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清風正氣 追求德藝雙馨——中國影協電影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現場 李博 攝

針對近期文藝領域出現的違法失德現象,爲團結引導廣大電影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崇德尚藝、立德修身,追求德藝雙馨,承擔引領時代風尚的社會責任,爭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電影工作者,按照中宣部和中國文聯部署和要求,中國影協8月25日在京召開“弘揚清風正氣 追求德藝雙馨——中國影協電影工作者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工作座談會”。

丁蔭楠、張宏、喇培康、蘇小衛、閆少非、孫崇磊、盧奇、胡智鋒、劉勁、嶽紅、顏丙燕、侯光明、馬維幹、陸紹陽、梁明、吳曼芳、李遂芳、李慶保、張延揚、閻宇、馬平、向陽、朱勤效、張弛、譚佔軍、黃俊等中國影協相關負責人、電影藝術家代表、中國影協各專業委員會負責人出席座談會,針對“飯圈”文化、“唯流量論”現象和近期文藝領域集中出現的違法失德現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大家一致認爲,廣大電影工作者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辨是非、守底線、遵法紀,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堅持崇德尚藝、立德修身,追求德藝雙馨,用明德引領風尚,承擔培根鑄魂的神聖職責,爭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電影工作者。

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影協顧問、電影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著名導演丁蔭楠表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技藝,是鑄就一名優秀的電影藝術家的必要條件。“老一輩電影人,一直將‘德藝雙馨、人藝合一’作爲自我要求。‘德’與‘藝’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且‘德’在‘藝’前,‘德’是支撐電影藝術創作和電影作品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靈魂。”丁蔭楠如是說。

電影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著名錶演藝術家盧奇表示,先做好人,才能演好戲。他認爲,當下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爲我國文化建設強基固本、壯骨鑄魂,讓更多年輕電影工作者受到薰陶和引導,並在此過程中提升品德與修養。

中國影協副主席、電影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蘇小衛則認爲,要治理“飯圈”文化、“唯流量論”等不良現象,還應當在社會上大力推廣、倡導讀書的風氣,“讀書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道德修養和文化水準,這些素質對於電影工作者而言十分重要且必要。”

中國影協副主席、電影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喇培康認爲,文藝工作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文藝工作者的言行操守深刻地影響着社會的道德風氣,尤其是知名文藝工作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處於社會的顯微鏡和聚光燈下。“因此,電影工作者要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學法守法、自律自重,培養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他認爲,這種道德素養和職業素養,是通過深入生活、深入羣衆學習和實踐來的。“當前電影界要從根本上解決爲誰拍作品的問題,電影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如果沒有明確這一點,一些從業者尤其是年輕從業者,就有可能會陷入迷茫和空虛,進而做出失德甚至違法行爲。”

著名演員顏丙燕認爲,資本對於電影行風的影響不能忽視。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一些並不專業的資本湧入電影行業,這些資本將一些缺乏基本藝術才能的年輕人包裝爲流量明星,形成了巨大的商業泡沫,其中有些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電影是什麼、電影工作者有什麼責任,他們在獲得豐厚經濟利益的同時,卻沒有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顏丙燕認爲,未來需要更多懂文化、講規矩、有道德的資本進入電影領域,這將從一定程度上提升整個行業的職業道德水準。

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陸紹陽認爲,要治理“飯圈”文化和文藝界的違法失德現象,需要五股力量的合力:“第一,需要監管部門的監管力;第二,需要相關平臺的約束力;第三,需要電影工作者的自律力;第四,需要粉絲羣體的自制力;最後,需要批評家的批判力。”

座談會上,電影界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著名錶演藝術家劉勁代表電影工作者宣讀了《修身守正 立心鑄魂——致廣大文藝工作者倡議書》。與會嘉賓在倡議書上簽名。

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在講話中指出,最近一段時間,個別演藝明星爆出醜聞,造成極爲惡劣的社會影響。在這些事件中,中國影協積極發聲表態,展現了自己的態度。與此同時,這些事件也爲我們敲響了警鐘,作爲電影工作者需要吸取這些事件的教訓,自省自律、防微杜漸。

張宏表示,加強電影界職業道德和行風建設意義重大,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建設文化強國、繁榮文藝創作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社會主義電影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電影工作者追求德藝雙馨、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然要求。

張宏表示,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文藝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是中國影協開展行業建設的重要工作,中國影協必須發揮帶頭示範作用,走在行業之前,引領風氣之先,持之以恆、久久爲功。首先,要提高思想認識;第二,要做好學習傳達宣傳工作;第三,要主動發聲亮劍;第四,要加強示範引領;第五,要完善管理機制。

張宏代表中國影協,對電影工作者提出了幾點希望。首先是要擔使命。電影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啓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從推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樣的高度認識電影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第二是要重藝德。電影工作者要堅持立德樹人,講品位、重藝德,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爲歷史存正氣,爲世人弘美德,爲自身留清名。要增強道德判斷,強化人格修爲,發揚愛國爲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追求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

第三是要出精品。電影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要將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精品佳作作爲一生的不懈追求。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電影作品,必然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優秀的電影作品,必然是雙效統一的,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第四是要築修爲。電影工作者更要遵紀守法、自律自強自愛,珍惜黨和人民賦予的平臺,對自己的職業保持敬畏之心。端了電影藝術這碗飯,就要守住行業規範,理應受到比普通人更多、更嚴的監督和管束,以更多的文藝精品回報社會,傳遞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對粉絲做好引導,對社會做好表率。

相關文章