笨功夫”,能喫“苦功夫”,傳承革命先輩初心,把個人奮鬥和道德修養與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無縫對接,不忘“苦難”,續寫“輝煌”。

青年黨員不忘初心,要在“樹信念”上做真功。中國共產黨的堅定信念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帶領人民經過幾十年發展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發展道路,依靠的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時代青年黨員“樹信念”,要繼續發揚求真精神,自覺接受科學理論指導,真學真信,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爲21世紀當代馬克思主義的重大指導意義,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要繼續發揚求是精神,以青春之信念投入到新時代偉大實踐的新徵程之中,不斷探求和創造,新時代之中國,無論是深海、極地、外空、網絡等新疆域探索,還是扶貧、電商、創新、創業等新戰線奮鬥,都活躍着青年身影,可謂“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代代青年接力奮鬥中不斷增添着新的時代內涵。要繼續發揚守正精神,牢記“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麼主義”,要繼續拓展革命先輩和建設者們開闢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牢固樹立中國主體精神,提振中國人自己的“精氣神”,不迷信已有現代化模式的話語霸權,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可資借鑑的現代化經驗。

青年黨員不忘初心,要在“拓視野”上做長功。自誕生之日,中國共產黨就具有世界眼光,黨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陳獨秀等就是從世界革命分析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更是善於從世界發展大勢決策中國的內政外交。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把“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作爲自己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併載入黨章。新時代中國,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望人類未來,高質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開創了中國與世界深度交融發展的新局面。新時代青年黨員“拓視野”,要堅持發揮樂於學習的特點,堅持借鑑和吸收一切有益於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文明成果和發展經驗;要堅持進行國際比較,自覺將中國發展擺在全人類發展進步的時代洪流中去觀察思考,不斷增強“兩個大局”意識;要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從青年視角觀察總結治國理政經驗,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讀懂中國的對外開放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基本國策,必將伴隨民族復興和世界共同發展全過程。

青年黨員不忘初心,要在“強能力”上做實功。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爲人民服務,從革命戰爭年代到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新時期,贏得人民支持、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向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新目標繼續奮鬥。新時代青年黨員“強能力”,要深刻理解和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須提升青年一代的整體創新創造能力,將能力提升作爲理想信念的落腳點,俯身躬行,拜人民爲師;要深刻把握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和全球善治必須緊緊依靠青年一代樹立法治思維、提升文明意識、構建協商話語、提高治理能力。

三、守正創新,扛起教育青年黨員堅守初心的時代責任

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昇華初心。哲學是時代的思想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實踐和理論的寶貴結晶。一是以新時代新思想昇華理想信念,鼓舞負重前行的信心和勇氣。二是以新時代新思想觀察世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涵深刻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觀察和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科學方法,青年黨員要通過深入學習提升駕馭世界發展大勢的思維能力。三是以新時代新思想改造世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現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根本指針,青年黨員要通過系統學習提高推動實踐的素質能力。

在投身新時代中國實踐中磨礪初心。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世界人民謀大同,歸根結底是要創造一個新世界,這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最終要靠實踐來檢驗。新時代教育青年黨員不忘初心,還要積極引導主動面向中國實踐,解決走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進程中的實際問題,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治理辦法,伴隨着社會發展新問題必將不斷出現,青年黨員就要在解決問題中增長本領、磨礪初心。

在贏得大變局的國際競爭中檢驗初心。中國式現代化是現代化新道路,也是中華文明的當代演繹,各種文明的“偏見”必將伴隨和平發展全過程,贏得未來不僅需要實力,也需要信心和韌勁。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正是當代青年的職業生涯黃金階段,民族復興偉大目標也終將在他們手中接力實現,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贏得國際競爭是教育青年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好的“試金石”。

在落實青年黨員教育的主體責任中保障初心。各級黨組織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要真情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做青年工作的熱心人”,把培養善於擔當的青年黨員梯隊作爲黨治國理政的人才保障,讓實才實幹實效成爲新時代青年黨員的“最亮名片”。一方面嚴格要求青年黨員,以高標準嚴要求保障青年思想成熟和健康成長,引導青年善於將壓力轉化爲領導力,拒絕“躺平”,不要“內卷”,讓青春綻放本真的絢麗。另一方面關愛青年成長,主動關心青年思想問題,真正解決青年在教育、就業、社會流動等關乎切身利益方面遇到的痛點難題,爲青年黨員創造良好的“能幹事業、幹成事業”的社會環境。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