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在古代中国可谓扮演着一个个重要的角色,它是文人墨客的瑰宝,一方砚台如同是碳墨的催化剂,给予它了灵魂,淡淡墨香间,尽是它的温度。“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想来古代的名士都是热爱诗文的,寂寞的时候,就用方砚书写自己的故事,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如果红袖添香,那就再好不过,亘古的历史书写的不过是人类的爱情。

作品《江上泛舟》

即便是电脑操作大行其道的当下,毛笔字仍是许多人想要追求的梦想。毕竟这是一份传承。而与之相应的,砚雕作为中华文明独有的非遗产品,值得我们用时间与生命守候。徐政通大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守候初心的艺术家。

徐政通工作照

徐政通,1973年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

他自幼在徽州文化的熏陶下对砚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就这样凭借着一腔热爱之情,经过二十余载潜心钻研和实践,终于练就了他独到的制砚刀工,流畅的线条形态,使他在传统砚雕艺术风格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作品《徽州古韵》

为提高自身的雕刻和设计水平,徐老师于2018年赴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作品因材施艺,注重文化内涵,意境深远,师古而创新,诗情画意尽在砚中。作品多次获得大奖,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

徐政通在中央美术学院留影

从事砚雕师这行,徐政通老师硕果累累。2015年砚雕作品《瓜瓞绵绵》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云山秋壑》荣获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2016年11月砚雕作品《幽居》荣获安徽省第六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铜奖;2017年11月砚雕作品《太白问津》荣获安徽省第七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铜奖;2018年砚雕作品《诗画新安——徽商故里》荣获安徽省第八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2019年作品《硕果》荣获安徽省第九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2020年作品《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获得安徽省第十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银奖。

高级工艺美术师证书

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证书

即使奖项满满,徐政通老师依旧不急不躁,稳重前行,不停地创造自己的新作品。他常言雕刻必须十分专注,小心翼翼,不能有半点马虎,特别是面对一块非常珍贵的砚料,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因为砚雕是减法雕塑,刻掉的永远不能再加上去,损失的不仅仅是一方好砚料,更是挥洒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设计。

作品《太白问津》

“玉不琢不成器”,作品因材施艺,悉心雕画让顽石变得有情感、有故事、更鲜活。作品《太白问津》是根据宋《太平广记》记载中记载的故事而来。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在洛阳同华传舍看到许宣平的一首题壁诗,惊为仙人,于是欣然动身前往徽州寻访许宣平。李白沿新安古道来到徽州,遇上了一位撑船过江卖柴沽酒的老人,李白向老人打听许宣平住的地方,老人笑着回答:“门前一杆竹,便是许翁家。”李白当时急着找人,也没仔细想老人的话,后来突然想到“门前一杆竹”不就是渡船吗?原来撑船老翁便是诗仙许宣平。等他回头找的时候,老人已经不在了,李大诗人后悔莫及。太白问津的故事便在徽州流传下来

徽州的传统文化是徽州的“根”和“魂”,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们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徐政通老师正是在自己家乡被这种文化深深影响,而创作出蕴含徽州深厚文化的作品,他雕刻的不仅仅是石头,而且是在雕刻修养,也是在雕刻人生。

作品《杜康品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杜康造酒,仓颉制字,古人的精神世界从此更加丰富饱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酣饮后的内心郁结、豪情壮志都被泼墨成诗,承载着无尽的灵气与情感,酒与诗人就是这样的密不可分。而优秀的酿酒师会酿酒,更会品酒,这便是徐政通老师的作品《杜康品酒》的灵感来源。。

作品《扬帆起航》

谈到未来发展方向,徐政通老师将自己的创作方向归于原创性、文人性、当代性,其人其作,冷峻中带着柔情与细腻,有风骨亦有神韵。他说自己的目标在于不断超越自我,做到意境与文化的统一,保持自己的艺术匠心,脚踏实地走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